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專業影評--親愛的初戀Love,Simon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80818花了兩天的時間看完這部美國青春愛情喜劇Love,Simon.
談的是出櫃這件事。幾個月前剛好看完Call me by your name,談的也是出櫃,但涵義更深,是每個人幾乎都曾經有過的,情竇初開及為愛煩惱和崩潰的的那段日子。
很喜歡青春校園劇的一個原因是嚮往國外校園生活,劇中也會出現很多美式幽默,原來那樣青春期的學生和高中時期的我們是一樣的,在乎的不外乎是同儕和伴侶,煩心的事都差不多,在這個時期既單純又美好的被這兩者包圍,當然也包含了那些吵吵鬧鬧,不過大部分回過頭來看都是既青春又可愛的。
確認自己的性向的那段日子大概很難受吧,首先要接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再思考怎麼和家人交代,然後是身邊的每個人,在這個亟需同儕支持的時期裡,一個人面對這件事肯定是不知所措的。
我一直以為只有台灣這麼保守派,西方國家對於同性戀這件事應保持著比較開放的態度,後來才發現並不全然如此。電影裡同學們對於同性戀的學生並非是友善的,仍有調皮的孩子會調侃這樣的學生,甚至以非常傷人的方式嘲笑他們,這又牽涉到霸凌的部分,尤其在那樣的網路平台上。電影在這邊的鋪陳沒有很多,但在Simon和家人出櫃的那段,Simon和家人說他雖然是gay,但他還是他,媽媽反過來跟他說「我希望你也要聽到你說的這句話」Simon已經壓抑太久,母親希望Simon透過自己的坦白,也能完全做他自己,放心做他自己,這個部份其實還滿感動的,我想無論家人是多麼不支持,時間以後,他們也許不見得會支持,但會尊重孩子的決定,這是另一種愛,我覺得。不過也有可能家人很開放,接受愛不分性別,但老實說無論哪個國家,能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裡應該是極其幸運,非常少數的。
身邊有很多同志朋友,基本上家人都不支持,但會為了避免爭吵不去提這件事,只有偶爾會希望女孩子留長髮、男孩子去看看別的女生,雖然基本上提出的這些都會被無視。
我們都會說愛不分性別,反對的人也許會被說自私,但身為同志孩子的父母,會不會也覺得自己的孩子變成同志是一件自私的事呢?這是一個世代斷層,同齡的孩子們面對自己的朋友是同志,基本上會支持也彼此友愛,但面對長輩,這又是一個難題。
電影當中看到Simon為了不讓自己是同志的秘密曝光,阻礙了自己好朋友的愛情,還傻傻地以為喜歡他的Leah喜歡的是Nick,能夠知道身為同志這件事壓力有多大,即便是說著「wow,that's cool 我不在乎你是同志」這句話是真的嗎?不過我們大概都沒辦法想像同性戀向別人出櫃,得到的結果是支持,這有多感動。
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從前從前世界上有三種人,分別是男男、女女和男女,後來有天天神生氣了,把這三種人都拆成一伴,從此他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那失落的另一半。」
總之像這樣的跟出櫃有關的電影,我都滿喜歡的,出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最後Simon勇敢公開、追愛的時候,其實很心疼,你要有多大的勇氣,要完全接受自己才能做出這樣的決定。在愛的面前人人平等,如果你敢愛,如果還能夠愛,一定要用力去愛,只有當你也是自己背後強大的力量,才有機會獲得支持;如果連你都不愛自己、不確定自己了,別人怎麼肯定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ibernati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去澳洲的友人傳了訊息給我,和我說她看到一句話 「吸引我們的從一個人變成一種特質,不再被一個人深深吸引,不再非誰不可,好像只要擁有這種特質,是誰都可以。」 好像有一點甚麼被破壞了,我的觀念。
    她看著看護走過去 她開始喊著小妹小妹小妹 一直喊著 直到無聲 到後來她甚至不確定是不是真的有人走過去
    今年1月底的時候分手了一個交往8年的男友,起先像是被迫離開水裡的魚,快要死掉的那種,後來我發現自己不過是失去一個伴,我終究還是有我自己。分開的日子裡,我開始認識自己並做了很多改變,這些認識和改變,讓我
    去澳洲的友人傳了訊息給我,和我說她看到一句話 「吸引我們的從一個人變成一種特質,不再被一個人深深吸引,不再非誰不可,好像只要擁有這種特質,是誰都可以。」 好像有一點甚麼被破壞了,我的觀念。
    她看著看護走過去 她開始喊著小妹小妹小妹 一直喊著 直到無聲 到後來她甚至不確定是不是真的有人走過去
