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光輝的秋天,音樂祭接力賽(上)

    韓國今年的秋天很熱鬧, 9/26 - 9/28 由政府舉辦的MU:CON(首爾國際音樂節)打頭陣;緊接著 9/29 - 10/1 則是串連各國indie樂團和弘大各公演場的Zandari Festa;在韓國黃金連假尾巴 10/8 又出現另一個Zadari Festival。這幾場音樂祭究竟有什麼異同?民間場館負責人及政府之間又有什麼糾葛?第一次參加韓國音樂祭該怎麼安排?這篇文章一一帶你解答。(今年秋天還有大型音樂祭Grand Mint Festival,但是這三場的形式互有異同,故以這三場為中心)

    韓國音樂與世界的大門MU:CON

    MU:CON的主辦單位是MBC電視台、韓國內容振興院(KOCCA)、文化體育觀光部,地點則在上岩洞的MBC電視台。MU:CON的性質比較接近官辦的音樂產業交流會,主要有MU:CON TALK(研討會與演講)、MU:CON NETWORK(各種媒合服務)及MU:CON LIVE(現場演出)。
    現場演出需事前申請,一個名額可以二人參加。每天的表演分成大、小二場,小場全部站席,大場後排則有坐席。三天可以分開申請,但無法互相通行。在Line Up上,小場的主要都為獨立樂團,大場的則是獨立和主流都有。
    今年不知是不是因為MBC罷工的關係(電視台處處可以看到工會抗議的布條),申請的人數非常少。小場的工作人員當天看到我們超興奮,任何換完票後離開會場的人,都會被他強加慰留:「吃完飯記得要回來看表演唷!」,可以輕鬆解開趴桿成就。
    每場表演者有8組,中間約有2組的海外樂團,每組大約只有20~25分鐘,其實時間非常有限,大約唱4首歌必須換下一組Setting。
    平日晚上,加上地點離市區有段距離,小場地的獨立Line Up所吸引的觀眾有限。到了當天最後一組表演團The Monotones,現場大約剩不到30人。The Monotones散發出一種「我最屌,沒在怕」的搖滾精神,就算台下觀眾少得可憐,吉他手恰恰依然用騷包的大車輪彈奏吉他,主唱Hoon Jo也跳下台和僅剩無幾的觀眾同歡。過去雖然看過很多他們的現場影片,但現場還是會被他們點燃情緒。
    9/28的大場,雖然有李昇烈、鄭基高等令我期待的表演者,但或許是因為他們都不是和自己的樂手一起演出,所以精采度打了不少折。然而到了韓國老牌SKA樂團Lazybone時氣氛完全反轉,幾首經典曲目台下觀眾幾乎人人可以跟唱,唱到嗨時主唱也大玩Circle Pit,台下觀眾搭起火車,把攝影棚變當成音樂祭在玩。

    K-indie速成營Zandari Festa

    Zandari Festa創立於2012年,他的形式和MU:CON頗為類似,包括下午的研討會、晚上的Showcase、晚上10點之後的特別舞台與派對。他的門票相對複雜,分成參加Showcase的Zandari Pass,以及10點之後酒水派對的Special Pass。全部買好買滿傳便便則要10萬韓幣。不過Zandari Festa有英語的售票網站,且可以在台灣刷卡付款,主要受眾為韓國本地樂迷的Zandari Festival在售票上就沒那麼友善。
    然而Zandari Festa更側重在非商業、獨立文化的層面,包括11個弘大周邊的Live Club、一萬瓶啤酒(最後一天After Party酒水喝到爽)、139組韓國+海外樂團的超龐大表演陣容,台灣今年也有不熟的朋友派對、鹿比吠陀、孩子王參戰。
    Zandari Festa的Time Table每個樂團時間為1小時,扣掉Setting時間大約剩30~40分鐘,而這些場地近的僅有幾步之遙,有些場地往返則需要花上10分鐘,而且Live Club很多不會太顯眼,路不熟而迷路的情況在所難免,因此事情排好動線和計畫非常重要。
    雖然表演樂團多達139組,然而所有演出都集中在晚上5點到10點之間的5個小時,所以其實一天看到7~8團已經是極限。比起一般下午就開始的戶外音樂祭,演出時間相對少許多。對於我這個對韓國indie有極大的熱情的人來說,要看好看滿韓國和台灣的樂團非常緊繃,實在很難關注其它海外樂團。而且在音樂Zandari Festa全辦在室內,所以少了其它音樂祭在趕場過程中,偶然認識新團的新鮮感。
    以一個海外歌迷來說,Zandari Festa是CP值最高的音樂祭。首爾平日的Live Club,表演的大半都是資歷尚淺、還未發行專輯的樂團。Zandari Festa的演出名單,多數是有一定資歷的樂團,隨便亂入通常都不會太失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東國」指的是位於台灣東北方的韓國;「別曲」則代表K-pop以外的韓國音樂形式。在這個專欄中,我會介紹K-indie的發展過程、各種曲風的代表樂團樂手。讓K-indie音樂可以突破臉書同溫層,使K-pop歌迷、台灣獨立音樂樂迷都可以認識不同的音樂,促使台韓之間有更多的交流。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