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河堤彈吉他唱歌,結果有一群外籍人士駐足聆聽,還不吝給予掌聲肯定,這些人是來自尼泊爾、印尼、泰國和馬來西亞的大學交換生,他們對我的台語歌很感興趣,問我是不是常在這裡演唱?我沒講的是:「我不唱歌已經很久了!」
以往在咖啡館唱歌也是同樣的情況,很多粉絲都是來自其他縣市或其他國家,真正在地的反而很少,這使得我不禁去思考這個現象背後的意義。
最早有這種感受是到台北上大學以後,那時覺得這個地方人文薈萃、思想開闊,同時也認識了許多台北在地或其他縣市的大學朋友,從此以後只要剛認識的人都會以為我是在地台北人,不會以為我是來自蘭陽平原。
後來我查了一下祖上的故事,發現我的祖上唐山過台灣,最早落腳的地方的確在台北士林,後來輾轉才到了蘭陽平原安家落戶。
我一直不太喜歡蘭陽平原的原因,除了終年多雨以外,還有一個就是許多地方的人個性過於冷淡「閉俗」(台),不夠熱情開朗,小時候我住在礁溪市區,那時三教九流、龍蛇雜處,人情世故反而比較周全,很多人內心擁有的是一種見過世面的善良,等到我長大以後,四處飄泊,分別住過蘭陽平原的許多地方,發現只有南澳原鄉的原住民性格比較合我的胃口。
其實我沒什麼真正的外地人性格,只是閱歷比較多,看待人事物比較務實,而且會真實地表現出自己的好惡傾向,但是即使如此還是會顧及到別人的感受,很多見多識廣、個性真誠的人會和我一見如故,許多拘謹保守、心胸狹窄的人則會和我一見如仇,這些我都知道,也不去在意,畢竟天生萬物、人生百種,要想讓所有人都喜歡你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經歷造就了我的外地人性格,而經歷可大可小,經歷小的叫池塘,經歷大的叫海洋,我的許多朋友對於人世間的閱歷又深又廣,隨便一句話就是人生智慧格言或是一段漫長故事的開頭。
只是這樣的性格特質也為我帶了某些程度上的麻煩,特別是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老是覺得自己來自異鄉外地,想法思維和在地總是不能相融,到最後我只好安慰自己說:「我是屬於那種遠觀才能看出優點、遠聞才能嗅出芳香的人吧!」
經過了這許多年,我已經把我外地人性格的稜角慢慢修去了,反正環境怎樣?我就做怎樣的人!等到遇到我輩中人再將自我給完全展現出來,這樣做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可以避免掉「雞同鴨講」的窘境,像我現在遇到這種情況,大多選擇沈默不講,因為我深切地了解到一件事---那就是「世間種種問題,很多都是「雞同鴨講」引起的」。
不在同一個層次或境界,你很難讓對方了解你所要表達的東西,為了避免掉麻煩,除非必要,還是「雞同雞講」、「鴨同鴨講」,千萬不要「雞同鴨講」,徒增愁煩而已!
這樣你就明白我外地人性格的真正由來了,外地人表示一種局外人,只有遇到局外人才會講局外人的話,真的在局內得要交際應酬,那也只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大概絕對不會講屬於局外人的真話,省得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現在我已經修煉到走在路上,都會有人向我問路,以為我是在地人,其實我本來就是在地人,只是因為那顆不安於現狀、想去尋求改變的心,才讓我慢慢地由在地人變成外地人,最終成為局外人靜觀這一個繽紛多彩的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