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循環世界(法國) 熬過黃昏後的黎明Loos-en-Gohelle

兩座金字塔般的煤渣土堆高高聳立,誰也不會聯想到這曾是法國的工業重鎮;如果不是2015年法國連環恐攻,巴黎氣候大會期間,這個被法國政府視為資源枯竭地區轉型的示範城市,本該被媒體競相報導。今天,讓我們來探索----法國煤礦小鎮洛桑戈埃勒(Loos-en-Gohelle)
這是一個因煤炭而生的小鎮,19世紀中達到了鼎盛期,居住在Loos-en-Gohelle的8000位居民中有5000位礦工,挖出來的煤渣形成兩座高200公尺的煤渣山,那是一段黃金歲月,就像是台灣過去的金瓜石一樣,而黃昏在1986年降臨。

黑暗歷史回首正視

資源枯竭、環境汙染,工資過低、人口外流,失業率暴增,洛桑戈埃勒如同一位垂垂老矣的長者,邁向人生的盡頭,過去輝煌的黑金歲月如今成了居民心中最深的痛,當時整片礦區內的其他城鎮都試圖移走醜陋的煤渣山,想要抹平那段暗黑歷史,而時任鎮長Marcel Caron卻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
他意識到應該保留當地歷史記憶,並以文化遺產做出城市轉型的第一步,人們開始在煤渣土堆腳下搭起戲劇舞台,辦繪畫比賽和裝置藝術比賽,還舉辦一年一次的文化節,象徵這些居民就是這座城市的主演者,而城市的未來就掌握在居民們的手裡。

人民當家政府管家

一個很重要的點是:城鎮的未來不是由政客、企業決定,而是由當地民眾一筆一筆刻劃,市政府進一步提出「50-50」原則,要求任何由居民提出的社區改善方案,都由市府與社區居民各負一半責任,讓打造宜居城市變成了全民任務!諸如汙水處理、綠化帶等計畫展開,人們開始舉辦馬拉松、藝術節,改造老舊廠房,小鎮「人類發展指數」竄升,Loos-en-Gohelle轉型的支柱不是技術革命,而是人人參與精神。

重新轉型尋求永續

除了生活品質,經濟發展也不能落下,Loos-en-Gohelle曾陷入的就是過度依賴單一產業所帶來的泥沼,因此,重新找到多樣化產業的經濟模式也是一大挑戰,在此以營建業為例:
水電瓦斯是生活必需品,也是家家戶戶沉重的經濟負擔,所以,政府首先從社會住宅下手,一方面興建了多座低耗能社會住宅,另一方面也推動老屋翻修工程,大量運用生態設計的原則來改裝建築物,例如自然採光的優化和強化建築隔熱。可別小看這些翻修,根據統計,改裝之後的家戶暖氣帳單最低可以降至原本的十分之一,並比傳統建築減少一半以上的碳排放量!

環境與經濟發展共存

翻修工程不只達到節省能源支出的成本,也帶動了環保營建產業的發展,政府一方面將相關企業串連在一起形成產業聚落,另一方面,小鎮還成立了建築學校,專門教授低耗能住房的建造技術,優先為本地年輕的失業者提供培訓和就業機會。不僅如此,在環保營建領域已有亮眼成績的Loos-en-Gohelle不止步於此,因為他們的野心是要創造能經得起時代考驗的永續經濟模式,而循環經濟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政府透過架設線上資料庫中心,提供普羅大眾和各界專業人士交流相關訊息,也成立TEAM2創新園區,以循環經濟為主題,致力於催生有前景的創新計劃,提供各面向的顧問服務,並作為企業交流的平台。建立「生命週期的思維」,讓原本依線性思維形成的產品生命鏈,轉變為沒有廢棄物的迴圈。

黎明的太陽升起

如今兩座煤渣山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小鎮每年吸引逾4萬人到訪,Loos-en-Gohelle重新迎來了黎明,學者、旅人在此駐足,回首過去,展望未來。
馬克宏在競選時即聲稱,他要在五年的任期內,讓法國成為全球循環經濟的領頭羊。相信未來Loos-en-Gohelle會持續受到世人矚目,為法國其他同樣飽受環境破壞、經濟蕭條之苦的城鎮,指引一條嶄新的方向。
作者:賴澤霖
參考資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