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花在真正長遠的事物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有一次周末假日與朋友登台北近郊的山,同行的有曾經擔任文化部長的龍應台老師,我很好奇以她這麼典型的知識份子,具有華人自古以來的士或文人素質的作家,投身至台灣這麼喧囂甚至無厘頭的政治環境,走這麼一遭有何心得?卸任後的計畫是什麼?

只見龍老師語氣堅定的說,以後我要把時間花在真正長遠的事物上,不管什麼政權執政,不管當下的時勢如何,希望我努力的研究或創作的東西,可以超越當下政治的紛紛擾擾。

是啊,這正是我這些日子以來正在思索的,當然,我們沒有龍老師的才氣與抱負,但是我對於網路社群媒體盛行,行動裝置即時通訊裡時時刻刻產生了如恆河沙數般無以計數的泡沫訊息,瞬間生瞬間死,我們的生命不該耗費在如幻影般的事物上吧?

因此,我也願意時時提醒自己,將注意力放在更長遠的、更有永恆價值的事物,在生活中也以更從容,甚至更緩慢的節奏來對抗這超速旋轉,幻生幻滅的世界。

我沒有智慧型手機,一台古老的行動電話很少開機,只當作行動公共電話來用,目的也是不願意心神被即時訊息給綁架,在這已過度喧鬧的世界何苦隨時攜帶一個時時讓你血壓飆高的手機在身上呢?

據研究,聲音是我們壓力的重要來源之一,不管是手機鈴響還是通知有新訊息的叮咚聲,或螢幕影像傳來短促且高音頻的聲音,都會讓我們的壓力迅速增加,形之於生理上可表徵的,就是血壓上升,體內賀爾蒙改變。

生物在演化過程中,為了活下來,當遇到敵人或食物時,會產生壓力反應,讓全身進入戰備狀態,以便跑得更快跳得更高,但是為了全心解決壓力來源,大腦會讓身體的其他機能停工,比如記憶力,思考力……等等跟當下緊急狀態不相干的功能全都暫時失效。

這個時代,不管是社會國家乃至於世界,壞消息已經太多,再加上來自於工作的壓力,所以我們在自己可以掌控的環境,比如行動裝置或休閒時間,就要仔細選擇可以紓壓的方式而不是增添我們的壓力。

檢視自己是不是壓力過重,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檢視自己注意力集不集中?晚上睡得好嗎?

若是常常丟三落四,別人說的話有聽沒有見,或者晚上輾轉反側,就要警覺到無形的壓力是否即將把我們壓垮,而要趁早調整自己的生活。

我相信一定有人會說!「你命好,可以自己調整自己的行程,讓自己從從容容過日子,我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工作就是逼得我們二十四小時必須整天開機,時時刻刻待命。」

沒錯,這個時代的特徵就是忙碌,工作逼得我們團團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老實說,雖然這幾年我給自己的人生課題是學著慢下來,用更多的時間做更少的事,但是,一方面或許貪心,一方面與其善也的個性使然,總不小心答應了朋友們過多的邀請或拜託,所以我的行程與工作量是非常驚人的,但是我還是盡可能讓自己的心情保持從容,除了以上講的,不用手機,甚至也不太接電話不太打電話之外,出門時,我會隨身攜帶一個計時器(碼錶)在行程空檔訂下鬧鈴時間,然後我就可以專注或悠哉地看五分鐘詩集或十分鐘小說。

同時,我想像自己是一艘大船,裡面是一格一格獨立運作可以隔絕封閉的大船艙,每一個工作,每個任務在處理時,進入那格船艙,專注處理,結束後,離開船艙並封閉,直到下次再進入船艙前不再想它。簡單講,就是活在當下,一次只處理一件事,處理完就放下跳脫,不再讓它干擾我。

另外,有心理學家發現有個現象,稱為蔡格尼效益,也就是未完成的工作或目標,會一直佔據在我們心中,反而會影響之後的工作情緒與效率,這種留在我們大腦暫存記憶體的未完成工作,會一再干擾與折騰我們。

