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4|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非賣品遊戲軟體指南手冊

懷舊遊戲的風潮在近兩三年可說是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有許多出版社就看準了這個市場,推出了大量以懷舊遊戲為主題的書刊。這些書刊的數量一多,內容品質就自然會出現良莠不齊的狀況,其中確實有製作編排較為精良、題材深入者,但內容粗淺的平庸刊物倒也不少。
當然,「內容粗淺」與否是很主觀的,對於初入門者來說,內容粗淺也才正適合消化。但就長期接觸相關資訊的個人而言,「名作精選介紹」之類的內容,是早就看慣、少有新知了。
近期出版的《非売品ゲームソフトガイドブック》(非賣品遊戲軟體指南手冊),題材就相對新鮮且獨特,這是個人所知第一本以「非賣品遊戲軟體」為主題的專書,也因此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日前與朋友一同透過日本知名購物網站以直送台灣方式購入。
所謂的「非賣品遊戲軟體」主要包含遊戲競賽的獎品、宣傳活動的抽獎品、體驗版軟體、業務用途的樣品⋯⋯等等。這類型的軟體發行數量通常不多,也因此往往是收藏家們垂涎的目標。本書就是收錄了從 FC 起,一路到近期主機平台上,各種非賣品遊戲的照片與簡介。
除了標準定義的「非賣品」,本書也同時收錄了一些以「非通常方式」販售的遊戲,例如雜誌附屬的軟體、特殊硬體的附屬軟體、通信限定販售或活動限定販售的軟體等等,雖然嚴格定義上不是非賣品,但因為這類軟體通常發行量較少,相對較難見到,也確實是值得收錄與介紹的。
此外,正常通路下無法購得的「非官方授權開發」軟體,在本書中也有以「補充資料」的定位多少著墨。像是「《奇哥足球》變成《SM調教師 瞳》」這種經典逸聞,書中甚至有個「西武企劃」的專題特別介紹。(編按:書中誤植為日文同音的「西部企劃」,實誤。)
本書的作者「じろのすけ」是以「日本第一的非賣品遊戲軟體收藏家」為目標的日本遊戲收藏界名人,作者的部落格「オタク旦那と一般人嫁」也是我在搜尋資料時,經常會搜尋到的網站。個人大略的對照了幾篇部落格與書中都有收錄的軟體介紹,兩者的內文並不相同,顯見作者不是單純的把舊稿整理一下就成書,而是有專為本書而撰寫全新的內文。
在作者的部落格中,可以發現多數文章隨附的照片都很小張,甚至拍得很模糊,我推測是這為了怕照片被盜用的刻意而為。刊載在書裡的照片,當然就不那麼模糊了,照片尺寸多數也符合版面比例上該有的大小。不過,這些照片也不是全都拍得很好,而且由於書中收錄的部分遊戲軟體並非作者本人持有,是由其他同好或店家協助提供照片,物品擺放角度、打光等等並沒有全部統一。
以個人的標準直白來說,全書的照片攝影水準都很業餘,這點本來就是我在訂購本書前最擔心的地方,實際上也確實影響了全書的質感。
而且即使書中收錄的多數非賣品軟體都有附上照片,但照片全都是軟體(或軟體外盒)的外觀,沒有任何一張軟體執行畫面的截圖,導致讀者還是無法得知部分稀有軟體內容實際的樣貌,這點也相當可惜。
然後,由於非賣品軟體本身的特性,並不像市售軟體有完整的發行資訊,因此,很難說是否有「完整收齊」這回事。本書當然也不是把所有作者已知的非賣品軟體全數介紹完畢,而是以作者的觀點挑選具代表性的軟體介紹。在內容佔比上,以任天堂系的主機、特別是 FC 的軟體佔了最多的頁數,對於 SEGA 派的個人來說,SEGA 系主機的篇幅較少,介紹的軟體面向也比較偏,讀到這部分的頁數時,會覺得內容的充實感或完整程度比起前面的頁數稍嫌不足。
在書中,作者對於各軟體的發佈方式、發行數量都有考據與說明。不過由於時代久遠,有一部分軟體的由來已經難以追溯,對此,作者只能做相關的推測,甚至坦言自己並不清楚來歷。我相信這是經過考據之後仍無法得知答案的結果,而非沒做考據就不負責任的敷衍,作者更不會綜藝化的故弄玄虛,或者過分誇張的強調價格,事實上個人感覺作者的行文風格十分謙遜,這讓我讀起來覺得相當舒服。
因為各種目的而生的非賣品軟體,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呈現型式,可以從中看出遊戲業界歷史演進的一個面向。當然,純粹娛樂性的觀看本書,認識各種特殊版本的遊戲也是相當有趣。就如同本書作者在序文所說的,每個人都有各自享受遊戲的不同方式,也希望大家都能用各自的方式在本書中得到不同的觀看趣味。
個人曾經有過一段買不起完整版遊戲、只能靠試玩版解饞的時期,直到現在我都還是對試玩版遊戲有著一定的好感,也收集了一些試玩版光碟,因此這本《非売品ゲームソフトガイドブック》在題材上真的是很對我的胃口,雖然內容有著顯而易見的缺點,但整體而言仍然是看得相當愉快,是本可以推薦的遊戲歷史文化相關讀物。
註1:本文的書本內頁照片故意拍攝得較為模糊、尺寸較小,旨意僅在提供頁面概觀參考,欲閱讀完整圖文的讀者還請自行購書,或至有販售本書的日本書店翻閱。
註2:本文完成時,正好看到出版社宣布本書完成二刷、即將補貨的消息(二刷版將修正初版中的一些誤字)。對於內容如此偏門、封面設計又缺乏吸引力的本書來說,應該是很漂亮的銷售成績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業餘低成本電玩節目《低分少年》製作者,關於遊戲與節目製作的雜談。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