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是否你也有過類似的感受,那即是:小學時代穿著的運動衫褲與卡其制服,它們後來到底都去了哪裡?這個問題在到訪仁偉書局的二樓書區,始終不斷盤旋於腦海。仁偉二樓書區的走道,立著一組伸縮式的曬衣架,非常吸睛。上頭不分季節,掛著長的短的學生服飾,其中有件印有二字「樣品」。這是書局負責代售的學校衣物,鄰近的小學叫興中國小,它也是年輕店長羅怡芬的母校。怡芬說運動服仍和當年的款式相同,圓盤造型的小黃帽也一樣,制服則是變得更漂亮。提及每次開學都要走入校園替學生訂做衣服一事,怡芬生動地描述現場的忙碌與混亂,然校友姊姊回來為學弟妹量身裁裝的畫面,不知為何想來還是感到特溫暖。
校友姊姊只是其中一個身分,在臉書上怡芬是管書姊姊、理貨姊姊,名片上則是款冊ㄟ郎,怡芬也是家中的大女兒,現在則是仁偉書店的新生代,店內店外乃至於雲端網路,皆可發現她的熱情無處不在,正如同來到民雄這天,恰恰也是入春以來的最高溫:三十四度。
怡芬與父親
三十五年前仁偉書局在民雄開業了!位在建國路的現址業有二十多年的歷史,怡芬便是在這裡長大的。黃色招牌、黑色大字,如果從古歌地圖尋找仁偉書局,你會發現它就位在嘉北車站與民雄車站的正中間。怡芬說身高才比櫃台高一點點就開始顧店,去年三月重新回到故鄉民雄接掌家業:一來是不捨得書店停止運作;而也許從小在書店頻繁與人接觸,她喜歡人跟人之間的關心與互動。仁偉是民雄在地老書局,店內常見的是老顧客老厝邊,大多從上一代買到了下一代。
所以「傳遞」這個意象在仁偉書店非常重要,或者像仁偉這樣的地方書店,傳遞本身即是它的精神所在:它是以物為媒介來銜接你我之間的情誼。剛好仁偉書店名片就印著「往傳遞美好及重要事物的目標邁進」。我於是想到了小學時期的上衣外褲,有時不捨得丟掉便留給鄰居的堂弟妹穿,或者身上穿的原本就是哥哥姊姊的,更甚者,後來孩子都大了,衣服乾脆父母拿來當居家服使用,猜想類似故事在民雄一定也不少,這也是一種傳遞了。如今怡芬在父母親多年打下的基礎進行延伸發揮,怡芬說是爸爸做人非常好,大家喜歡來。言談之中充滿對父親的敬意,一旁的我聽得亂感動的。因此什麼又是美好及重要的事物呢?這就是了。
怡芬從台北再回嘉義,面對熟悉的空間與熟悉的擺設,心情畢竟不太相同,這次不再只是短暫過夜,是久留下來,為此店裡每個物件皆有了全新的意義。怡芬說書店內的大大小小對她來說都很重要,而我猜想一紙筆、一張紙、一件衣服定能串起許多回憶。我在二樓發現賣海報的活頁版,它像立在半空中的一本書,只是翻轉的不是紙張,而是木板,這個懷舊設計在怡芬還沒上台北念書就存在店裡了,海報印製的圖樣不知業已換過多少版本──只是時下最流行的卡通是什麼呢?其實我也不清楚了。時間推移大概就在這些細微處,怡芬笑說上次還有客人想買那塊木板。
仁偉書局,安安靜靜的制服樣品
那麼:最大的變化是對時間的感受?怡芬說附近居民多以藍領階級為主,用台灣話來說就是做工仔人,這裡七點多上學、八點上班,使得仁偉經營也與地方社區同步運作。國曆農曆都很重要。比如每年開學是參考書的旺季,仁偉二樓也賣參考書;農曆年節店門口賣春聯;元宵節則賣造型燈籠。我注意到怡芬與客人家人交談都是使用台語,回到民雄之後,台語說得更鮮活更靈動。怡芬形容剛回來時常常在「jiok貨」,也就是要追貨、補貨的意思。工業區、大馬路邊的小書店,這jiok音用得太生猛到位,然jiok的何止是缺貨的文具百貨呢?還有書店等待實現的各種理想,怡芬正在jiok、在努力追逐著。
仁偉書局的一樓主要販售文具百貨,可以發現到:「文具」的概念在這裡被延伸擴大:墨水夾、影印紙、乃至電腦周邊、辦公商品盡是文具,我覺得這是一間與時俱進的書局,而多年來店面空間也一進一進向內擴深。都說怡芬在店裡長大,其實書店空間本身也在發育。我就在一樓走道數算店內到底多少書格?第四十五格是檔案夾、第四十六格是風琴夾與L型夾,第四十七格……仁偉用來分類文具的指示招牌麻麻密密,其中最大的一個、也是最顯眼的一個叫做「圖書請上二樓」。如何讓客人走上二樓?這也是怡芬當下用心最深的地方。從選書、進書、擺書,乃至書區的規劃與設計,光線與照明,她正往傳遞美好及重要事物的目標邁進,而民雄今天三十四度C。
圖片提供:夢田文創、書店裡的影像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