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Jeffery 吃完早餐後,我們各自開車,到他辦公室進行一對一交流。
鄧廉印務有限公司,是由 Jeffery 的二伯於 1982 年從公司創辦人手中買下來的。創辦人姓鄧,公司理念是提供價廉物美的印刷服務,因此取名為「鄧廉」。
我:「接手後換成你們家族在管理,為什麼不改名?」
Jeffery:「在那個年代,我們的行業要改公司名字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我:「哦,對。因為印刷法令。」
Jeffery:「嗯,我的二伯不想要麻煩,就繼續用這個公司名字。」
公司初期只有兩家主要客戶——白蘭氏和 P&G,主要業務是印刷三款產品包裝盒。十年後,公司擴展開設新廠,Jeffery 的父親和大伯也入股成為股東。
從中學開始,父親就讓他在週末和暑假到工廠幫忙。他也樂在其中,因為能賺取零用錢。
1997 年的一場亞洲金融風暴,讓 Jeffery 的父親在股票市場損失慘重。Jeffery 本來是被安排出國到倫敦印刷學院唸書的,由於股市失利、匯率高漲,父親無法再負擔費用,只好給 Jeffery 兩個選擇:一是送他一張單程機票,生活費自理;二是留下來在工廠工作。
我:「等一下,倫敦印刷學院?有教印刷知識的大學課程?」
Jeffery:「有。」
我谷歌了一下,原來倫敦印刷學院現名為倫敦傳媒學院(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LCC),隸屬於倫敦藝術大學(UAL)。 該學院是倫敦藝術大學六所學院之一,提供廣泛的傳媒、設計及相關專業的課程,包括平面設計、攝影、新聞、電影、動畫等。
我:「哇,真的有倫敦印刷學院,而且還是名校。課程內容都有些什麼?」
Jeffery:「學習五大領域的知識,數學、化學、機械、電子和 IT。」
感覺上不是那麼容易讀的一門科系。
我:「沒得上大學,失望嗎?」
Jeffery:「也不會。那時比較想要賺錢,留下來有工作有收入,很好啊。」
就這樣,二十歲的 Jeffery 就開始了在工廠打工生活。哪一個部門需要人,他就被派去該部門。在那十多年間,他在每個部門都待過,無意間為將來接掌公司打下穩固基礎。儘管當時他根本沒想過會接下管理公司的棒子。
他在八年前接手公司,成為董事經理後,就開始了一系列改革計劃——從人事分配、生產流程、生產機器、資料系統、國際認證——都經過他一番心血來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公司採用食品級墨粉來印刷紙盒,也因此,員工的健康風險相對較低。
公司現有超過一百家客戶,包括知名廠家,如:HOE Pharmaceuticals、Carlsberg、Heineken、Ricola、Coca Cola、斧頭標驅風油、Fisherman's Friend、Woods。其中 Woods 是四十年的老客戶。
客戶涵蓋這幾個領域:餐飲業、西藥行、保健品行業、汽車行業、電子電氣、化妝品,且分布平均。
他曾經在 BNI 早會 8 分鐘呈現環節分享過一宗案例,讓我印象深刻。
話說有一年可口可樂公司公開招標,找廠商生產可樂的農曆新年包裝紙盒。Jeffery 以每個紙盒三塊八角錢的價錢投標,但有一家同行以一塊三角錢中標。他不理解對方如何能以如此低成本的方式生產紙盒,但他也沒放在心上。
有一次在工商會遇到那位同行時,他還熱心提醒對方注意紙盒設計,否則可能會出現承重問題。但對方對他保持警戒,誤以為他別有用心。
結果,距離農曆新年一個多月前,Jeffery 收到可口可樂公司員工來電,問他能不能接單,並要求在兩週內交貨。一問之下,才得知那位同行沒有聽取他的建議,紙盒樣本也沒經過承重測試,就直接大量生產。
可口可樂在產品包裝過程中發現問題嚴重,將整批設計出問題的紙盒退回。但那位同行改了設計後也沒能徹底解決承重問題,可口可樂只好向 Jeffery 求救了。
Jeffery 很厚道,沒有坐地起價,依然以當初競標的價格接單,並在兩週內交貨。此後,可口可樂成了忠實客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