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課堂一開始老師讓大家閉眼回想上星期以家為主體的書寫與其帶來的感受,並迅速的讓大家完成分組。老師把一張色紙剪成3-4張紙片,大家各抽一張後,以拼圖的方式尋找自己的隊友。
老師讓我們用重新結合好的色紙進行創作,我們必須把這些紙品貼黏在一張新的A4白紙上,並產出一些東西來。有人以為是延伸家的題目,有人以為是各自發揮,而老師一樣是老樣子的沒有把規則說明白,連回答也是。
我們這組拿到的是三張剪裁成三角形的色紙,一開始面對茫然的規則時,我們都產生將紙張揉捏成皺褶的衝動。當三人各自將色紙揉捏後,一座立體的火團就此產生。我們將三張色紙推疊成立體的火堆,丹櫟找來了白膠,三人一陣拚黏,A4的白紙上生出了一團火焰。丹櫟依樣畫葫蘆地將藍色的色紙揉捏之後,貼黏與紅色火團的根部,那是生動的藍焰。完成火堆之後我們才開始認真思考我們的題目該如何訂定。說實話,後來加入摺紙木頭之後,它活像座營火。雖然我覺得它像是霍爾移動城堡中的火團,但這很難拿來當作今天的創作主題。後來我們又想壁爐,灶台,瓦斯爐,一道菜等等的題目,最後選定奶奶的廚房為題,最最後直接精簡成《廚房》。
有了題目後,我們又折了一只平底鍋。在我中途廁所離席時,發現校園的走道有不少飄落的桃紅九重葛的葉瓣,於是便順手撿了一些。這些葉瓣最後變成點綴的素材,散落在A4紙上;有些則進了平底鍋佯裝起食材。
活動進行的過程彷彿回到了國小的美勞課,丹櫟說現在國小的勞作要比這粗糙的東西還要精采。對於這樣的說法我完全沒有資訊與經驗,只能報以驚訝。不過對於生出這團火焰來說,我也是驚訝的。尤其是一開始我們就往3D的維度發想,這個想法讓我感覺到有點與人不同。雖然後來另一組同仁也有立於紙上的椰子樹,但那是一張九十度折角的紙片樹,少了一股搓揉過的立體。
當完成廚房的勞作之後,我們開始苦惱文字的輸出。我詢問鳳娟與丹櫟課堂開始時的冥想,她們腦海了的畫面是什麼,鳳娟說了家族相聚時會煮玉米的習慣,丹櫟則說她當下聯想到的是環境的氛圍,21度的空氣,潮濕,沁涼。我則將自己拒絕聯想因香氣引導出外婆的手路菜,與被囚困的神祕鄰居這樣的心境與她們分享。
後來鳳娟開始著手寫下幾個關鍵,我又坦承了在這樣合作的情況下,自己的思緒總是無法集中這樣的困境。隨著時間的逼近,我與鳳娟都開始有些緊張,雖然鳳娟展現出淡定的神情,但也承認了這些文字的輸出是被時間逼出來的。後來我們算是草草完成了文字的輸出。丹櫟倒是較不緊張,而是很認真的執行每一步驟,看上去似乎可以感覺到她是不緊張的。
當三個小組都完成交卷之後,每一組各派一名代表開始與其他同學說明創作的理念。我與圓圓、美玲各自代表自己的組別,將這天創作過程的點滴與同學分享,完成了這天主要的活動。
最後的半小時老師讓我們看了《橫山家之味》的影片,並讓大家小小發表一段觀影的心得。雖然影片大約看了30分鐘,但每個畫面都乘載著相當容量的細節,讓人會有想要繼續看下去的欲望。
當大家分享完觀影心得之後,時間又超出了不少,老師趕緊讓大家下課。課後我與讀書會夥伴留下討論週四要去番路演出繪本劇的細節,直到五點鐘才倉促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