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來到以色列旅行時碰到我未來的老公,異國戀情浪漫之餘,某天我在路上看到整片的黃沙,想到他們跟阿拉伯國家的戰爭,忍不住對新男友問起非常不浪漫的問題:「以色列主要是靠什麼發電啊?」 「煤跟天然氣啊!」當年的雅爸聳聳肩回答我說。 「煤發電不是污染度很高?」我吃驚地問,「為什麼不發展核能發電?」雖然台灣反核四很久了,但也蓋了3座核電廠了啊! 「妳有聽過『車諾比核災』(Chernobyl disaster)?」雅爸笑笑地問我,「以色列這麼小,發展核電,核電廠出了什麼大小事,可沒有地方跑啊。所以以色列建國後沒多久,雖然國家能源來源吃緊、雖然當時還沒有『車諾比』,當時國會就決定不使用核能發電。」 「那以色列人真是勇氣可佳啊!」我還記得我當時那樣回應雅爸。 以色列能源政策:核能之外,還有更多選擇 我說以色列人勇氣可佳是有原因的。 翻開以色列的地圖,可以看到有超過一半的面積是沙漠;偏偏以色列不產油,幾乎跟所有產油大國都不往來,又有戰爭的壓力。從建國以來,能源政策一直是國家是否能夠生存、發展下去的主要政策。在90%以上的能源依賴進口、國家又有核武能力的狀況下,政府與人民還能穩住反核的立場,採用較容易購買,但污染度也較高的煤發電,實在不是容易的決定。 但為什麼以色列政府跟人民如此堅持不用核電呢? 「就是因為是戰亂國家,更要考慮是否要設置核電廠。」雅爸很清楚地分析說,「緊密保護的軍事核武基地跟民用核電廠不能一概而論。民用核能發電廠在戰爭時容易被敵方設定為攻擊目標,有個閃失,核電廠被炸,猶太人就又要面臨無家可歸的局面。」 Photo Credit:Israel Defense Forces@flickr CC BY-NC 2.0 這樣的說法,合理地解釋了剛建國隨時面臨戰爭,國力不強大的以色列為什麼不選擇核電。但在幾次中東戰爭後,漸漸在中東站穩腳步,國土被炸的可能性大為降低後,這樣的以色列還有理由向核能說不嗎? 從我嫁到以色列後,以色列的經濟大幅發展,十年內最低薪資從3500謝克爾飆升到4100謝克爾(謝克爾:新台幣=1:8左右,約台幣29,000~34,000元),但油價、水電費卻一直居高不下,也年年調漲。人民對於有個更乾淨、更值得信賴的電力來源的需求也愈來愈高。 2007年,學者、政府官員也相繼打開舊文件,重提「蓋核能電廠」的這個選項;2008年,以色列政府決定要朝向「能源獨立」的發展道路,希望能杜絕能源依賴,更加厚實國力;2010年,以色列能源部長烏齊‧蘭多(Uzi Landau)前往巴黎取經,並公佈以色列政府即將興建第一座民用核能電廠的計劃,全國上下都盼望著核電廠的興建可以降低以色列對於外國能源輸入的依賴,也能建立起較穩定、較平價的電力供應系統。 然而,還不到一年,2011年3月日本福島發生核災。核災後兩個月,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接受CNN訪問時明確提出,受到日本福島核災的影響,以色列政府與民眾重新思考民用核電的必要。「我看我們會跳過核能發電,而朝天然氣發電的方向邁進。」 就這樣,以色列再度跟核能發電說拜拜。政府官員與學者都相信,至少在未來的20~30年內,以色列不會有核電廠。 沒有核電後,選項一:節約能源 由於以色列長年能源供應吃緊,國家大幅介入能源開發、控制與分配。1989年,以色列政府制定「能源來源法」(Energy Source Law)、 2004年公佈「能源好手」(Energy Master)的節約能源計劃。內容包括對於社會大眾宣傳節能的必要性、器具的節能標準,規範大型商業與工業的耗能場所。 