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動的生命故事讀寫_114/10/20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延伸上週《橫山家之味》的內容,這天老師從是枝裕和的作品《宛如走路的速度──我的日常、創作與世界》切入課堂,延續了走路的話題,幾位同學各自分享走路的經驗,也聊到關於颱風時的情境,那些被風吹來又帶走的聲響與畫面,在大家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記憶。

透過這些分享與交換,我們可以撞見別人的生命經歷,也驚動了那些螫伏在灰質深處的記憶,那是一種書寫的引力,將若干年後的自己帶向另一層次的自我梳理。過往的傷痛喜樂悲苦被喚醒,以一種全然之姿再次進入我們的生命,一種新的感受,一種新的書寫動力。

課堂上討論的幾篇是枝裕和文章中,其中《鬍鬚》與《母親的背影》兩篇分別指向作者面對父母老邁的淺短書寫。回想自己日前留下的文字,一則搬家一則手術也有相似的心境。大家各自陳述對於兩篇的感觸與想法,討論相當熱烈,雖然我在課堂上也分享了一些,我想藉這文字也把它好好紀錄一下。

針對《鬍鬚》一文,作者從年幼下筆,並以終老結束,形成了一個時間與生命的呼應。在非虛構的寫作形式下,這些誠實的經歷很自然地增加了故事的層次。兩歲的記憶、奧運、職棒、遊樂園,一路寫過作者青春期,直至守靈的寺院。雖然是以一種超速度方式前進,但在最後一節的父親儀容與輕觸,來呼應標題和他與父親間的隔閡。從兒時的親近到成年的疏離,「每次回想起那時的情景都帶著悔意」、「冷漠的兒子」、「陪著許久未曾單獨相處的父親」,這些情緒不斷地加疊,醞釀了最後的眼淚。不管時間還是情緒,都有一個完整的處理,並且前後呼應,清楚的展現了用鬍渣的觸感來帶出父子之間關係與作者的心情,用一種借物的方式來進行書寫。

《母親的背影》一文則用比較輕鬆的筆觸來點出他為母親創作《橫山家之味》的寄許,一種充滿希望的陽光記憶。作者說創作這部電影「目的不在描寫母親邁向死亡的過程,而是擷取生命的一瞬,這就像最後目送母親的背影那樣。」文中用了生活的對話與情境來隱述母親的性格。母親抱怨了價格與份量,讓我看到她節儉的影子。又在她豪氣地吃完她最愛的壽喜燒看見直率的自我。離別的那一幕,是母親開心似地走進車站,而非母親看著作者離開,這樣的畫面是我們生活中常出現的嗎?我想未必。相對於母親的背影,我想我們的背影才是母親記憶庫裡大量的庫存才是。我覺得這樣一段反串的寫法讓我更能夠從作者的文字裡去挖掘這些細節。當然,上述推斷母親性格的內容未必準確,但就以別離的畫面來說,我有很大的保握確定分手的畫面通常子女是那個被目送的人。

後來淑如針對她前陣子陪姊姊走路環島的經歷做了分享,大家紛紛想要坐上那輛由姊夫護航的保母車。我笑說這是一場VIP式的徒步環島之旅,目的當然不是羨慕那高規格的隨行陪伴,而是他們一家和樂相愛之情,一同以各自能為對方付出的最大心意,去完成這趟意義之旅。

有人用走路健身,有人用走路紀錄生命,也有人用走路來梳理自己的情緒。開心的時候走,難過的時候走,一個人走,一群人走,只要雙腳動起來,就會有故事。回想之前文學營的講者內容,旅行的意義其實可以很簡單到走路出門買瓶醬油,端看你如何從這瓶醬油身上搾出靈感。

走路豐富我們的閱歷,書寫則能透過這些閱歷來探索自我的心靈。常有人言,當你思緒困頓無法進筆時,只要出走即可。相信這個出走可以有很多的解釋與功能,但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在這活動的過程中,自然會有新的材料進到我們的腦袋,而這些材料將會是書寫的引子,帶領我們發現一處新的文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unn的閱讀筆記
8會員
88內容數
一個咖啡人的閱讀筆記
Junn的閱讀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11/16
怦然心動的生命故事讀寫_課後心得
2025/11/16
怦然心動的生命故事讀寫_課後心得
2025/11/16
怦然心動的生命故事讀寫_課後心得
2025/11/16
怦然心動的生命故事讀寫_課後心得
2025/11/16
怦然心動的生命故事讀寫_課後心得
2025/11/16
怦然心動的生命故事讀寫_課後心得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