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4|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冰菓》:文本分析與歷史考據的理由

《冰菓》電影版上映了,藉這個機會寫寫廢文騙讚,順便紀念一下過去看這部的感動。除了千反田很好奇之外,我個人最愛的是《冰菓》裡的推理分析、角色之間的互動及成長。同時帶有成長小說(bildungsroman)與偵探小說(detective fiction)的元素,是冰菓最值得稱道的地方。轉念想想《冰菓》,其實有點像是寫給研究生的浪漫故事。裡面有推敲文本的樂趣、建立假設又不斷推翻的樂趣、以及一個大哉問:為何一個現代人會想到要去挖掘過去的事情呢?
《冰菓》動畫以米澤穗信《古籍研究社》第一部冰菓改編,也是目前看來全系列中跟古籍研究最能扯到關係的一集。小說的前三章與主線事件關係連結不大,主要是在鋪成各角色的個性及能力。前三章的日常小推理,僅算是作者給讀者的小暖身。直到第四章 “另有隱情的古籍研究社之後裔” 才真正進入主線。雖然表面上要回答的問題只有一個,也就是:千反田的舅舅-關谷純到底跟小時候的千反田說了什麼?但背後卻牽涉了為何社刊要取名為《冰菓》、小千反田聽完舅舅的話為什麼會哭、文化祭為何叫做KANYA祭等問題。在本文中,我們不妨依循千反田的理念:要了解的不是部分零件,而是整個系統的概念去剖析《冰菓》吧。
以下討論的內容皆以《古籍研究社》第一部為主。
以下討論的內容皆以《古籍研究社》第一部為主。

《冰菓》的互文性:The Niece of Time
《冰菓》裡面的英文副標題固定會向著名的推理小說致敬。比如 Little Birds Can Remember 對比阿嘉莎·克莉絲蒂的《Elephants Can Remember》、Why didn’t she ask Eba? 對應的也是克莉絲蒂的作品 《Why didn't they ask Evans?》 。這次改編成電影的則是 The Niece of Time, 對應的則是Josephine Tey 的《The Daughter of Time》。
《時間的女兒》是人稱推理三女傑之一的約瑟芬鐵伊最成功推理作品。
這裡所說的「致敬」並不僅限於標題,情節上也可發現《冰菓》特意向Tey致敬的痕跡。比如《The Daughter of Time》故事是為英王理查三世的殺姪惡行進行翻案,並且一路追本溯源找尋理查三世被後人妖魔化的原因。The Niece of Time正好相反,要翻案的對象是千反田的舅舅關谷純-一個原本被視為學運英雄、為實踐價值而犧牲的人。舅舅的形象由姪女千反田來重新檢視,想必也是作者特意將英文副標取為The Niece of Time(時間的姪女)的原因之一。
順帶一提,「時間的女兒」一說是來自法蘭西斯·培根所說「真理是時間的女兒,而非權威的女兒。」 (Truth is the daughter of time, not of authority.)這句話也與冰菓主題相合,因為時間會沖淡事件發生當下的情感,讓事件逐漸回歸本質的論述。這與郡山養子說的「一切都將不再主觀,在悠久歷史的遠方化為古籍的一頁」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一點則是,身為評論者有時會在考據不足的情況下被較為有名的作者、或是較具權威性的文本牽著走,以致導出錯誤的結論,這在後續古典部社員們在千反田家開會討論時看出端倪。
(以下有劇情雷)

