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3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營造一個不再有垃圾的世界-「環保人回收物」推薦序

           記得還沒有多久以前,在我們的父母親年輕的時候,當時的世界沒有所謂垃圾。吃的、穿的、用的,一切物品用完之後都回歸大地,融入生態體系的循環。直到工業革命之後,人類才製造出大量無法進入生態循環的物品。在一個健康、繁榮而且可以持續的系統中,所有物種勢必在能量和物質的循環上,與周遭的環境互相協調,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的動態平衡關係。
      可是人類的文明與制度,不斷地逼迫我們生產、消費、丟棄、購買、再丟棄,這種生活形態一定是無法永續的。而且地球因廢棄物、污染、資源耗盡而喪失生機,其實也是這些年來,許多人心中的隱憂。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保護大自然的重要,卻忽略我們每天不斷購買東西、丟垃圾,就是在傷害賴以生存的環境。日常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的習慣,原來就是殘害生物的元凶!
      我們時時刻刻要提醒自己,每一樣物品都是來自於地球上某個地方,我們不可能無中生有,使用完畢之後,一定會跑到地球某個地方,不可能憑空消失。
      因此,如何將這些人類創造出來,原本不屬於地球自然滋長的產品妥善的再利用,不會變成無法再次進入物質循環的垃圾,就需要各個領域的人共同來努力了!
      「環保人回收物」這本書裏介紹的不管是如同你我平凡的老百姓或是專業人士,在在都發散出立下宏願後那動人的光彩,這些典範提醒了我們,唯有人人是環保人,營造一個不再有垃圾的世界,才將會是人類物質文明得以持續下去的關鍵。
        不過,回收物品,說起來簡單,真的要做到徹底而有效,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除了需要許多消費者的配合之外,如何在處理的流程上更有效率,恐怕才是主要的課題。從這本書所介紹的故事裏,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志工除了發願之後的盡力之外,懷著感恩之心,用心用腦地去面對這些滋養我們的物質,才是最令人感佩的。
        不過我個人總是覺得,當人口不斷增加,而全球化時代以促進消費當作維持經濟運作、改善人民生活的唯一目標時,即便環保團體要求廢棄物減量與回收,恐怕污染還是會持續增加。因此,我們必須將「禁止」、「減少」這些負面思考轉換成正面的想法,建立全新的製造模式,向大自然學習。任何產品在設計之初,就應該要求使用完不會變成廢棄物。不是減少廢棄物,而是將廢棄物轉化為其他有用的產品。如此一來,資源不斷循環利用,一個價值創造出另一個價值,生生不息。
      讀完這本書,我們更要謹慎看待任何購買或使用的東西。人類的消費行為對世界、對地球的影響是非常真實與巨大的,雖然我們很不容易察覺。其實,如果我們養成探究周遭物品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習慣之後,自然而然就會降低對物質消費的需求,將心思放在生活中非物質的事情,這不只會讓身體更健康,精神也會更快樂,同時,對環境也會更友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