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 時代,什麼樣的人才能真正抓住機會?——一位 00 後創辦人的回答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raw-image

lin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Ti0DdKybY
AI 這一年來席捲世界,不論創業者、打工人、學生,都在問同一個問題:

在這麼快、這麼卷的新時代裡,到底誰能真正抓住機會?

我們常聽到的答案包括:學習能力強、對新工具敏感、具備技術背景、動手快……

但這些答案說出口的瞬間,我們心中其實都會浮現一句話:真的存在這種人嗎?

直到我看完立正與 Head AI 創辦人 Kay 的那場對談。

如果你想看到一個“符合 AI 時代典型特質”的創業者——Kay 幾乎把所有特質集於一身。

以下是一篇基於那場三小時深聊後,我提煉出的觀察與啟發。

這不是訪談摘要,而是我希望在 Medium 留下的一篇超越內容本身的洞察紀錄。

一、00 後創辦人 Kay:一個“非典型,但極合理”的創業者

Kay 的背景看似跳躍:

  • 高中畢業後一路參與各種 side projects
  • 原本準備念 HCI / 互動設計,卻在看到一間 AI 新創招人後直接退學
  • 19、20 歲成為 AI 公司的市場負責人
  • 一年半前建立 Head AI,用大模型做達人行銷匹配與定價
  • 公司至今已服務 300 多家品牌,累計融資近 1,000 萬美金

但你若把「時代背景 x 個人特質」套上去,會發現

她完全符合 AI 時代“新型人才”的底層特徵。

這些特徵不是“高分”“證照”“年資”,

而是:

1. 病態級的好奇心(Curiosity Obsession)

她會因為一個工具起興趣,

跑去把所有競品、整個生態看一遍。

2. 對真實世界的偏好(Reality-Driven Learning)

她不是在課堂上“學行銷”,

而是在 17、18 歲就開始真的做行銷。

3. 對 AI 的直覺敏感(AI Native Thinking)

她是完全把 AI 當生產力工具的人,

而不是把 AI 當話題、當熱潮。

4. 能在沒有正回饋的狀態下長期輸出(Long-term Grit)

Head AI 的第一年,

她說他們“幾乎沒有任何正回饋”。

你能想像一個 20 歲的人,

一連一年都看不到“自己做的東西有效”嗎?

並不容易。

但她真的挺住了。

二、為什麼 AI 時代需要完全不同的市場人(Marketing in the AI Era)

其中我最驚訝的觀點是關於“市場負責人該怎麼選”

Kay 說:

早期的行銷、GTM,不是找有經驗的人,而是找“對產品有信仰的人”。

這句話其實完全推翻了 SaaS / B2B 傳統共識。

因為 AI 時代的早期市場有三個本質差異:

1. 新產品的新受眾,是“早期採用者”,不是大眾

你在賣的是創新,不是 FMCG,不是傳統工具。

你需要了解那些願意嘗鮮的人,而不是懂舊世界渠道的人。

2. 模板不再可靠,所有舊 playbook 都在重寫

過去的 SEO、投放、內容行銷 SOP 都在被刷新。

能快速學新方法,比能複製舊方法更重要。

3. 對產品深度理解 > 對渠道的熟練度

AI 工具越來越抽象、複雜、快速變動,

行銷負責人必須同時扮演“教育者 + 使用者”。

因此她說:

有些人燒過幾千萬預算,但完全不適合 0→1。
反而是那些從 Day 1 就在公司裡、真正喜歡產品的人,
才能把它推向市場。

這句話值得所有創辦人好好記住。

三、Head A(後改名叫 Aha) 的底層:用大語言模型重寫「達人行銷」這個行業

這段是整場訪談最技術、也最本質的地方。

達人行銷本質上是一個“不完整的資料問題”

傳統達人行銷的困境:

  • 你不知道這個博主的受眾到底是誰
  • 你不知道他接商單的表現如何
  • 你不知道他的內容能否自然植入
  • 你不知道合理價格是多少
  • 你不知道受眾的購買力、地區分布是否匹配

結果就是——

整個行業長期在「靠人判斷」

而人在這件事上,實際上極不穩定。

四、做的事情其實不是行銷,而是“重建這個行業的基礎設施”

Head AI 的模式本質上有三層:

1. 大模型構建“達人畫像”與“產品畫像”

用模型讀取:

