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某托嬰中心發生幼童跌落生態池溺斃的意外,疑似是老師帶小朋友到戶外活動時,沒有注意到有一位幼童脫隊,回教室後也沒有落實點名而發生憾事。
這起事件令我想起暑假的某一天上午,我帶兩歲女兒到住家附近的公園遊玩所見到的狀況--
當天,附近一間安親班約四、五十名孩童(目測低、中、高年級的學生都有)在四位老師的帶領下,也在這裡玩耍。年紀較小的孩子圍繞著遊樂設施追趕跑跳,至於年紀大的孩子,奔跑的範圍就更廣了,有的已經跑到一旁的人行道上或是公園的死角,甚至使用遊具做危險動作。
另外,還有幾個孩子沒有融入群體,遠遠地獨自閒晃。
這時,身為家長的我已經在為他們捏一把冷汗了,感覺下一刻就要有孩子發生使用遊具受傷、跑到馬路被車撞、遭到陌生人騷擾……等意外。
但,老師呢?
那四位老師正悠哉地坐在長椅上滑手機,頭都捨不得抬起來一下……
不只是我察覺不對勁,一位帶孫女來玩的阿媽也悄悄跟我抱怨那幾位老師的誇張行徑。
後來,她實在看不下去,走過去提醒她們,四位老師才收起手機,起身走走、四處張望。
不過,阿媽剛走,她們又或站或坐,自顧自地滑起手機來了。
看到這一幕,我忍不住感嘆:當我們在為孩子手機成癮而憂心時,卻沒有留意到大人的癮頭也不小,造成的影響可能更大!
話說回來,肩負照顧孩童責任的大人,實在應該多用點心思去照顧少子化時代之下,為數越來越稀少的孩童們。

示意圖,非事發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