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5/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0524雜記

    好像是幾個月前,不小心在YOUTUBE上聽到茄子蛋,主唱的嗓音讓我很驚艷,剛開始還以為三十幾歲了,可是後來查了一下才知道原來整團的年齡都比我小,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竟然還有這麼渾厚道地的台語腔,還帶有滄桑的味道,真的很罕見。像我這種純鄉下出身的小孩,到了大學才開始講國語,也很常被說聲音超越臉蛋,味道太台了,閉嘴會比較好。十幾年前時我還有點在意,當時北上讀書,大家看我外觀都不猜不知道我是南部鄉下人,要講台語時才會很有感覺。後來我就會開始注意身邊認識的有沒有像我這樣的人,算是尋找一種鄉愁吧,不知不覺開始有了純本土意識。就連來到日本認識了在日台人,也被說我切回母語講話很有感覺,到底是什麼感覺我也無法體會。前陣子才在跟朋友討論最近年輕歌手有誰的台語比較正常,我們都認為盧廣仲的腔很爛,身為台南人卻沒有台南腔。當時我想想近期聽到台語腔最自然的好像就是茄子蛋,在前一陣子是農村武裝青年。在這個中國腔流行的樂團界,我實在很看不慣台北團那些假掰文青腔,很多學萬青或是宋東野,不管編曲多精彩,我都完全聽不下。吳孟諺前幾個禮拜在FB有說,現在的樂團素質都很不錯,我們年輕這一代正在寫下台灣的樂團史。看他的這段話後我非常開心,原來這樣覺得的不只有我這個小小聽眾。而且我覺得不只這樣,台灣的影像創作人才,似乎都活躍在獨立音樂界的MV製作上,每次看見新的樂團單曲的MV,我都會覺得這些人真的太棒了,台灣的價值似乎默默藏在這群人裡面,漸漸跟檯面上的越差越遠。
    前幾天學到了調雙delay的技巧,一慢一快,把時間設在拍點上,原本的穩定拍就可以被打成無限加速的碎拍,做出延伸的細碎感。調這個也要轉一段時間,效果器上的旋鈕很敏感。現在有點把單顆跟綜效搞混了,同樣功能的reverb,上面有不同的效果可以選擇,這算是綜效還是單顆?我覺得比起買單一功能的效果器,不如買單一功能的綜合效果器還比較不會膩,兩顆串在一起時可以用轉不同效果去搭配,譬如說現在要比較散的高頻的reverb就可以轉dynamic,不要那麼高就調modulation。單顆的實用性我覺得沒那麼高。其實人對聲音可以很敏感跟不敏感,效果器盤的參數可以為調的這麼多,但是有時候調了會聽不出感覺,不知道旋鈕上轉個幾度有什麼差異,可是有些人卻可以很明顯感覺。空間系效果器還有不少稀有功能可以玩,現在想玩harmonic跟延音的,我聽youtube上用harmonic可以修飾出很漂亮的音色,看了很生火。身邊的朋友都漸漸買車買房了,幾千塊的玩具在我現在這個世代好像已經變得沒什麼了,從開始工作賺錢之後,價值觀就變得有點錯亂。大家對有興趣的東西,花錢看起來都是小事,騎單車的,一台十萬,玩攝影的一台也是幾萬幾萬在算,出國旅遊也是幾十萬在規劃,反觀學生時期玩樂團的人都說很窮,沒錢買效果器,但其實也才幾千塊。跟現在三十歲世代的人對比,金錢價值觀似乎是活在不同世界。如果能夠得到想要的聲音,同時也當作是收藏的話,我現在覺得萬元以上的效果器根本不用考慮就可以直接買,買最高級的empress或strymon也不用兩萬,而且再怎麼買同樣單一效果也沒有很多顆高級貨可以選擇,效果器要攻頂的花費比起其他興趣好像節省一點。不過以上的重點是要建立在會使用的前提上。買視聽娛樂設備來放鬆跟買樂器設備來創造聲音截然不同,與其完全依賴外界的東西來娛樂自己,怎麼不打算以自己為中心創造東西來娛樂自己呢?我覺得後者比較偏向藝術家的想法。國中的時候,有一個朋友跟阿公住,阿罵很早就過世了,剩下阿公一個人獨居。阿公住在一個傳統水泥透天房裡,二樓是他的畫室跟儲藏室。我朋友說他小時候對阿公的記憶,就是不斷的畫畫,時常一個人關在二樓。二樓的某間房間被阿公用來當放畫的儲藏室,我記得有幾次去到他家,看到他阿公的畫室旁邊的房間堆滿著畫,畫的技巧如何我也不清楚,當時我對藝術的東西完全不感興趣,印象中畫的似乎還不差。後來他們搬家了,搬到一個豪宅去,阿公住在一樓,幾乎也把一樓房間當作畫室,整天都在畫畫。我小時候多次見到他阿公時,臉上總是隨時掛著滿足的表情,似乎每天都活著很快樂的樣子。人老後一個人獨居的生活可以過得很好,我覺得我以後說不定會跟朋友的阿公一樣。周圍親近的親戚都沒有這樣的人,我觀察別人家庭的生活,想著自己長大後要擁有怎樣的生活,在那幾年的時光裡,我發現藝術性的人生最吸引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