  • 達人內容(30 條以上)
  • 字幕
  • 文案
  • 受眾
  • 過往合作表現

讓模型判斷:

  • 受眾匹配
  • 語氣 / 風格匹配
  • 植入可能性
  • 內容調性

2. 用 LLM 做“召回 → 粗排 → 精排”

這一套流程其實等同於重寫「搜廣推」系統:

  • 從幾千萬博主中召回
  • 用硬條件過濾
  • 用語意 + 模型推理排序
  • 最後給出最佳匹配清單

3. 動態定價模型(Dynamic Pricing)

這一塊是他們的真核心競爬:

  • 基於商單表現(而不是普通內容播放量)定價
  • 考慮平台、影片型態、受眾地區
  • 根據接單率動態調整
  • 實際以“合理成交價格”為基準,而非粉絲數

這就是為什麼立正說:

“我心中對自身頻道的合理報價,就是這套模型算出來的價格。”

五、為什麼別人抄不走?

Kay 的答案很坦白。

1. 這是一個又髒又累的活

  • 大量資料清洗
  • 大量人類標註
  • 模型不斷重訓
  • 產品與資料閉環要跑數十輪迭代
  • 商單資料非常難取得

2. 早期一年幾乎沒有正面回饋

大多數公司在這種狀態下會直接撤案。

3. 需要同時具備 AI 能力 + 行業知識

這兩個組合在人才市場上極度稀缺。

4. 執行速度與決心

她說第一年光研發就燒了 200 萬美金。

如果一間公司沒有 conviction,很難撐得住。

六、個人成長:什麼特質讓她能跑在前面?

我總結出 Kay 身上三個我認為最罕見的特質:

1. 病態級的求知慾(Learn or Die)

她說若遇到不懂的東西,包括 AI 論文,

會逼自己讀到“看懂為止”。

2. 能長期忍受“沒有正回饋”的環境

這絕對是最稀缺的能力。

大部分人的成長倚賴回饋

  • 上課要成績
  • 工作要 KPI
  • 舉重要看到進步

但建立新事物時,

你不會有任何正回饋。

她能接受。


3. 把時間配置在“真實世界”,而不是“作業世界”

她說自己高中時下午兩點放學,

大量時間拿來:

  • 做 side project
  • 學工具
  • 看創業內容
  • 研究行銷
  • 拆分析別人的模式

不是為了“考試”,

而是為了“讓自己成為能創造價值的人”。


七、AI 時代的個人競爭力:我從她身上看到的公式

如果要把她的“成長方式”濃縮成一條公式,那會是:

(對某個領域的深刻理解) ×(把 AI 當作基礎設施) ×(長期迭代)

你不需要變成大模型工程師。

你需要做的是:

  • 找一個你熟悉、你在意的領域
  • 用 AI 做所有“人做會很痛苦”的苦工
  • 用 AI 放大你 10 倍的迭代速度
  • 並且能在沒有掌聲的狀態下堅持一年

這才是 AI 時代真正的競爭力。


八、寫給每一個想要抓住 AI 時代的人

如果你是學生、剛畢業、或正想轉職,

Kay 是一個很值得參考的範本。

不是因為她“很年輕就創業”,

而是因為她做的每一步都極其“AI 時代合理”。

你可以從她身上學到三件事:

1. 把時間投資在“真實世界”而不是“作業”

去做真的有人會用的東西。

去參與真實專案,而不是只做課堂練習。

2. 把別人的 blog、case study 當教材,而不是參考資料

大多數人“看過”而已。

她是“讀完就用”。

3. 找一個你願意付費的問題,用 AI 把它死磕到底

用 AI 是手段,

解決問題才是目的。


結語:AI 時代需要新物種,而 Kay 就是其中一種

AI 時代的競爭力不是年資、不是科系、不是履歷。

而是:

  • 好奇到停不下來
  • 勇於深挖一件事
  • 用 AI 強化自己的方法論
  • 能忍受一段時間沒有回報
  • 找到真實問題並解決

Kay 與 Head AI 正在回答:

當世界變得這麼快、這麼亂,我們該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果你也在尋找自己的“個人 PMF”,

