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30|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對城市的想像

有一位作家曾寫過:「世人所遺棄的角落,常常是上蒼意旨盛行之處。」隔了數十年,這句話在城市面貌快速變遷之際,更顯得真確。
台北市中心有一片18公頃的地方,在寸土寸金的高樓大廈中被遺忘,這是位處東區菁華地帶的松山菸廠。台北縣新莊市也有一片寧靜自然的區域,這是躲藏在車陣喧囂雜亂的馬路後面的樂生療養院。
他們被世人遺忘了幾十年,如今成了上蒼意旨盛行之處,也給這兩個城市留下了所謂皇冠上的綠寶石──都市裏珍貴的綠地絕對配得上如此的稱呼。
當然,支持要將松山菸廠蓋成一個沒有運動設備的運動館(可以想見蓋好之後因為租金高昂,恐怕也不會有國內的運動比賽有錢能使用得了這個場地),或者樂生療養院給捷運使用,當然都有許多名正言順的理由(邁向國際都市啦,或者讓捷運可以早日通車……),但是反對者也提出許多疑點與替代方案。
這些年來,雙方論述盈尺,各有立足點,我也不想重述各種專業評論,倒是希望大家重新想像:我們想要怎麼樣的城市?
若你問我,我的願望很簡單,我希望我居住的那個城市可以散步,可以沈思,可以使我安心坐下來讀書或曬太陽。我可以在都市公園的小小池畔,看著野鳥兒覓食。
世界上著名的城市,絕不會因為市中心多了一座佔據公園綠地的大運場而名揚國際,反而會因為生活空間中的綠蔭使得人願意住下來。
總覺得台灣社會最缺乏的就是『從容』與『有情』。因為空間規劃失當,我們無法悠閒的停留,於是整天在街道上來來回回的奔走,同時,我們為了鼓勵消費,不斷蓋大賣場大百貨公司,一棟棟建築物將自然生命趕出了我們的視野,一旦被慾望塞滿的心靈也就失去了柔軟的情感。
『人塑造環境,環境塑造人』,我們的確有能力改變環境,塑造出城市景觀,但是一旦我們住在裏面,久而久之,環境就會回過來改變我們的個性與視野。
親愛的朋友,你對城市有什麼想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曾擔任童軍團長,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並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 著有《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與荒野同行》、《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