文本所拼湊出的「真相」
四人的互動與成長,是冰菓最值得稱道的亮點。
為了拼湊關谷純的人物形象及事件,折木、千反田、福部、伊原四人分別透過自己找到的文本下去做推論並假設33年發生的情境。折木四人所做的事正是很多研究生都做過的SOP:1) 尋找資料 2) 閱讀資料 3)做資料摘要 4) 文獻回顧 5)提出論點,只是沒那麼嚴謹罷了。儘管四人的推論都不全然正確,四個文本能給予的資訊量也有限,但彼此的推論卻有正面的互補效果。這裡動畫裡面有很棒的呈現,讓文本分析不至於枯燥。
就現實狀況來說,透過文本分析重建歷史自然不會只是回顧四個文本這麼簡單,而且篇幅絕不會就這麼少。但推理小說畢竟要建構一個既可提供線索解謎、又要讓讀者不至於一下子就猜出謎底的情況(可參考Ronald A. Knox的推理十誡),勢必要有所取捨。這裡我們暫且跳回小說,對整體脈絡的檢視較有幫助。
既然已知《冰菓》是當年千反田給舅舅看的書,它的內容對解謎來說自然至關重要。
千反田的假設(關谷純當年以暴制暴,防止滋事份子搗亂文化祭)來自於過去古籍研究社的社刊 《冰菓》第二期序,出版於1968年十月:
又到了文化祭。關谷學長離開至今已有一年。經過這一年,學長由英雄變成了傳說,而今年的文化祭依然盛大地舉辦了五天。然而,在傳說傳得沸沸揚揚的校舍一角,我卻想著:十年後,還有誰記得那位安靜的鬥士、溫和的英雄?最後會不會只留下學長命名的這本《冰菓》呢?
爭執、犧牲、連學長當時的微笑,都將被沖向時間的另一頭。不,這樣才好,無須記住,因為那絕不是英雄事蹟。一切都將不再主觀,在悠久歷史的遠方化為古籍的一頁。而有朝一日,現在的我們也將成為未來某人手中古籍的一頁吧。
一九六八年十月十三日 郡山養子
儘管千反田的假設很快被其他人駁倒,但她的分析方式頗有新批評(New Criticism)之風,在無視其他作品及外在影響的情況下,她的分析幫助讀者更加了解這段序的重要性。加上她回憶起自己當初跟舅舅聊天時,手上拿的正是這本《冰菓》第二期,也因此大家只能說千反田假設有誤,針對文本分析的部分近乎完美了。
伊原的所選擇的《團結與禮炮》就有趣點了:
及吾等常懷廣大民意,故秉持反官僚主義之方針堅決維持自主權,絕不居服於保守勢力之蠻橫暴行。援引去年六月鬥爭為例,吾等在古籍研究社社長關谷純的英雄式指揮下施行果敢的實踐主義,令威權主義之輩慌亂失色,其醜態吾等至今仍歷歷在目。
不論敘述上、立場、敘述口吻上都跟《冰菓》第二期序針鋒相對。關谷純在學運推廣者的眼中確實是英雄,但在過往古典部的立場卻不是這樣(因為「這絕不是英雄事蹟」)。《團結與禮炮》這種文章對於分析者來說是兩面刃,強化了伊原的假設(關谷純為了維護自主權,使用暴力向象徵威權與保守的校方)。但敘事者的可信度也因此值得質疑。
福部的分析方式則是許多質性研究愛用的:先從了解時代精神及當代重要事件入手。(比如:想研究費茲傑羅的人就會先了解現代主義、研究盧梭就要先了解啟蒙運動等等,都是屬於這樣的途徑。)因此,福部很快地鎖定60年代的日本學運並假設關谷純的退學與之有重大關係。他所找到的資料是過去的《神高月報》,內容也提到:
▲前年那場傳奇般的學運絕無暴力行為,即便全學年皆怒不可遏,我們仍不失團結,貫徹無暴力抗爭到最後。▲該事件讓我們引以為傲,這份精神理應傳承下去。
福部修正了前面千反田跟伊原的「關谷純使用了暴力而被迫退學」的說法。但福部受自己個性影響,不願提出假設串聯論點。考量到主角群們才16歲,以上表現簡直是超乎期待阿。
最後,節能型主角折木選擇的是神山高中校史《神山高中五十年的軌跡》。看似是懶惰之下找的書(按:在 “值得誇耀的古籍研究社之活動” 中古典部眾人就已經找了這本書一次,儘管目的與這次不同),但相較於其餘三人的論點都是由學生所記載,折木找到的是校方記載的歷史-從另一個觀點出發的文本。
校史雖然從官方權威角度出發,卻也是解構的好題材。
四人的個性亦影響著分析的走向:千反田容易一頭鑽入事件,故著重在單一文本分析,但在推導時欠缺大方向的觀察。伊原擁有不錯的推理能力,但個性上比較好強、會執著於自己的假設。福部在資料蒐集上最好,有大方向的觀察,但缺乏推導能力。折木不具備資料蒐集能力、缺乏問題意識,但憑藉著前三人的資料跟自身強大的推理能力整合論點。這四人的互補與成長,我覺得比解謎還要有趣。

小結:為何回顧歷史?冰菓為何為冰菓?
結局在四人尋找當年寫下社刊序的養子老師後揭曉:關谷純並非自願的英雄。當年將社刊取名為冰菓,要講的是現實的殘酷迫得自己只能沉默以對。透過英文的同音異義迂迴的表達自己的訴求:Ice cream,I scream,但這種想放聲哭叫卻無法哭叫的情況,都無法在當下提出,只能留待後人去發掘。他被學生們推崇為領導者,卻沒有實質的掌握權。他的犧牲換來了全校學生的團結,但他被校方懲處時,大家只是冷眼旁觀。更慘的是,學生們竟然還誤將他錯置在道德高位上,將文化祭易名為KANYA祭,擺明是二度傷害。小千反田的問題喚起了他的過去,於是他告訴小千反田「要堅強,不然哪天就會連哭喊都做不到,活得像行屍走肉一般。」小千反田感受到舅舅話中的一反平日溫柔的沉重感,忍不住哭了出來。
在進行文本分析時我們試圖剔除他人敘說中的感情,從中找出客觀的論點,看似冷冰冰的。但宏觀來說,不論是我們或千反田的探索(重新發掘過去的事物、正視自己說法並修正、對過去的反思)卻仍是源自當下的熱情。沒有熱情,就沒可能找出答案。沒有千反田的好奇心(也可說是問題意識),伊原的假設、福部的資料、就沒有折木的推理。甚至,我們想知道的也不完全是「當年發生了甚麼事?」,而是「當事者當年是以甚麼樣的心情去經歷這些事的?」至始至終,人的情感,才是我們最想理解的事情。
動畫結尾,千反田回覆了折木一開始的推託之詞「就算舅舅的謎團一直解不開,在妳心中遲早也會超過時效」。她的回應多少也反映了研究者的心態:
「的確,十年後的我可能真的就不在意了,但想到我現在感受到的心情,到了將來或許我根本不會把它當一回事,我現在不希望自己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是活在此時此刻阿...」
正因為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並非權威的女兒。我們才希望珍惜每個當下,抗拒遺忘與使我們禁聲的力量,在重新回顧過去、放下當年的偏見之後,才得以省思現下的自我。將逝者帶回現世是人類長久以來的夢想,但我們終究無法做到。唯有研究古籍、了解歷史,我們才得以拾回當年殘存的片段。讓逝者在我們的心中持續存在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都看到這了,追蹤我的文章吧!成為推動我寫作的原動力 ლ(・ω・ლ)
  • 喜歡這篇文章?想看其他的分析文?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或來說聲嗨:Facebook | Email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