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0|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囍宴》最後一幕:從故事沒演出來的地方繼續

李安的作品幾乎讓每個愛文學、愛電影的人很難不愛看。

 

《少年Pi》《斷背山》也是我講解文學意象時,常常引用的作品。但它們卻不是課堂上聽眾討論最熱烈的作品,而是李安另一部1993年的作品——《囍宴》

 


《囍宴》故事簡單來說:

 

「偉同」有個同居多年的同性戀男友「賽門」,偉同在台灣的父母親則不斷催他結婚,偉同為了結束這些麻煩,決定跟大陸女畫家「威威」假結婚,一來可以讓威威得到留美身份,二來也可以應付父母。中間發生了一連串陰錯陽差的意外,最終,偉同同性戀的身份還是讓父母知道了⋯⋯

 

如果整部《囍宴》可以選一個一分鐘的片段放給大家看,我一定會選擇,電影的最後一幕。導演是這樣拍的:

 

知道了偉同是同性戀的老父母,算是接納了這個事實,要飛回台灣了。在父母與偉同等人告別後,兩老獨自走過長長的機場通道。媽媽忍不住先哭了。

 

爸爸問:「怎麼啦?」
媽媽回答:「沒事,我只是高興。」
爸爸也幽幽回了一句:「我也高興。」

 

接著走到金屬探測門前,海關人員示意要幫爸爸檢查,爸爸高舉了他的雙手,畫面同時暗去。全劇終。

 

電影喜宴結尾截圖。

 


這時候,我一定會問觀眾一個問題:爸爸高舉雙手代表什麼意思?

 

如果有人回答「接受海關檢查」,那我會說:「這是實的部分,那虛的呢?」

 

當我們去詮讀任何作品,一定有「實的部分」,也就是具體看到的、符合邏輯常理的。

 

但「文學性作品」中常藏有「意象」,也就是在「實」的之外,「虛的部分」沒有直接演出來說出來,但卻「極可能」存在的第二三四個含義。

 

電影中,最美的部分永遠是那無法證實的虛。

 

這時候,觀眾的回答會變得多樣化,五花八門、天馬行空。不管什麼答案,有些經過硬掰,好像也都說得通。

 

然後,我會多問一個問題:「什麼時候,人會像爸爸這樣,高舉雙手。」

 

這時答案就會很一致:「投降!」

 

接著有些觀眾就會喊出:「所以最後李安將畫面收在這,是代表爸爸最後對於兒子是同性戀這件事,是一種『投降』的心態囉?」

 

這邊我要補充一個重要資訊,偉同的爸爸可不是普通人,他可是位退休將軍,舉手投足都有軍人的威嚴,當然也包含了在偉同的成長過程中。在他心中,男兒就該雄赳赳氣昂昂,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兒子都是一樣。

 

要將軍老父「投降」?這樣會不會太沈重太難堪?

 

有沒有和緩一點的說法,像是——「妥協」?

 

將「投降」與「妥協」相比,後者似乎好多了。

 

但「妥協」聽來總有點心不甘情不願的味道,還有沒有更好一點的說法。

 

像是——「接納」?

 

可能你還有第四組第五組詞彙產生。但我們先緩緩,光用這三個選項就好,將三組詞彙由重到輕排下來「投降」、「妥協」、「接納」。

 

這時我要問問你了。

 

請問你認為:最後舉手這個動作,代表將軍老父對於兒子是同性戀這件事,他的心態是「投降」、「妥協」還是「接納」?

 

如果你選了其中之一,不管哪一個,你的原因是什麼呢?

 

若你選好了答案,也理清了原因。相信你一定跟我的每一堂聽眾一樣,都希望知道「導演版」的答案,很可惜,李安沒有回答。所以你可能退而求其次,希望能聽到「講師版」的答案,相互印照一下。

 

而我這個帶你進入討論的人,則會回答你——「你覺得是什麼就是什麼。」

 

天啊,現在你應該很想把我給殺死吧,這是什麼不負責任的爛回答啊。

 

慢著慢著,先讓我活著說完,不急。讓我重複剛說過的同一句話:「這是實的部分,那虛的呢?」

 

實的部分來說,我是真的不知道。即便你將電影看了再多遍,慢動作看了無限次,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詮讀,任一人都可以認定這三個選項其中之一,然後「篤定」地說他在電影中的其他部分看到了「什麼」,所以他很肯定最後爸爸的心態一定是「什麼」。

 

這是實的部分:「證據面向多元,沒有肯定答案,你可以自由選擇答案。」但我們要討論虛的部分。同樣我剛說過的:

 

人生中,最美的部分永遠是那無法證實的虛。

 

虛的部分,不論什麼原因,合理也好、瞎掰也好,我會很高興你選了「接納」。

 

注意!我是說很「高興」,主觀上的。而非客觀的「正確」。

 

這題真的沒有正確答案,就像人生很多時候也沒有正確答案,唯一能憑藉的只有自己的選擇。

 

如果你選了「接納」,那我會認為,在故事之外沒演出來的地方,此後父子之間終能沒有隔閡地生活,爸爸放下了不諒解,包容兒子的各種模樣,不管他是誰,他就是你的兒子,你都愛他,你都希望他好,你都尊重他的人生與選擇。

 

這是一個很溫暖很感人的結局,更重要的是,這結局是你給的,是你給偉同與父親一個好的結局。

 

這也是為什麼我說:「你覺得是什麼就是什麼。」

 

三個選項「投降」、「妥協」、「接納」,你的選擇將決定了,在故事沒演出來的地方,偉同父子之間餘生該如何相處。

 

爸爸是被兒子打敗沮喪的「投降」?爸爸是對兒子無可奈何的「妥協」?爸爸是對兒子包容關愛的「接納」?這三者表面上很接近,但根本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

 

以上,我當然無法證明,你說它不是真的,我也認了。

 

但我還是會相信一句話:你的選擇決定了你是誰。

 

它不真實,是虛的。

 

但我對這句話的篤信程度,完全不亞於:我相信偉同爸爸最後的心態——是「接納」。

 

延伸閱讀:更多寫作技巧

 


封面圖片來源:CT Snow @ wikipedia by c.c 2.0

編輯:洪崇德

責任編輯:熊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