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島嶼行旅〉高雄_ 鵑窩

家鄉在花蓮,生長在台北,但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對高雄有濃濃的鄉愁。
一日走訪高雄獨立書店,探尋文青聚集地吧。

鵑窩

鵑窩二樓的休憩空間
2014年高雄氣爆,整個台灣籠罩在祈福與傷感之中。當時我下高雄探望朋友,對高雄的鄉愁大概是高中時一群人夜衝西子灣看夕陽,雖然不曾生活在這,但生命經驗中遇過的高雄人,有著很「大塊」的個性,柔軟包容,就像「鵑窩」的老闆,笑起來總是溫柔。
一間販售小誌的書店「鵑窩」,「小誌」也是獨立刊物,沒有經過出版社揀選的「非主流刊物」,國內外有很多紙本小誌的展覽或市集,沒有光鮮亮麗的書衣包裝、也沒有大規模宣傳,通常都是作者用文字、圖像、隨筆繪畫,加上自己構思排版,印成紙本販售,與其他同好人分享交流,近年小誌書店越來越多,讀者群也增加不少。
入口吧檯書叢
位於高雄市三民區歸綏街168號,不起眼的入口連個招牌都沒有,只有絹印版畫的一塊布掛在門口,門口放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明信片與傳單讓人自由領取,店裡的粉刷裝潢及富有味道的木箱、棧板都可以看出老闆親人與隨興的個性 ,一樓有個迷你的咖啡吧檯,二樓則是一個非常舒適讓人賴著不走的場域 。
這家書店也同時是他自己的工作室。「絹印」 起源於宋代,屬於孔版印刷,主要用於布料圖騰的印制,直到二十世紀六零年代由Andy Warhol所興起的普普藝術中大量的使用,才真正在歐美普及;然而現在雷射印刷普及,絹印的各種材質手工感逐漸變為藝術層面的創作。
絹印宣傳海報
我點了一杯咖啡坐在吧檯,老闆邊煮咖啡邊說:「我叫徐子凡,其實我是台北人,做絹印的,但是現在大家都會交給工廠大量製造,我想要做一些自己的東西,年輕的時候我也有在做小誌,還有接一些平面設計的案子,但是藝術家在台北生活實在太不容易了(笑了),所以我幾乎可以說是逃來高雄的,這邊的創作環境比較友善,而且更貼近我想要過的生活。」
曾經在小誌書店打工,我認真聽著子凡分享,我想他一定感受到志同道合想要珍惜獨立刊物的心情,「二樓是我特別留給自己跟讀者的,上面有很多絹印的器具就是我平時的工作室,我覺得一家好的書店應該有張舒服的沙發、音樂、咖啡,讓人有閱讀的環境,並不是賣書的商店。」子凡是一個很樸實的人,不時流露出害羞、 尷尬的神情,抱持著一股想與同好分享的心情,還有想要把絹印推廣出去的理想。
在聊天的過程有人來找他,是附近學校想要請他當絹印手工藝的講師,後來他說:「其實我想做一個『絹印萬用包』,這樣大家很輕易就可以獲得絹印的工具,也會有越來越多人懂得欣賞!」
離開的那天午後出太陽了,差點忘記拿走撐來的傘。也或者是因為已經偷偷帶走了一些什麼,開心交了子凡這個朋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