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歷史課本時,應該都聽說過井田制,井田制就是八塊私田連著一塊公田大家一起耕,我讀書時就誤會「私田」是農民自己的土地,但後來讀大學時,才知道其實連私田都不是農民的。
在井田制中,農民必須先耕完公田,才可以耕私田。「春秋公羊傳」中說,井田之法,田不賣易,農民也沒有賣田的權利。實際上這些田全是屬於統治他們的地主的,農民們得先耕好公田,然後才能夠得到在私田上的耕作權,所以他本質上跟你租房子差不多,都是租借使用權。
而且比起今天你租房子,你至少可以不租換租別處,而井田制中農民則沒有這權利。「周禮」中就有說,「死徒無出鄉,鄉田同井」,如果你離開了自己所在的井田,你就無地可耕了。地主有權把農民調往另一土地,農民卻沒有權利自己交換,因此甚至農民們連租戶都不是,而是「農奴」,是土地被任意調派使喚的勞動力,不是農民擁有土地。商鞅變法後,井田制才被廢除,土地可以交易,來個耕者有其田,農民的私田全都變成了自己的了,人們真的擁有了土地。用今天的比喻就是政府突然說,人人都有房子了,你一直租住的房子就是你的,實現了大家都買得起房子人人都有房產的世界,自此之後大家都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嗎?
讓所有人擁有自己房地產的結果,就是他們會把房地產賣了。有些人是懶惰,賣了土地不耕作;有些人是好賭,把土地賣了賠光了;有些人是奢侈,特別熱愛消費而把房地產賣掉;有些人是生病,沒辦法耕作只好把土地賣掉;有些人是意外,導致了沒辦法耕作下去,要把土地賣掉;他們會把土地賣給精明的商人或地主,去換取短期可以花用的錢。
房地產是財富。讓大部份人擁有財富,就代表給了大部份人因為自己的決策,而失去財富的權力。而大部份人其實都不怎樣精明,對於經濟與現實充滿誤解,所以大部份人在幾代之內,就賣掉或失去了被分配的土地。
也就是說,即使統治者有意建立一個平等的世界,都沒辦法阻止那些人變窮。自由就是變窮的自由,均富就是讓所有人都有家可敗。
最後的結果就是去到漢朝中期,九成多的人都失去了土地,班固在食貨志說,「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就算被分配了土地,只要其中一代的祖先不爭氣或者不好運,他們的後代就從此變成失去土地的窮人。
商鞅容許了窮人買房地產的權力吧?他們不能靠努力工作置產嗎?其實人類幾千年歷史中,大部份人一輩子的收入都不夠買土地,宋朝的朱熹就直接寫出了「且如祖宗朝,雖宰執亦是賃屋」兩句,意思就是連宰相都只能租房。
既然高級公職人員都只是租得起而不是買得起,就更別說一般黎民百姓了,如果你上一代沒有土地,那你這一代也不可能買得下土地,是人類幾千年來的常態。
為何古代的房地產已經是連高官都買不起了?他沒有馬路沒有高鐵沒有水電沒有炒房客沒有地產商跟政府勾結吧?不是該很便宜才是?事實上,土地的價格源自「買了不賣」,土地不像麵包一樣不賣出去就會腐爛,不急需現金的富人,可以不斷的買,然後哪怕是荒廢也一片都不賣。所以市場上的土地必然是越來越少的,現代跟古代沒分別,而只要給予平民私有產權,他就有不賣的權力。
窮人賣掉資產換錢,富人則資產長期持有不賣,人類幾千年來都沒有變過,所以最後都必然會導致土地被富人兼拼,而且一定會超越「以時間換錢」的勞動收入。因為人類可以擁有比別人多的資產,卻不會擁有比別人多太多的時間。
這無分古今,無分東西,幾乎每次土地改革的結果,都是沒多久就回復土地集中,貧富懸殊,階級複製的格局,這應該去到未來都不會改變。
我們發現了一個令人不舒服的事實:人類社會之所以貧富一定會拉開,而且一定會走向不公,就是因為給了人類自由,人類最基礎的自由,就是犯錯與自取滅亡的自由。就算大家起點相同,兩個人的選擇不一樣,就會形成貧富差距,然後再成為他們後代的起點。
所以創業難,守業更難,因為很多次失敗但一次成功的人還是能創業成功,但很多次成功但一次失敗就能令守業失敗。就算世代貧窮,只要出了一代豪傑就能白手起家;但反過來說就算祖產傳世,只要出了一代人特別廢就能敗光祖業。
若以政府的力量去維持平等,代價就是自由,聰明人不准賺錢,窮人也不准敗家,那麼聰明人較難變富,窮人較難變窮,不准賭博不准嫖妓連酒都不准喝不准失業被迫好好工作,貧富的差距就會較少:當然你知道這就是北韓與紅色高棉。我們都厭惡這種政權,但自由的社會也容許人們酗酒賭博家暴吸毒敗家,他們的下一代自然有個艱苦的起點。
幾千年來都如此,那為何年輕人們,每一代最終都接受了這一點呢?沒有人想要改變嗎?當然有,而且每一代都想要改變社會不公。
然而,當年輕人想要改變社會不公時,他就會接觸政治,甚至從政。而當他開始從政後,他就會發覺這世上沒有人可以孤立從政的,從政必須要有實力團體的財力支持,如果那年輕人有幸的找到了支持他的團體,他就要維護該政治盟友的利益,或者在某些立場上一致。說白的你不是維護他們的利益誰要支持你?因為主角光環嗎?
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就是當初為了打破社會不公的年輕人,跑去支持維護社會某部份老人的收入與利益,現實的例子多的是,相信我也不用特別提誰了。
年輕人總會覺得,只是暫時利用他們,等自己得到權力後就可以發揚抱負,不過他多數是失敗的,而少數成功的人得到權力時,也已經變成了老人了,並欠下了大量人的恩情必須償還,追隨自己的人也老了需要養老,而他面前有另一個打破社會不公的年輕人,要推翻剛剛得到權力的自己。
況且如大家前面所見,就算他們成功了,再分配過所有財產,也不過是給了一兩個世代的人敗家的本錢而已,敗完之後,那個不公的社會還是會回來的。要不我們建立一個像井田制,北韓,紅色高棉那種沒有自由,不准敗家的社會,但是去到那時候,人們又追求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