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YT免洗手遊廣告大滅絕?5 大原因看懂整個產業為何突然消失(chatgpt)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以前怎麼一堆免洗手遊廣告?

什麼魔關羽、魔地藏開局一定要選養龍寺,砍怪升職最後跳級被打爆,假解謎

最近怎麼突然變少?」 答案其實牽涉 五個產業級大變動,不是錯覺。



1. 廣告商發現:那些廣告的 ROI(投資報酬)掉到谷底

以前的免洗手遊靠的是:

  • 低成本廣告 + 高裝機量 + 內購抽卡
  • 一個玩家願意課 300~3000
  • 廣告 CPI(每次下載成本)低到笑死(20~40元)

但 2023–2024 之後:

✅ 玩家開始知道那些廣告是「騙素材」

→ 下載率下降


→ 留存率暴跌(玩 5 分鐘就刪) → CPI 漲到 80~200


這就像麻雀巢被拆了 → 不划算了

廣告主開始縮手。


2. 手機遊戲市場內部:免洗遊戲的量產工廠關掉一半

以前有超多「越南、印度、東歐」的小工作室專門做:

  • 類似玩法
  • 垃圾素材拼貼
  • 拿網路迷因拼起來做廣告
  • 廣告超洗腦
  • 遊戲內容卻完全不同

但 2023–2024 之後:

✅ Meta、Google 兩家開始嚴審「騙廣告素材」

✅ 廣告被封、帳號被降品質

✅ 廣告觸及變低

結果這些工作室 直接倒或改行

「魔關羽」「魔地藏」「升級掉到等級1」


大多來自那些「素材代工廠」。 消失是理所當然。



3. iOS 新規(ATT)讓廣告追蹤變難 → 不再精準投放

這是整個產業的核彈級事件。

2021 iOS 14.5:


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ATT)讓廠商不能隨便追蹤用戶。


結果:

✅ 廣告變不精準

✅ 免洗手遊找不到真正愛課金的使用者

✅ 廣告成本升天

✅ 廣告 ROI 崩掉

免洗遊戲=高度依賴“找對肥羊”


找不到 → 整個模式死掉一半。



4. 觀眾疲乏(Ad fatigue):大家開始「自動忽略」那種廣告

像麻雀學會閃八哥一樣,


使用者也對「免洗手遊素材」免疫了。


  • 看過一次覺得智障
  • 看過十次覺得無聊
  • 看過兩百次開始連 0.5 秒都不會看

廣告系統會偵測「跳過速度、停留秒數、點擊率」。

結果:

✅ 廣告系統自己把那類素材降權

✅ 不再推薦

✅ 廠商買不到好曝光

這不是人類選的,是演算法自己「把免洗手遊當垃圾」。


5. 新型手遊品牌崛起,廣告風格換代

2024~2025,YT 上洗版的換成:

  • 戰慄深隧類(高畫質射擊)
  • 二次元 waifu / husbandos
  • SLG 戰略遊戲(廣告超像文明帝國)
  • 日系 RPG(高產動漫風)
  • 塔防、roguelike(彈幕風)

因為這類玩家:

  • 願意課金
  • 廣告素材能直接展示真玩法
  • 回本率比免洗高出強烈一檔

廣告市場重新洗牌。


✅ 所以真正答案是:

不是免洗手遊沒人想點。


是它們的「商業模式被整個世界同時淘汰」。


就像:

  • 舊城市麻雀消失
  • 新城市八哥崛起
  • 烏鴉在日本吃到胖

廣告世界也有同樣的生態:

  • 免洗手遊=舊時代的麻雀
  • 新型 SLG / 二次元遊戲=八哥
  • 一些高級 AAA 手機遊戲=烏鴉

生態換了,族群也跟著換。


最濃縮一句:

