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循環世界(日本) 叛逆地走出自己的路 西粟倉村

「西粟倉村」,一個位在日本岡山縣,僅有1500人、95%土地都被森林覆蓋的小山村,在日本一次大規模行政區合併的潮流中,村民選擇走上自立之路,也被逼上了生死存亡關頭,「西粟倉村」是如今搖身一變成為現今「地方創業」聖地及環境model城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自從決定走上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後,村公所便開始積極尋找出路,並達成一個共識:再生西粟倉村的林業。

我們是玩真的!

當村莊陷入危機,森林亦然,前面提到,山村有95%是森林,其中85%屬於人造林,為了騰出生長空間而砍掉的大量樹木無處可用,成為名符其實的「廢材」,只能任由它腐爛。在林業衰退的日本,想走販賣原木的老路子是絕對行不通的,2008年,西粟倉村正式提出「百年森林構想」,百年不是噱頭,而是真的要花百年時間,來守護這片森林。

溫泉熱能改變 達成碳平衡

村公所首先從村內的公共設施下手,西粟倉村內有三座公共溫泉。為了加熱溫泉,平均每年要用掉20萬公升的煤油。將煤油改成「廢材」製成的柴薪,不僅可以讓森林資源獲得有效利用,更能減少碳排放量、節省運輸成本。 由於溫泉的熱能來自於大自然,產出的二氧化碳被森林吸收,成功達到「碳平衡」,將「廢材」有效利用,落實「沒有廢棄物」的概念,同時,除了能讓人們有動機去砍伐「廢材」並促進林木事業發展,對環境更友善,而為了處理這些廢材,還能創造就業機會,真正將「循環」「經濟」貫徹到底。 或許大家會想,不就是用廢材替代煤油嘛,又不是什麼新奇的點子,但我們卻能看到因為循環經濟的落實所帶來的改變,而這,只不過是循環經濟一部份的應用,試想,當循環經濟被個人、企業、國家實踐,它所帶來的改變絕不僅是1+1=2,而是無限的可能。

人口外移的轉機

在台灣,也有許多像是「西粟倉村」這種人口老化的山村,台灣村莊目前面臨壯年人口流失的困境,如何善用自己身邊的資源以活化地方經濟,包括現今人們開始對都市生活感到疲倦,若鄉村能夠提供另一種形式的工作環境,將有利於重燃鄉村生機,而這種工作環境正是靠著循環經濟本身帶動,形成全新的產業生態,如今已有13家公司在此創業,不同的點子天天在此激盪,對於台灣凋零中的山村來說,「西粟倉村」是一個可以借鑑的範例。 從這起案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循環經濟絕非只是在做環保,而是力求在經濟發展及永續發展之間取得最佳平衡,更重要的是,循環經濟只是一個概念,它可以被廣泛運用到各式各樣的產業。循環經濟不是大都市的專利,也不是跨國企業可以壟斷的,鄉村不代表衰退、落沒,循環經濟式的鄉村就是另一條康莊大道!
作者:賴澤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們是一群對循環經濟抱有熱情的高中生,主要是透過社群媒體推廣循環經濟給學生族群,希望藉由文字的力量傳遞我們的理想,並希望台灣能在循環經濟這個未來趨勢中不落於人後! 每週一晚上19:30準時更新!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