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學 #突現 #還原論 #Emergence #系統思維
早上好!在我們探索複雜學這個迷人領域之前,首先要改變一個根深蒂固的思維習慣:還原論(Reductionism)。
長久以來,科學相信只要我們能將一個系統分解成最微小的組成部分(如原子、分子),並理解這些部分的規律,就能掌握整個系統的運作。然而,複雜學告訴我們:這種方法在面對複雜系統時會失效。
1. 咖啡杯中的「簡單系統」
一杯熱騰騰的咖啡,就是一個典型的簡單系統。
- 組成: 水分子、咖啡因、糖、牛奶...
- 預測: 你可以透過物理學和化學定律,精確地預測咖啡的溫度如何下降,化學成分如何反應。
- 還原論有效: 咖啡的整體行為,就是其所有組成部分行為的總和。
當咖啡冷卻後,我們並沒有看到任何新的、意外的、無法從單一分子預測的屬性出現。這就是還原論的勝利之地。
2. 城市中的「複雜系統」
現在,讓我們看看一座城市,它是一個典型的複雜系統。
- 組成: 上百萬的人類(主體)、交通工具、建築、網路線。
- 問題: 你可以精確研究每個單獨的個體(某個市民、某輛車),但你無法僅憑這些個體規則,預測城市會不會在五年後突然成為一個科技中心,或者在早上 8 點準時出現**「大塞車」**。
這裡發生了什麼?答案是:突現(Emergence)。
3. 突現: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突現是複雜系統最關鍵的特徵,它描述的是:當大量的主體(個體)遵循簡單的局部規則並彼此互動時,系統會在更高的層次上自發地產生出新的、宏觀的、無法從個體層面推導或預測的屬性或模式。
城市突現的現象:
- 交通堵塞: 單獨一輛車並沒有「堵塞」的屬性,堵塞是數百萬車輛的非線性互動突現出來的集體狀態。
- 時尚與流行: 一個人的穿著不能定義「流行」,「流行」是數百萬人互相模仿、回饋後突現出來的社會現象。
- 社群共識: 輿論、社群文化或政治風向,都不是由任何單一領導者所設計的,而是由個體意見的集體互動與傳播突現出來的。
4. 複雜學思維的轉變:從「控制」到「設計環境」
複雜學思維的價值,就在於它指導我們如何與那些無法被分解和預測的系統互動:
- 承認極限: 承認我們無法精確預測複雜系統的長期未來(如股票走勢、天氣)。
- 尋找規則: 不要只研究單一成分,要研究主體之間的「互動規則」。
- 設計環境: 與其試圖直接控制突現的結果(如直接規定每個人穿什麼衣服),不如設計更好的互動環境和局部規則,讓所需的宏觀屬性(如創新、效率)能夠自然地「突現」出來。
下次當您凝視一杯咖啡和一座城市時,請記得它們背後隱藏著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擁抱「突現」,我們才能更有效地理解和應對這個複雜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