    今年1月底的時候分手了一個交往8年的男友,起先像是被迫離開水裡的魚,快要死掉的那種,後來我發現自己不過是失去一個伴,我終究還是有我自己。分開的日子裡,我開始認識自己並做了很多改變,這些認識和改變,讓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改編自青少年小說《西蒙和他的出櫃日誌》。尼克羅賓森(Nick Robinson)飾演的主角「賽門」,作為一個一直不敢出櫃的青春男高中生,在認識神秘網友「小藍」之後,思考該如何面對自己一直深藏在心的性向秘密,並尋找那個自己值得的美好愛情。
    Thumbnail
    《追奧的夏天》續篇,女孩和男孩以校校和顧醫生的身分在劇中相戀,當戲殺青後,男孩想繼續追愛卻突陷困境,看女孩如何陪伴男孩走出陰霾。
    Thumbnail
    敘述一名高中男孩決定面對自己的性向,勇敢對外說愛的故事。 ※這部有著太多發人省思的台詞,是一部對於自己人生迷茫時十分有意義的片子。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比利時導演盧卡斯東特2022年帶作品《親密/Close》,故事是關於失去的友誼,以及在社會意識下被壓縮變形的自我。故事結合了青少年男孩之間的親密關係,成長的痛苦,以及面對死亡的困難。電影呈現了兩難時刻,也讓觀眾得以自行投射情感,為這樣親密的情感與性別無關。文章探討了青少年的情感壓力和適應社會的過程。
    做為一個異性戀女性,我也曾有過「影視圈也太愛同志題材了吧」的喟嘆,我迷上的第一部同志作品是「孽子」,我心目中的名場面是李青跟趙英在實驗室的那場吻戲,原著裡跟李青有不當關係的並不是他的高中死黨,改編之後所呈現的效果,很有BL的CP感,當時BL這個用語大概還不盛行,我對自己熱愛那場男男吻戲感到不解,想起
    所以我答應和雅痞男嚐試交往看看,而第一次約會的地點就選在我們第一次邂逅的那家誠品咖啡裡,而且選的位子還好宿命的就是我們第一次坐的那裡;坐在我們生命中第一次遇見彼此的老位子上時,我決定得先坦白幾個原先不想被他知道的祕密: 「雖然我長得很帥而且上星期才知道原來我被個零號GAY認定是為他的理想男友搞得我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在想,若人們知道你的過去有多瘋狂,就不會再理你了?」 青春期是一個動盪不安的階段,我們渴望追求自己的獨特,同時希望在群體中找到歸屬感 於是我們透過同儕與親密關係建構自我認同,卻也可能在碰撞之中犯了錯與迷失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Thumbnail
    改編自青少年小說《西蒙和他的出櫃日誌》。尼克羅賓森(Nick Robinson)飾演的主角「賽門」,作為一個一直不敢出櫃的青春男高中生,在認識神秘網友「小藍」之後,思考該如何面對自己一直深藏在心的性向秘密,並尋找那個自己值得的美好愛情。
    Thumbnail
    《追奧的夏天》續篇,女孩和男孩以校校和顧醫生的身分在劇中相戀,當戲殺青後,男孩想繼續追愛卻突陷困境,看女孩如何陪伴男孩走出陰霾。
    Thumbnail
    敘述一名高中男孩決定面對自己的性向,勇敢對外說愛的故事。 ※這部有著太多發人省思的台詞,是一部對於自己人生迷茫時十分有意義的片子。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比利時導演盧卡斯東特2022年帶作品《親密/Close》,故事是關於失去的友誼,以及在社會意識下被壓縮變形的自我。故事結合了青少年男孩之間的親密關係,成長的痛苦,以及面對死亡的困難。電影呈現了兩難時刻,也讓觀眾得以自行投射情感,為這樣親密的情感與性別無關。文章探討了青少年的情感壓力和適應社會的過程。
    做為一個異性戀女性,我也曾有過「影視圈也太愛同志題材了吧」的喟嘆,我迷上的第一部同志作品是「孽子」,我心目中的名場面是李青跟趙英在實驗室的那場吻戲,原著裡跟李青有不當關係的並不是他的高中死黨,改編之後所呈現的效果,很有BL的CP感,當時BL這個用語大概還不盛行,我對自己熱愛那場男男吻戲感到不解,想起
    所以我答應和雅痞男嚐試交往看看,而第一次約會的地點就選在我們第一次邂逅的那家誠品咖啡裡,而且選的位子還好宿命的就是我們第一次坐的那裡;坐在我們生命中第一次遇見彼此的老位子上時,我決定得先坦白幾個原先不想被他知道的祕密: 「雖然我長得很帥而且上星期才知道原來我被個零號GAY認定是為他的理想男友搞得我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在想,若人們知道你的過去有多瘋狂,就不會再理你了?」 青春期是一個動盪不安的階段,我們渴望追求自己的獨特,同時希望在群體中找到歸屬感 於是我們透過同儕與親密關係建構自我認同,卻也可能在碰撞之中犯了錯與迷失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