《暴蜂尼亞》的配樂家是傑斯金·芬德里克斯(Jerskin Fendrix,本名 Joscelin Dent-Pooley )跟尤格·藍西莫 (Yorgos Lanthimos)是繼《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憐憫的種類》(Kinds of Kindness)之後的第三次合作,就像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與約翰·威廉斯 (John Williams)、魏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 )與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 等,似乎有新的一對電影界的黃金拍檔要誕生了。
新生代的配樂家芬德里克斯的音樂風格在聽下來會有幾個印象:浮華的宏大感、誇張的戲劇性,以及在管弦樂團基礎上進行實驗風格的演奏,在年僅 28 歲憑藉著《可憐的東西》一舉入圍了奧斯卡和金球獎,配首部長片電影就能亮出這樣的成績可為一鳴驚人、前途無量。而尤格·藍西莫的電影上有著非傳統的敘事方式、誇張的戲劇性以及極為諷刺的表現手法,都與且芬德里克斯的音樂有著不謀而合的質地。
而《暴蜂尼亞》的配樂製作模式類似漢斯·季默(Hanz Zimmer)在《星際效應》裡面的先行作曲,芬德里克斯根據尤格·藍西莫提出的想法先開始作曲,之後再把已完成的樂曲與影像搭配銜接起來。這樣的好處是能夠保留樂曲的完整性以及可被獨立觀賞的完整度,避免音樂為了與影像配合而犧牲掉對白、音效的頻率空間,進而影響音樂的完整性。當然,壞處就是會造就成平行的敘述。而為了連結兩個獨立的作品,尤格·藍西莫提出了幾個詞彙讓芬德里克斯在影像與音樂上有互相連結的點,分別是「地下室」、「太空船」、「蜜蜂」,並且禁止芬德里克斯知道劇本或是原著內容來進行創作。
這三個主題從原聲帶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主題,分別是〈Basement〉(地下室)、〈Spaceship〉(太空船),〈Bees〉(蜜蜂),分別用不同的基底來創造;〈Basement〉都是以交響樂團的樂器為主,〈Spaceship〉則是以合成樂器為主,〈Bees〉則是混合兩種質感。
從片名《暴蜂尼亞》就不難看出蜜蜂為一個主要的元素之ㄧ,在曲目〈Bees〉開場透過弦樂的震音(Tremolo)技巧模擬昆蟲振翅的嗡嗡聲,以長線條的管樂演奏出如微風ㄧ般的吹拂,中段開始用合成器模擬類似人聲的質感與弦樂貼合在一起豐富了聲音上的想像,而這樣的配器也讓整體樂器的質感異變,非常難判斷到底是什麼樂器,不細聽會真的以為都是純粹的管樂團(還是其實我聽錯也是有可能)。
不僅如此,在電影裡提到的蜂群崩壞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這個詞彙在原聲帶裡面也有同名的樂曲〈CCD〉,將以〈Bees〉整首歌動機再現發展,ㄧ樣以弦樂的震音出發,但整體音樂上能感受到明顯的向下跑調,並且在速度上面也越來越緩慢,無力感與衰亡意象都如實呈現在樂曲當中。
其次個人最愛的音樂莫過於這首〈Grand Tango〉,芬德里克斯說他將主角焦慮易怒且像青春期般的特質轉繪到音樂上面,光聽這首就會被緊張的節奏與銅管樂器高張力的吹奏技法所弄得心神不寧,不禁覺得這樣的吹奏真的十分精湛,明亮的小號以微分音脫離原本的旋律,速度忽快忽慢無法預測準確的拍點更是讓聽者的精神更緊繃,除了在聽覺上面讓觀眾緊張之外電影本身的畫面也是讓人震驚到不行,誇張的音樂與影像上誇張的表現手法相輔相成,美不勝收。
在聆聽專輯的過程會發現配樂家芬德里克斯的小巧思,雖然與電影是分開的獨立創作,但還是有做一些讓出頻率空間給對白或是音效的曲目,是個相當聰明的做法,也讓整張專輯聽起來的時候有呼吸起伏,越聽越進入芬德里克斯一手創造的荒誕氛圍裡面。雖然這整部的配樂經過大量的刪減,不過電影中進行這樣的調整也是為了讓整體呼吸更為順暢,芬德里克斯的配樂在宏大以及扭曲之間取得了令人驚豔的平衡,而今年在配樂裡面《暴蜂尼亞》一定佔有一席之地,絕對值得去大銀幕上觀看與聆聽。
言聲再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