這場訪談會給你很多靈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人生遊戲的通關討論區
37會員
105內容數
對我來說 人生就是一個遊戲 活得開心,活得漂亮,活得成功,活得有意義 都是這場遊戲的一個個任務 我想要把這個遊戲打通關 在這裡我會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經驗 把遊戲打通關的一些技巧 打通關的過程 和我自己發現的小 bug,或捷徑 遇到的喜怒哀樂 遇到的困難 遇到的挫折 歡迎大家一起來摸透和想受 這場人生遊戲
2025/11/17
本文深入探討了 Agent 技術的最新發展,特別是 LangChain × Manus 的 Context Engineering 與 Anthropic 的〈Code execution with MCP〉。
Thumbnail
2025/11/17
本文深入探討了 Agent 技術的最新發展,特別是 LangChain × Manus 的 Context Engineering 與 Anthropic 的〈Code execution with MCP〉。
Thumbnail
2025/11/16
本文深入探討 Anthropic 的 Claude 如何透過其 Retrieve、Analyze、Create 三大核心能力,為金融分析師帶來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與工作流程轉變。
Thumbnail
2025/11/16
本文深入探討 Anthropic 的 Claude 如何透過其 Retrieve、Analyze、Create 三大核心能力,為金融分析師帶來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與工作流程轉變。
Thumbnail
2025/10/27
Coinbase 推出的 x402 協議,該協議作為一個開放標準,首次實現了通過 HTTP 直接進行即時穩定幣支付。介紹了 x402 如何解決傳統支付的痛點,技術背景、核心架構、支付流程、以及與 AI 代理。
Thumbnail
2025/10/27
Coinbase 推出的 x402 協議,該協議作為一個開放標準,首次實現了通過 HTTP 直接進行即時穩定幣支付。介紹了 x402 如何解決傳統支付的痛點,技術背景、核心架構、支付流程、以及與 AI 代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午後三點,會議室的玻璃門緊閉,白板上寫滿了凌亂的關鍵字。 年輕的產品經理 Jay 坐在筆電前,對著 ChatGPT 輸入了一連串問題。螢幕上刷刷跳出好幾段整齊的答案。 然而,桌上的三個同事看了看彼此,默契地搖了搖頭——內容正確,但沒什麼新意......
Thumbnail
午後三點,會議室的玻璃門緊閉,白板上寫滿了凌亂的關鍵字。 年輕的產品經理 Jay 坐在筆電前,對著 ChatGPT 輸入了一連串問題。螢幕上刷刷跳出好幾段整齊的答案。 然而,桌上的三個同事看了看彼此,默契地搖了搖頭——內容正確,但沒什麼新意......
Thumbnail
本期電子報來談談AI時代的重要推手:AI加速器,他並不是單指某個硬體,而是加速AI運算的硬體總稱,如GPU、Google的TPU、ASIC晶片等等,可以說是AI運算效能的核心硬體,而其發展也大大影響著AI的發展速度。
Thumbnail
本期電子報來談談AI時代的重要推手:AI加速器,他並不是單指某個硬體,而是加速AI運算的硬體總稱,如GPU、Google的TPU、ASIC晶片等等,可以說是AI運算效能的核心硬體,而其發展也大大影響著AI的發展速度。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AI 的應用工具愈來愈多,本篇文章以電影「A.I.創世者」為例,討論了 AI 的人性面以及人性的殘酷一面。同時介紹了書籍『金錢的才能』如何透過投資術實現財富增長,文章引導讀者在科技進步的同時,不要忽略人性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AI 的應用工具愈來愈多,本篇文章以電影「A.I.創世者」為例,討論了 AI 的人性面以及人性的殘酷一面。同時介紹了書籍『金錢的才能』如何透過投資術實現財富增長,文章引導讀者在科技進步的同時,不要忽略人性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智慧,這個概念,看似被我們所理解,但又好像一直在我們的掌握之外。它是我們渴望的,卻又無法完全掌握的。智慧是什麼?它如何被衡量?它是否真的能帶來幸福和生命的意義?這些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常出現,卻又總是讓我們感到無力。為了更好地探討智慧的本質和價值,我們需要從哲學、人類學和科技的角度來
Thumbnail
智慧,這個概念,看似被我們所理解,但又好像一直在我們的掌握之外。它是我們渴望的,卻又無法完全掌握的。智慧是什麼?它如何被衡量?它是否真的能帶來幸福和生命的意義?這些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常出現,卻又總是讓我們感到無力。為了更好地探討智慧的本質和價值,我們需要從哲學、人類學和科技的角度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