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系列是拜占庭帝國哦~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想了很久,寫完神聖羅馬帝國,下一個專題將會是寫拜占庭帝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7會員
    53內容數
    歐洲史不是國別史,我們不能單獨研究某個歐洲國家的歷史。因為在歐洲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一直都是國家林立的狀態,國家之間的互動是恆常的事,而一個國家的行為,很可能就會直接影響另一些國家的政策、文化和歷史發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ay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過這種共同維持帝國運作的「使命」,在經歷在西元1618年爆發的「三十年戰爭」後,這個帝國裡的邦國失去共同的目標,致使神聖羅馬帝國從此分崩離析。簡單來說,三十年戰爭是宗教改革時期牽引出來的一場以宗教為名、歐洲列強的全面戰爭。
    <p>歐洲的「皇帝」跟中國的「皇帝」是非常不同的存在。在中國,皇帝是天子、九五之尊,權力並沒有制約,而且地位至高無上。不過,在歐洲方面則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在本系列的第一篇中提過,要在歐洲當皇帝,他只能當羅馬帝國的皇帝,皇帝這一詞,是與羅馬帝國緊緊扣著的。其他非羅馬帝國的統治者若自稱皇帝,往往需要與羅馬帝國沾上關係。</p>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不能把這種國王選舉看得太理想。這些有選票的人,大多是在帝國裡少數具有極大勢力的家族裡的人,而且與國王候選人有一定程度的關係。所以,與其說這是一種選舉,不如說是一種談判和商議的機會。這些有力家族之間的微妙角力,透過這種談判緩解了訴諸武力的可能性。
    皇帝獲得教皇的加冕而得到統治的合法性,而且得到其加持以明正言順的姿態號令諸侯。教皇則得到皇帝承諾的保護得以捍衛基督教世界及維持教廷在歐洲的獨立性。試想想,如果教廷成為歐洲某個封建領主的附庸,它的權威實必遭到質疑,最後導致整個「統一」的基督教世界分裂,西歐將不再聽令於位於羅馬的教廷指揮。
    <p>確定王國東部疆界、吞併教廷所在的北義大利、讓貴族與教會互相牽制、逐步形成德意志民族,奧托一世統治時期的東法蘭克王國,正式變成德意志王國。再加上他的「羅馬人的皇帝」稱號,史家普遍認為,西元962年便是神聖羅馬帝國正式建立的日子。</p>
    <p>奇怪了,國王死了,兒子不是應該直接繼承王位嗎?為什麼奧托一世只能繼承公爵之位呢?原來,東法蘭克王國有個異於其他歐洲封建國家的制度-國王不是預設世襲的,而是通過選舉選出來的。</p>
    不過這種共同維持帝國運作的「使命」,在經歷在西元1618年爆發的「三十年戰爭」後,這個帝國裡的邦國失去共同的目標,致使神聖羅馬帝國從此分崩離析。簡單來說,三十年戰爭是宗教改革時期牽引出來的一場以宗教為名、歐洲列強的全面戰爭。
    <p>歐洲的「皇帝」跟中國的「皇帝」是非常不同的存在。在中國,皇帝是天子、九五之尊,權力並沒有制約,而且地位至高無上。不過,在歐洲方面則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在本系列的第一篇中提過,要在歐洲當皇帝,他只能當羅馬帝國的皇帝,皇帝這一詞,是與羅馬帝國緊緊扣著的。其他非羅馬帝國的統治者若自稱皇帝,往往需要與羅馬帝國沾上關係。</p>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不能把這種國王選舉看得太理想。這些有選票的人,大多是在帝國裡少數具有極大勢力的家族裡的人,而且與國王候選人有一定程度的關係。所以,與其說這是一種選舉,不如說是一種談判和商議的機會。這些有力家族之間的微妙角力,透過這種談判緩解了訴諸武力的可能性。
    皇帝獲得教皇的加冕而得到統治的合法性,而且得到其加持以明正言順的姿態號令諸侯。教皇則得到皇帝承諾的保護得以捍衛基督教世界及維持教廷在歐洲的獨立性。試想想,如果教廷成為歐洲某個封建領主的附庸,它的權威實必遭到質疑,最後導致整個「統一」的基督教世界分裂,西歐將不再聽令於位於羅馬的教廷指揮。
    <p>確定王國東部疆界、吞併教廷所在的北義大利、讓貴族與教會互相牽制、逐步形成德意志民族,奧托一世統治時期的東法蘭克王國,正式變成德意志王國。再加上他的「羅馬人的皇帝」稱號,史家普遍認為,西元962年便是神聖羅馬帝國正式建立的日子。</p>
