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雜談:拜占庭是什麼?從什麼時候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87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拜占庭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179會員
641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2025/04/26
俗話說:驕兵必敗。這也差一點就成為第一次十字軍的命運。 大股的十字軍部隊在1097年6月首戰大勝,奪下了重鎮尼西亞並交還給拜占庭。此時想必志得意滿。 另一方面,十字軍在圍攻尼西亞時,戰鬥非戰鬥人員加在一起,有七萬之眾。這導致他們有極其沉重的補給負擔。要是沒有拜占庭帝國協助,大概早就崩潰。
Thumbnail
2025/04/26
俗話說:驕兵必敗。這也差一點就成為第一次十字軍的命運。 大股的十字軍部隊在1097年6月首戰大勝,奪下了重鎮尼西亞並交還給拜占庭。此時想必志得意滿。 另一方面,十字軍在圍攻尼西亞時,戰鬥非戰鬥人員加在一起,有七萬之眾。這導致他們有極其沉重的補給負擔。要是沒有拜占庭帝國協助,大概早就崩潰。
Thumbnail
2025/04/25
對歐洲、近東史有點了解的人,可能聽說過這個梗「鄂圖曼旱地行舟」,在1453年,鄂圖曼人在陸上建造船槽,運送船隻,強行突破君士坦丁堡的水上天險。 不過,拜占庭在第一次十字軍時,其實也有一個小規模的「旱地運舟」。 上回我們說到,在十字軍大軍圍攻下,尼西亞終於無倖,於6月18陷落。 尼西亞的突厥
Thumbnail
2025/04/25
對歐洲、近東史有點了解的人,可能聽說過這個梗「鄂圖曼旱地行舟」,在1453年,鄂圖曼人在陸上建造船槽,運送船隻,強行突破君士坦丁堡的水上天險。 不過,拜占庭在第一次十字軍時,其實也有一個小規模的「旱地運舟」。 上回我們說到,在十字軍大軍圍攻下,尼西亞終於無倖,於6月18陷落。 尼西亞的突厥
Thumbnail
2025/04/23
今日,在土耳其,跨海離首都伊斯坦堡不遠,有一座小城鎮,叫做「伊茲尼克」(Iznik)。 現在的伊茲尼克是座寧靜的小城鎮。但在突厥人過來以前,這裡曾是小亞細亞最有名的大城市之一:尼西亞(Nicaea)。 在基督宗教史上,名聞遐邇的「尼西亞大公會議」,正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這裡召開。 這座大城市
Thumbnail
2025/04/23
今日,在土耳其,跨海離首都伊斯坦堡不遠,有一座小城鎮,叫做「伊茲尼克」(Iznik)。 現在的伊茲尼克是座寧靜的小城鎮。但在突厥人過來以前,這裡曾是小亞細亞最有名的大城市之一:尼西亞(Nicaea)。 在基督宗教史上,名聞遐邇的「尼西亞大公會議」,正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這裡召開。 這座大城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在1430年,拜占庭又再度往懸崖踏出了一步:帝國第二大城,塞薩洛尼基陷落。 實際上,塞薩洛尼基在1423年,就已經不在帝國的掌控中。面對鄂圖曼大軍的侵攻,塞薩洛尼基的統治者,安德羅尼科斯(Andronikos)決定,與其讓土耳其人統治,還不如轉手他人。但他的對象卻出乎意料:威尼斯。 威尼斯,
Thumbnail
在1430年,拜占庭又再度往懸崖踏出了一步:帝國第二大城,塞薩洛尼基陷落。 實際上,塞薩洛尼基在1423年,就已經不在帝國的掌控中。面對鄂圖曼大軍的侵攻,塞薩洛尼基的統治者,安德羅尼科斯(Andronikos)決定,與其讓土耳其人統治,還不如轉手他人。但他的對象卻出乎意料:威尼斯。 威尼斯,
Thumbnail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現代學者雖然繼續使用這個詞彙,但基本上已沒有這樣負面的態度,並且
Thumbnail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現代學者雖然繼續使用這個詞彙,但基本上已沒有這樣負面的態度,並且
Thumbnail
現在的名勝水都威尼斯,在中世紀之時,曾是顯赫不已的海洋共和國,稱霸地中海東部的貿易。這個強大的城市之興盛,至少有一部份,得歸功於他們正確地利用了拜占庭的衰落。 在科穆寧的中興名王,阿列克塞一世之時,皇帝面臨嚴重的軍事危機,其中最可怕的是南義而來的諾曼入侵。為了解決艦隊不足的問題,阿列克塞一世尋求了
Thumbnail