不是免洗手遊廣告變少,而是廣告演算法、玩家習慣與市場結構,都已經把免洗遊戲「自然汰換」了。

它們不是死,而是失去棲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幫按讚小說文藝評論區
7會員
369內容數
小說(金融、產業、靈異、間諜)
2025/11/10
近年不少人以為「麻雀不見了、八哥滿街跑」。 但實際上麻雀並沒有消失,而是被迫從都市核心搬回更適合牠的環境。 原因並非物種崩壞,而是城市空間的劇烈改造: 麻雀依賴的舊型棲地(矮房、騎樓、傳統市場、屋檐縫隙)消失。 都市整潔度提升,食物碎屑大減,麻雀失去覓食來源。
Thumbnail
2025/11/10
近年不少人以為「麻雀不見了、八哥滿街跑」。 但實際上麻雀並沒有消失,而是被迫從都市核心搬回更適合牠的環境。 原因並非物種崩壞,而是城市空間的劇烈改造: 麻雀依賴的舊型棲地(矮房、騎樓、傳統市場、屋檐縫隙)消失。 都市整潔度提升,食物碎屑大減,麻雀失去覓食來源。
Thumbnail
2025/11/08
回頭看十年前的自己,承認那時確實動過「賺快錢」的念頭,也在資訊還沒普及的年代投了疑似博弈、菲律賓的職缺。當時還以為面試官「要求太多」是在刻意刁難,事後才懂那其實是正常公司的流程,是一堵擋住深淵的門。
Thumbnail
2025/11/08
回頭看十年前的自己,承認那時確實動過「賺快錢」的念頭,也在資訊還沒普及的年代投了疑似博弈、菲律賓的職缺。當時還以為面試官「要求太多」是在刻意刁難,事後才懂那其實是正常公司的流程,是一堵擋住深淵的門。
Thumbnail
2025/11/08
桌遊看起來只是紙板、模型和密密麻麻的規則書,卻能吸引現代人花上千元買單。原因不是炫聰明,也不是跟風,而是桌遊提供了現代生活缺乏的東西:清晰規則、可掌控邏輯、實體社交,以及「我還有能力理解世界」的小小肯定。人買的不是紙板,而是一段可預期的安全感。
Thumbnail
2025/11/08
桌遊看起來只是紙板、模型和密密麻麻的規則書,卻能吸引現代人花上千元買單。原因不是炫聰明,也不是跟風,而是桌遊提供了現代生活缺乏的東西:清晰規則、可掌控邏輯、實體社交,以及「我還有能力理解世界」的小小肯定。人買的不是紙板,而是一段可預期的安全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近幾年,我們常常聽到「免洗手遊」這個詞。所謂免洗手遊,指的是那些快速上線、靠 IP 聯名或短期行銷話題吸引玩家,卻缺乏長期深度與誠意的作品。它們往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也很快消失在人們的視野。 然而,這類遊戲並沒有真正「消失」,它們依然存在,只是越來越多玩家對它們感到厭倦與失望。為什麼呢?以下
Thumbnail
近幾年,我們常常聽到「免洗手遊」這個詞。所謂免洗手遊,指的是那些快速上線、靠 IP 聯名或短期行銷話題吸引玩家,卻缺乏長期深度與誠意的作品。它們往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也很快消失在人們的視野。 然而,這類遊戲並沒有真正「消失」,它們依然存在,只是越來越多玩家對它們感到厭倦與失望。為什麼呢?以下
Thumbnail
終於見識到賭場裏面了!真是大開眼界。
Thumbnail
終於見識到賭場裏面了!真是大開眼界。
Thumbnail
原來的閣樓改建成二樓,上來看看吧。
Thumbnail
原來的閣樓改建成二樓,上來看看吧。
Thumbnail
洗手間雖小,但還是讓人覺得像家。
Thumbnail
洗手間雖小,但還是讓人覺得像家。
Thumbnail
廚房的旁邊是洗手間,另一種感覺。
Thumbnail
廚房的旁邊是洗手間,另一種感覺。
Thumbnail
這是我看過很喜歡的房子,自己重新設計了。
Thumbnail
這是我看過很喜歡的房子,自己重新設計了。
Thumbnail
麥當勞小聚會上,筱涵抱怨公司的生產課課長老李對她的性騷擾,尷尬的瞬間也相繼發生。這篇文章描述了性騷擾的事件,以及女性在職場中可能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Thumbnail
麥當勞小聚會上,筱涵抱怨公司的生產課課長老李對她的性騷擾,尷尬的瞬間也相繼發生。這篇文章描述了性騷擾的事件,以及女性在職場中可能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Thumbnail
所謂的「外貌協會」常見於在交友當中以對方的面容、外在形象,作為是否交往的依據。其實在找工作當中,這樣的「外貌協會」傾向,也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線索,篩選出適合自己工作與發展的公司。
Thumbnail
所謂的「外貌協會」常見於在交友當中以對方的面容、外在形象,作為是否交往的依據。其實在找工作當中,這樣的「外貌協會」傾向,也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線索,篩選出適合自己工作與發展的公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