    <p>奇怪了,國王死了,兒子不是應該直接繼承王位嗎?為什麼奧托一世只能繼承公爵之位呢?原來,東法蘭克王國有個異於其他歐洲封建國家的制度-國王不是預設世襲的,而是通過選舉選出來的。</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1430年,拜占庭又再度往懸崖踏出了一步:帝國第二大城,塞薩洛尼基陷落。 實際上,塞薩洛尼基在1423年,就已經不在帝國的掌控中。面對鄂圖曼大軍的侵攻,塞薩洛尼基的統治者,安德羅尼科斯(Andronikos)決定,與其讓土耳其人統治,還不如轉手他人。但他的對象卻出乎意料:威尼斯。 威尼斯,
    Thumbnail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現代學者雖然繼續使用這個詞彙,但基本上已沒有這樣負面的態度,並且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在拜占庭滅亡以後,東正教最強大的國家,莫斯科大公國(未來俄羅斯的前身),更加汲汲營營於宣稱自己是拜占庭帝國的繼承者。比較有說服力的論據,包括: 一、留里克王朝的伊凡三世娶了拜占庭最後一個王朝的公主索菲亞為妻。所以一直到十六世紀末費奧多爾一世絕嗣為止,莫斯科大公國的統治者都從母系上與拜占庭沾親帶故。
    Thumbnail
      拜占庭帝國很強大。即使在七世紀後,因為丟失埃及、敘利亞與北非,國土大幅縮小,跟眾多鄰居相比,它仍然實力非凡。但與之形成尖銳差異的是,六世紀到十世紀初,拜占庭在巴爾幹半島面對一眾斯拉夫、突厥移民,卻似乎難以應對,一度幾乎丟失整個半島。若是帝國當真如此強大,何以局勢糜爛至此?   我們可以從三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作為領土廣袤的大帝國,「希臘化」的拜占庭帝國,其兵源組成時常相當複雜。 除了主體希臘人外,東方邊境的亞美尼亞人,也常是帝國軍隊的骨幹。 在這之外,帝國還常常雇用大批的外族傭兵。帝國國庫和宮廷頭銜,足夠誘惑許多外族為帝國出生入死。 例如,當查士丁尼一世最著名的大將,貝利薩留,在東方邊境堡壘達拉(
    Thumbnail
    大家可能在教科書上學到過,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鄂圖曼土耳其征服拜占庭帝國後,許多拜占庭帝國的學者,帶著古典典籍、知識(例如古希臘語)前往包含義大利在內的歐洲各地。他們的到來促進了追求古典的文藝復興運動發展。不過,這群移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他們是怎麼安身立命的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他們
    Thumbnail
    在1430年,拜占庭又再度往懸崖踏出了一步:帝國第二大城,塞薩洛尼基陷落。 實際上,塞薩洛尼基在1423年,就已經不在帝國的掌控中。面對鄂圖曼大軍的侵攻,塞薩洛尼基的統治者,安德羅尼科斯(Andronikos)決定,與其讓土耳其人統治,還不如轉手他人。但他的對象卻出乎意料:威尼斯。 威尼斯,
    Thumbnail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現代學者雖然繼續使用這個詞彙,但基本上已沒有這樣負面的態度,並且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在拜占庭滅亡以後,東正教最強大的國家,莫斯科大公國(未來俄羅斯的前身),更加汲汲營營於宣稱自己是拜占庭帝國的繼承者。比較有說服力的論據,包括: 一、留里克王朝的伊凡三世娶了拜占庭最後一個王朝的公主索菲亞為妻。所以一直到十六世紀末費奧多爾一世絕嗣為止,莫斯科大公國的統治者都從母系上與拜占庭沾親帶故。
    Thumbnail
      拜占庭帝國很強大。即使在七世紀後,因為丟失埃及、敘利亞與北非,國土大幅縮小,跟眾多鄰居相比,它仍然實力非凡。但與之形成尖銳差異的是,六世紀到十世紀初,拜占庭在巴爾幹半島面對一眾斯拉夫、突厥移民,卻似乎難以應對,一度幾乎丟失整個半島。若是帝國當真如此強大,何以局勢糜爛至此?   我們可以從三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作為領土廣袤的大帝國,「希臘化」的拜占庭帝國,其兵源組成時常相當複雜。 除了主體希臘人外,東方邊境的亞美尼亞人,也常是帝國軍隊的骨幹。 在這之外,帝國還常常雇用大批的外族傭兵。帝國國庫和宮廷頭銜,足夠誘惑許多外族為帝國出生入死。 例如,當查士丁尼一世最著名的大將,貝利薩留,在東方邊境堡壘達拉(
    Thumbnail
    大家可能在教科書上學到過,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鄂圖曼土耳其征服拜占庭帝國後,許多拜占庭帝國的學者,帶著古典典籍、知識(例如古希臘語)前往包含義大利在內的歐洲各地。他們的到來促進了追求古典的文藝復興運動發展。不過,這群移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他們是怎麼安身立命的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