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我屁事!」孩子常把這四字掛嘴邊,可能成為拒絕思考、同理的藉口……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當同學家有親人過世時,我要安慰他。」

這兩天網路上流傳一段影片:一位媽媽在幫女兒檢討社會考卷時,指著這個是非題問她為什麼回答「×」。

女孩理所當然地說:

「關我屁事!」

坦白講,換作我是考生,看到這一道出得有問題的題目,腦海中也會冒出這四個字。

所以,我不是要站在道德制高點,做出多麼偽善的評論,只是要提醒大家一種可能性:

當孩子常把「關我屁事!」掛在嘴邊成習慣,也許會成為他拒絕思考、拒絕同理的藉口。久而久之,思辨力與同理心將會退化。

最近,我帶高年級的學生閱讀〈學生涉假借赴花蓮救災詐騙 新北林口高中:依校規懲處〉這一篇報導,並且請他們分享讀後第一時間的感覺或看法。大家紛紛表示:

「我看了很生氣,他們竟然利用網友的善心來騙錢。」

「看他們詐騙被網友抓包、被學校處罰,我覺得很過癮。」

「我覺得很害怕,他們還沒成年就開始詐騙,以後長大,詐騙技巧不是更厲害嗎?」

這時,有一個學生遲遲沒有回答,我以為他還沒整理好思緒,進一步追問,他才笑著說:

「我哪知道呀,關我屁事,我有錢寧可自己買零食來吃,不會捐錢,騙不到我,我也不會笨到詐騙別人。」

我第一時間就跟那位媽媽一樣,不知道該如何反應,他講的好像也沒什麼不對。

不過,停頓片刻後,我靈光一閃,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引導他思考:

「對,我知道你很聰明,不會被詐騙,以後也不會捐錢。但你敢保證你的家人都跟你一樣聰明,永遠不會被騙嗎?」

他並不否認,還竊笑了一笑,大概是想到某位腦袋不太靈光的家人。

「好,如果那些高中生不知道悔改,長大後繼續行騙,騙到你的家人,連累到你,你應該會很生氣吧。」

「對呀,超不爽的。」

「沒錯,所以不能說完全跟你沒關係吧?」

「……」

「再說,世事難預料,難保哪一天我們不會淪為弱勢,需要別人幫助。但是當大眾對弱勢的同情與信任,都被假借慈善為名義的詐騙集團消耗光了,誰要幫助我們?」

「……」

經由換位思考,他馬上理解這個看似關他屁事的新聞,其實和他息息相關,他馬上進入狀況,發表自己的議論。

話說回來,他要是沒有經過這一連串的引導,很有可能以為只要隨便吐出一句「關我屁事」,就不需要深入思考和學習同理了。

長久下來,他會長成什麼樣的人,我不敢想像……

另外,在為學生建立同理心的過程中,我也會運用一個方式,請他們思考:

假設當事人站在你面前,你還會把你直覺想到的話,或是會在網路上發表的言論,直接對他說嗎?若是不會,那這些話八成是垃圾話。

也就是說,當詐騙受害者站在這位學生的面前,我相信他不太敢對他說:「你被騙,關我屁事!」

當最近親人過世的同學站在那位女孩面前,我相信她也不太敢對他說:「你家死人,關我屁事!」

因此,「關我屁事」這四個字,最好不要輕易說出口。你不敢對當事人說,代表你也知道那是傷人的垃圾話,平時就不應該說。

話說回來,這個題目出得不好的地方在於:

一個人剛遭遇喪親打擊時,並不一定需要別人的安慰,或許只想自己靜一靜,當然不是你單方面要不要安慰他的問題。

家長這時要抓準時機,為孩子訓練批判性思考,像是問她:

如果妳覺得這個題目出得不好,怎麼出會更理想呢?
當你傷心到極點的時候,希望身邊的同學怎麼做?
假如把「同學家」換成「妳的好朋友」,妳會不會比較想安慰她?

然而,當女孩一句「關我屁事」脫口而出,有意義的思辨隨即被她的屁聲、網友的笑聲,以及媽媽的無聲給掩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鴻雁:寫際無限界
35.1K會員
671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2025/11/06
課後,所有學生都離開了,行政老師進來整理教室。當她整理到那個男孩原本的座位時,發出一聲驚呼!我馬上走過去察看,只見他的抽屜一片鮮紅液體,第一時間我還以為是血,仔細一看--五、六包魔芋爽包裝已拆封,鮮紅液體是魔芋爽的噴灑出來辣油,另外兩、三包尚未拆封。旁邊澴有兩百塊鈔票、一些銅板和一張發票……
Thumbnail
2025/11/06
課後,所有學生都離開了,行政老師進來整理教室。當她整理到那個男孩原本的座位時,發出一聲驚呼!我馬上走過去察看,只見他的抽屜一片鮮紅液體,第一時間我還以為是血,仔細一看--五、六包魔芋爽包裝已拆封,鮮紅液體是魔芋爽的噴灑出來辣油,另外兩、三包尚未拆封。旁邊澴有兩百塊鈔票、一些銅板和一張發票……
Thumbnail
2025/10/16
年紀較小的孩子圍繞著遊樂設施追趕跑跳,至於年紀大的孩子,奔跑的範圍就更廣了,有的已經跑到一旁的人行道上或是公園的死角,甚至使用遊具做危險動作。身為家長的我已經在為他們捏一把冷汗了,感覺下一刻就要有孩子發生使用遊具受傷、跑到馬路被車撞、遭到陌生人騷擾……等意外。但,老師呢?
Thumbnail
2025/10/16
年紀較小的孩子圍繞著遊樂設施追趕跑跳,至於年紀大的孩子,奔跑的範圍就更廣了,有的已經跑到一旁的人行道上或是公園的死角,甚至使用遊具做危險動作。身為家長的我已經在為他們捏一把冷汗了,感覺下一刻就要有孩子發生使用遊具受傷、跑到馬路被車撞、遭到陌生人騷擾……等意外。但,老師呢?
Thumbnail
2025/09/25
校園濫訴問題嚴重,最近成為教育類新聞的熱門話題,連教育部長鄭英耀都出來說話了。但危險的親師關係,可能反映出父母對子女教養的無力。或許,濫訴的家長不想承認的是:「與其浪費時間心力把子女教到會,不如直接要求老師做自己該教孩子的事。孩子教不會、闖了禍,那就是老師的責任!」
Thumbnail
2025/09/25
校園濫訴問題嚴重,最近成為教育類新聞的熱門話題,連教育部長鄭英耀都出來說話了。但危險的親師關係,可能反映出父母對子女教養的無力。或許,濫訴的家長不想承認的是:「與其浪費時間心力把子女教到會,不如直接要求老師做自己該教孩子的事。孩子教不會、闖了禍,那就是老師的責任!」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