因此事情不拖延,想做就立刻做,不要一邊想著一邊做其他事,而且若一件工作尚未結案我們還得做其他事情時,用紙筆記下已處裡狀況,接下來預定採取的行動或步驟,因為是用筆記下,我們就可以將它從大腦的暫存記憶體中移除,不放心上,也就是不會再時時跳出來干擾我們了。

從從容容的過日子,有時候只是心境轉變,(認知調整,不過這不太容易),更多時候只要我們多給自己幾分鐘時間轉換環境,心境就會隨之而變。

古人說,偷得浮生半日閒,不管是搭捷運上班時早一站下車,當作散步,或者出差時早半天到或晚半天走,當作自己的小旅行,甚至利用午休時間做點有趣的事或者來場甜蜜的小約會,都是改變情境的好方法。

當然,現代有更多人會利用短短幾分鐘打坐(或者稱靜坐),閉眼練習深呼吸,這些放空的練習,也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忙不該是藉口,反而愈忙愈要想辦法做到從從容容的過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生活和工作中經常需要等待,例如,當你等紅綠燈的時候,可能會感到不耐煩;去全聯超市結帳時,看到排隊人龍也會讓人感到不安;而在和家人或重要的人一起等待時,我們可能會不自覺地拿出手機並不停地滑動;此外,電腦開機或啟動軟體的過程緩慢,同樣會引起心煩;去醫院看到人潮排隊繳費及領藥的場景,也容易讓人感到不安。
Thumbnail
生活和工作中經常需要等待,例如,當你等紅綠燈的時候,可能會感到不耐煩;去全聯超市結帳時,看到排隊人龍也會讓人感到不安;而在和家人或重要的人一起等待時,我們可能會不自覺地拿出手機並不停地滑動;此外,電腦開機或啟動軟體的過程緩慢,同樣會引起心煩;去醫院看到人潮排隊繳費及領藥的場景,也容易讓人感到不安。
Thumbnail
常常聽到長輩們都說不要有壓力,壓力太大會生病,確實,長期的高壓容易導致身體出狀況,但其實能在壓力與休息間擺盪,可以讓我們更加成長。 我在工作的第二年到美國出差,當時負責導入一個專案,但進行的不太順利,記得當時跟任何業務單位要開始討論前,都會心跳劇快,也無法將訊息準確的傳達給老闆知道。反觀現在,手上有
Thumbnail
常常聽到長輩們都說不要有壓力,壓力太大會生病,確實,長期的高壓容易導致身體出狀況,但其實能在壓力與休息間擺盪,可以讓我們更加成長。 我在工作的第二年到美國出差,當時負責導入一個專案,但進行的不太順利,記得當時跟任何業務單位要開始討論前,都會心跳劇快,也無法將訊息準確的傳達給老闆知道。反觀現在,手上有
Thumbnail
專家認為,現代人之所以常常覺得壓力很大,人生空轉,主要是因為太忙碌,總是想用最少的時間,完成最多的事情。從早醒來忙到半夜,躺在床上還不放心地刷手機,太多訊息佔據腦海,事情似乎永遠做不完,手機的藍光刺激加上心情煩悶,導致睡覺品質不良。久而久之,心理壓力會連帶影響到生理健康,整個人似乎被隱形的網子給罩住
Thumbnail
專家認為,現代人之所以常常覺得壓力很大,人生空轉,主要是因為太忙碌,總是想用最少的時間,完成最多的事情。從早醒來忙到半夜,躺在床上還不放心地刷手機,太多訊息佔據腦海,事情似乎永遠做不完,手機的藍光刺激加上心情煩悶,導致睡覺品質不良。久而久之,心理壓力會連帶影響到生理健康,整個人似乎被隱形的網子給罩住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休息」似乎是一個奢侈且稀少的資源。我們生活有太多的事情要面對和處理,即便知道休息的好處,卻總在無形中將其犧牲。書中的作者同樣經歷過被壓力逼到極限的狀態、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被忙碌所埋沒,期望透過書中的經驗和案例,提醒「休息」之於我們的重要性和方法,並且在留白的時間中重新調整步伐再次出發。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休息」似乎是一個奢侈且稀少的資源。我們生活有太多的事情要面對和處理,即便知道休息的好處,卻總在無形中將其犧牲。書中的作者同樣經歷過被壓力逼到極限的狀態、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被忙碌所埋沒,期望透過書中的經驗和案例,提醒「休息」之於我們的重要性和方法,並且在留白的時間中重新調整步伐再次出發。