現在的名勝水都威尼斯,在中世紀之時,曾是顯赫不已的海洋共和國,稱霸地中海東部的貿易。這個強大的城市之興盛,至少有一部份,得歸功於他們正確地利用了拜占庭的衰落。 在科穆寧的中興名王,阿列克塞一世之時,皇帝面臨嚴重的軍事危機,其中最可怕的是南義而來的諾曼入侵。為了解決艦隊不足的問題,阿列克塞一世尋求了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自從拜占庭喪失埃及、北非、敘利亞以後,雖然帝國的疆域大幅縮小,但同時也使他們的防線來到較易守衛的多山地帶,安納托利亞東緣。 即使如此,這些山脈地帶仍有一些隘口可以讓外敵攻入,而邊境堡壘離君士坦丁堡還是很遠的。於是拜占庭就跟許多疆域廣袤的古代帝國一樣,同樣想到了用火傳訊:烽火台系統。 一座一座的烽
Thumbnail
自從拜占庭喪失埃及、北非、敘利亞以後,雖然帝國的疆域大幅縮小,但同時也使他們的防線來到較易守衛的多山地帶,安納托利亞東緣。 即使如此,這些山脈地帶仍有一些隘口可以讓外敵攻入,而邊境堡壘離君士坦丁堡還是很遠的。於是拜占庭就跟許多疆域廣袤的古代帝國一樣,同樣想到了用火傳訊:烽火台系統。 一座一座的烽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拜占庭帝國很強大。即使在七世紀後,因為丟失埃及、敘利亞與北非,國土大幅縮小,跟眾多鄰居相比,它仍然實力非凡。但與之形成尖銳差異的是,六世紀到十世紀初,拜占庭在巴爾幹半島面對一眾斯拉夫、突厥移民,卻似乎難以應對,一度幾乎丟失整個半島。若是帝國當真如此強大,何以局勢糜爛至此?   我們可以從三
Thumbnail
  拜占庭帝國很強大。即使在七世紀後,因為丟失埃及、敘利亞與北非,國土大幅縮小,跟眾多鄰居相比,它仍然實力非凡。但與之形成尖銳差異的是,六世紀到十世紀初,拜占庭在巴爾幹半島面對一眾斯拉夫、突厥移民,卻似乎難以應對,一度幾乎丟失整個半島。若是帝國當真如此強大,何以局勢糜爛至此?   我們可以從三
Thumbnail
有一個流行的說法是,古羅馬男性有刮鬍子的習慣。並且,他們認為蓄鬍是不文明的。 基於歷史上有流傳大鬍子的羅馬皇帝雕像(譬如奧里略),這個說法我不知道多可靠。 但有一點我能確定:最晚在八世紀,大鬍子就是東羅馬/拜占庭男性的重要文化象徵。 一個顯著的案例是,八世紀討厭教會聖像的皇帝,君士坦丁
Thumbnail
有一個流行的說法是,古羅馬男性有刮鬍子的習慣。並且,他們認為蓄鬍是不文明的。 基於歷史上有流傳大鬍子的羅馬皇帝雕像(譬如奧里略),這個說法我不知道多可靠。 但有一點我能確定:最晚在八世紀,大鬍子就是東羅馬/拜占庭男性的重要文化象徵。 一個顯著的案例是,八世紀討厭教會聖像的皇帝,君士坦丁
Thumbnail
大家可能在教科書上學到過,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鄂圖曼土耳其征服拜占庭帝國後,許多拜占庭帝國的學者,帶著古典典籍、知識(例如古希臘語)前往包含義大利在內的歐洲各地。他們的到來促進了追求古典的文藝復興運動發展。不過,這群移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他們是怎麼安身立命的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他們
Thumbnail
大家可能在教科書上學到過,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鄂圖曼土耳其征服拜占庭帝國後,許多拜占庭帝國的學者,帶著古典典籍、知識(例如古希臘語)前往包含義大利在內的歐洲各地。他們的到來促進了追求古典的文藝復興運動發展。不過,這群移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他們是怎麼安身立命的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他們
Thumbnail
拜占庭將軍問題(The 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是一個分散式對等網路通信容錯問題,如今被廣泛應用於區塊鏈等領域。然而,為何取名叫拜占庭將軍?為什麼不是英國將軍或中國將軍?讓深入研究拜占庭歷史的資工學者蔡宗翰教授為您分析。
Thumbnail
拜占庭將軍問題(The 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是一個分散式對等網路通信容錯問題,如今被廣泛應用於區塊鏈等領域。然而,為何取名叫拜占庭將軍?為什麼不是英國將軍或中國將軍?讓深入研究拜占庭歷史的資工學者蔡宗翰教授為您分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