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4|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讀書探賾》 隨筆7


    再度拿出張錯的詩集《飄泊者》讀著。
    最喜歡的還是〈飄泊者〉這首和書名相同的詩。我想它做為書名一定有詩人的某種喻意。副標則提到流蕩的越戰退伍軍人之外,亦說及自身的流放。
    詩人最初就把文字語言視覺化,觀者彷彿欣賞一部電影或者一幅油畫,從陰霾到光明,前後相呼應。剛開始,那簌啦啦的陽光灑滿一身,讓人可以很真實的感受一種流動。接著,來到了黑夜。詩人說每個黑夜都是有希望的明天,那僅僅只是一個期待。
    在這首長達96行的詩裡,我看到一種無形的張力,森林也是很重要的關鍵詞,除了生命的奮鬥,鄉愁的拉扯,無止盡的黑暗,還看到了一群暗無天日的放逐者。
    這一群放逐者的面貌隨著第二節浮現。詩人嚴詞批判歷年政客的錯誤,使得迷惑的知識分子成為愚忠的服從者,讓那些身經百戰的軍人們回歸社會後卻無法適應,最後淪落於底層,還不如戰死沙場的抑鬱在詩句裡慢慢漾開。
    第三節詩人把自己的放逐一句帶過,給人有更多的遐想,尤其最後,長年積雨的森林就是一個世外桃源,那代表著詩人的期望,期望找到一個能夠療癒身心創傷的出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墨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