2011年,政府進一步提出「國家能源效率計劃:降低電力耗損2010-2020」(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Program - Reduc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2010-2020),內容詳細地規劃了從家用電器到公共與商用、工業、農業、政府各級部門的節約能源辦法,以及再生新能源實施辦法。期望在2020年之時,達到節省全國20%的用電量。到目前為止,以色列共有14個有關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規,及16個能源效率標準;其中大部分是強制性的,也就是不遵守是要受罰的。 此計劃開始實施之後,對於一般居民的最大影響是「尖離峰用電價格」。每晚10點後,鄰居紛紛走到院子開始洗衣服跟開洗碗機,因為這段時間的用電最便宜,也成了鄰居半夜隔著院子交誼聊天的主因。 沒有核電後,選項二:替代能源與再生新能源 日本福島災變後以色列政府能源政策的大幅轉變,一來是因為歷史上對於核電廠的不信任,二來是因為日本福島核災後,興建核電廠的安全成本大為增加,引起財政部的怨言;三來,也是最重要的,則是多年來發展天然氣探勘有了令人興奮的結果:以色列於2009年在海法(Haifa)外海的塔馬爾(Tamar)發現天然氣田,隔年2010年又發現更大的天然氣田利維坦(Leviathan);前者於2013年開始生產,後者則預訂於2016年正式生產。這兩個天然氣田的發現,讓以色列往獨立能源的路上邁進很大的一步,也使跳過核電成為可能的選項。 儘管以色列沒有什麼天然資源,但沙漠面積大、日照強,以色列的國父戴維·本-古里安(David Grün)很早就對以國的太陽能發展抱持高度的夢想,從一建國就開始招募發展太陽能的團隊。1960年代,以國國內成功推展太陽能熱水器;80年代,政府提案通過,所有新建築的設計都要留置安裝太陽能熱水器裝置的空間。太陽能發電構想很好,太陽能板也幾乎已經遍布以色列的大城市,然而提升太陽能板的效率卻一直是個大問題。 Photo Credit:wikipedia 以色列雖然長年日照且陽光強烈,然而最適合發展太陽能的南部沙漠區,卻也長年面臨風沙大、沙子卡在板上影響吸收熱能的問題。為了鼓勵大家投入太陽能發電、努力解決技術問題,2008年政府提出「政府收購電力計劃」,也就是政府以保証的價格買回太陽能發電的電力──希望透過這樣的獎勵,鼓勵家庭、廠商以及電廠配合研發與裝置。 這個政策非常有效。我住的沙漠地區,從幾年前開始,在椰棗、洋蔥、馬鈴薯田之間,出現一大片一大片的「太陽能板田」,農民種田賣米,也「種電賣電」。各類與太陽能板公司的合作發展計劃也如火如荼地展開,像是停車場的屋頂、牛廠的屋頂…...,都裝上了實驗性質的太陽能板。這個計劃更是吸引了不少國外的大公司,包括西門子(SIEMENS AG)等公司加入投資。幾十年來有關於沙子卡住電板的技術問題,也在這一、兩年來因為眾多資金投入而慢慢獲得解決;以色列政府期待,2020年能讓太陽能發電佔全國發電量的10%。 從以色列的能源政策發展中,我看到的是各種艱困的環境裡,政府仍然努力的「不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並且把國家安全擺在第一位;我看到的是,人民就算暫時忍受著污染度較高的煤發電,忍受著較貴的石油、電價、忍受著電力供應的不確定,卻很堅定的與政府同步,找出適合他們的能源發展之道。 也因此,他們有了天然氣、有了太陽能,可以漸漸走向能源獨立,也可以繼續跟核能說不! 延伸閱讀: 25歲的以色列女孩,掀起50萬人響應的帳篷運動 反猶事件層出不窮,以色列政府:被欺負就回來吧! 出版保護政策該存還是廢?以色列規定新書不准打折 法理之外,仍有人情:傳統與現代角力下的以色列多元成家 封面圖片來源:Ishai Parasol@flickr CC BY SA 2.0 編輯:葉菀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