Thumbnail
閱讀蔡璧名老師的書, 最觸動我的應該是她的生命態度, 將身心作為「理所當然的第一優先」。 這固然是她病癒後的幡然醒悟, 也是她將所學融會貫通到生活, 一種 #貫徹的意念和行動。 很多大道理我們平常都知道, 但都會有很多「可是」的理由與藉口。 但是老師在死神面前經過, 她親身體驗到,在生死面前是沒
Thumbnail
閱讀蔡璧名老師的書, 最觸動我的應該是她的生命態度, 將身心作為「理所當然的第一優先」。 這固然是她病癒後的幡然醒悟, 也是她將所學融會貫通到生活, 一種 #貫徹的意念和行動。 很多大道理我們平常都知道, 但都會有很多「可是」的理由與藉口。 但是老師在死神面前經過, 她親身體驗到,在生死面前是沒
Thumbnail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人生四千個禮拜 作者: 奧利佛‧柏克曼 聽說在西方國家,往往在朋友閒聊間,都會問問對方的心理醫師有沒有給新的建議或是妙方釋放壓力如華人在交換菜單般的頻繁,我想這也是現代資本主義延伸的通俗病症 焦慮所導致,
Thumbnail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人生四千個禮拜 作者: 奧利佛‧柏克曼 聽說在西方國家,往往在朋友閒聊間,都會問問對方的心理醫師有沒有給新的建議或是妙方釋放壓力如華人在交換菜單般的頻繁,我想這也是現代資本主義延伸的通俗病症 焦慮所導致,
Thumbnail
  在二十幾歲時筆者的快樂的處方是「把當下工作完成」,對我來說學好語言如:日文和英文,每天固定的跑步為自我規律菜單,隨著工作越來越忙時,語言和跑步時間相繼地越來越少,隨著自己精神匱乏越來越差,在這樣的狀況下,我離開了第一份工作,開始了第二份工作,不過筆者的思維依然是努力完成工作,身體與身心伴隨著每份
Thumbnail
  在二十幾歲時筆者的快樂的處方是「把當下工作完成」,對我來說學好語言如:日文和英文,每天固定的跑步為自我規律菜單,隨著工作越來越忙時,語言和跑步時間相繼地越來越少,隨著自己精神匱乏越來越差,在這樣的狀況下,我離開了第一份工作,開始了第二份工作,不過筆者的思維依然是努力完成工作,身體與身心伴隨著每份
Thumbnail
你一定聽過營養過剩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問題,但你有沒有想過,當資訊也發生了營養過剩的狀況時,會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呢? 資訊量的過剩,讓人的內心產生許多焦慮 大腦疲勞,身心也會跟著疲勞 找出會影響專注力的干擾源,並在你需要提高產能時移走它 我是Kai.You Know That
Thumbnail
你一定聽過營養過剩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問題,但你有沒有想過,當資訊也發生了營養過剩的狀況時,會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呢? 資訊量的過剩,讓人的內心產生許多焦慮 大腦疲勞,身心也會跟著疲勞 找出會影響專注力的干擾源,並在你需要提高產能時移走它 我是Kai.You Know That
Thumbnail
我們常常人在心不在,數位媒體的養成下,一天沒看手機、FB或IG、就全身不對勁,也許得了資訊焦慮症而不自知,套句有名的廣告詞:科技來自於人性!與人面對面的談話,遠比發訊息來得有溫度。
Thumbnail
我們常常人在心不在,數位媒體的養成下,一天沒看手機、FB或IG、就全身不對勁,也許得了資訊焦慮症而不自知,套句有名的廣告詞:科技來自於人性!與人面對面的談話,遠比發訊息來得有溫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