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若石神父,是一個名聲遠播國外,而在母國瑞士極其平凡的天主教神父,他接受教會安排,遠離家鄉到台灣傳教近50年。
出生於瑞士國土邊陲的
阿彭策爾州萊茵河谷,從家鄉的小村裡就能看到奧地利的山脈。
吳若石神父(Pfr. Josef Eugster)回憶小時候母親對他們家裡一幫小孩們說過的話:「奧地利弗朗山頭上的雪都化了,你們就可以脫下鞋子在外面玩耍了。」他每每想起母親的話,便覺得腳底按摩是上帝賜給世人的禮物。他還記得孩提時代,在春天脫下鞋子踩在石子上走路的頭幾天,腳底還不適應,總有幾處會疼痛。而赤腳在土地上踩個幾天後,這些痛處自然就會消失。他反問筆者:「你出生的時候,帶了鞋子來嗎?!」
一家一人會,省下醫藥費
利用按摩腳底來達到讓身心舒暢的效果,其實不是吳神父所發明的。他說:「人類的歷史裡,早在西元前2348年就記載了當時的人類已有腳底按摩的習慣。」他邊說著邊拿出一張古埃及的圖畫,畫的正是法老王享受腳底按摩的圖像,並說:「中醫理論裡也有按摩腳底、保持健康的說法。我想是因為過去的幾百年裡,受女性纏足的影響,以致於保養足部的習慣在中國漸漸消失。」腳底按摩的理論並不是20世紀的新發明,而是融合今日的醫學知識,重新回歸世人生活裡的再發現。腳底按摩的研發歷史已有30多年,許多手法與理論基礎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目前這套「吳神父新足底健康法」已傳遍世界,甚至得到西方醫學界認可,「一家一人會,省下醫藥費」就是他最常說的名言。
吳神父認為:天父把腳底作為人類病兆的發覺處,我們卻很慢才發覺它,其實只要好好關心的腳底,身體自然就會健康。瑞士出生的吳神父走遍了五大洲,藉著雙手按摩病人的雙腳,瞭解世人的病痛。他說道:「我最初是經由教會裡的一位薛修士,他給了我一本歐洲人所著的腳底按摩書籍,從中初步瞭解到腳底按摩對健康的功效。當時的我苦於自身的病痛,於是開始學習這一套技巧,也找了有醫學專業的台灣人合作。經過30年的研發,這套理論和技巧才臻於成熟。現在來找我的人,有九成是有健康問題,但身體的苦痛多半是心理問題的累積,隨著我的按摩,有人因疼痛而流下了眼淚,他們也就自然地講出生活裡其他的問題。腳底按摩的過程不只是一種治療,也是讓人有機會講出自己的困難。」透過緩解病人的苦痛,讓人敞開心房,腳底按摩對吳神父而言,是一個人與人互相關懷的方式,按摩者用時間傾聽與瞭解才是箇中真諦。
為門徒洗腳的基督精神和自助互助的力量
有人稱吳神父為「足療之父」,但對他來說,這條路是上帝交與他的任務,他藉由改善自己的病痛,進而培養了幫助他人的能力。他與筆者分享他最喜歡的聖經故事章節——「耶穌為門徒洗腳」:耶穌在最後的晚餐後他親自為門徒洗腳,委身服事弟兄的精神,是基督宗教裡服務的大愛。這個故事深植在他心中,尤其在發展腳底療法的初期,他被教會裡的長上視為不務正業的神職人員,更有人笑說他的傳教方式是服務教友的腳,而不是心靈。這些爭議在他作出一番事業前,的確具有相當大的殺傷力,他必須忍受嚴厲的批評與責難;但足部療法發展成功後的成效卻有目共睹。吳神父解釋道:「目前台灣政府所統計的資料裡,約有6萬人從事腳底按摩這一行業。」6萬人的背後是從業者的家庭在經濟上獲得保障,這30年來的發展不只是創造了健康也創造了就業機會,且讓無數的家庭受惠。看到越來越多人,因著他的協助而在生活上有了明顯改善,這就是他發展新足部按摩法的初心。
吳神父傳教的堂區位在台東長濱——太平洋邊的原住民小聚落。去國離鄉近半世紀,為了與當地人一同生活、進行宣教工作,他早已熟通台灣當地的國台語與阿美族語。因為吳神父使得小村聲名大噪,每天都有遠地而來的訪客。近的來自台灣、香港或中國,遠的也有來自歐美,甚至是南半球的訪客,有時都有些應接不暇了。吳神父今年78歲了,已經無法為每一位來訪的人按摩,他說:「我要照顧別人,也先要照顧好自己。」所以他在長濱組織了一個腳底按摩服務站,共有30位他親自訓練的服務人員。每人每天平均服務3位以上的訪客,若只有吳神父一人來做,那麼能幫助到的人就非常有限。
這30人的服務團隊裡,有在地的台灣人,也有6位從越南來的新住民,吳神父說:「新住民到了台灣,語言不通,加上長濱是一個小地方,難以找到新工作。她們加入我們的服務隊後,學習了一技之長,為家庭帶來收入,孩子們下課後也到服務站幫忙。大家在經濟上安穩了,心裡也會跟著安妥。」這30人的團隊裡,只有半數是天主教徒,對吳神父來說這個服務站是沒有宗教分別的互助團體,互相關懷是信仰的力量,宗教或國籍都不該成為人與人的界線。
儘管出現意外插曲,但仍不忘初衷
在發展新足部療法的歲月裡,吳神父的名聲日漸響亮、樹大招風。也因此讓有心人盜用了與吳神父的合照,謊稱是吳神父的徒弟,招搖撞騙,此等惡劣的人與手法屢見不鮮。吳神父說:「以前的我太單純天真,也覺得不該懷疑他人。若是時光能重來,我會更小心注意,觀察與我合照的人想拿照片作何用途。但是話說回來,他人的惡念是無法完全預防、制止的。」
腳底按摩在瑞士雖不像在東亞那麼地受歡迎,且在發展期間也出現了不同的流派,自2010年起瑞士也組織了吳神父新足部療法的團體。這個無須藥物即可緩解病痛的方式,近年來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吳神父更認為——世界上有許多地區醫藥取得不易,醫療技術與系統也不健全,這樣簡易的治療方式更應廣泛推廣,既能自救,也能救人。
在天主教會的系統裡,有不同的位階和職等。吳神父在天主教的系統架構中,只是一位在國外傳教的瑞士神父。然而他已經明白他的大老闆(天父)給他的真正任務就是——「靠著雙手,瞭解世人的苦痛;同時也用這一套方法,維繫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付出時間傾聽、瞭解問題、互相協助」,這正是基督教所傳達的愛,天父是透過他,把這樣的思想再一次帶回人群中。他說:「作為天主教的神父,我不太擅長邀請人加入天主教。我總是等到別人自己開口說想要成為天主教徒,我開心地為新教友準備領洗的儀式。我總是在等待,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接受信仰的時間點。」無論他在人世間的名聲有多大,他念茲在茲的就是自己是個天主教傳教士,是以基督精神服務眾人的人,至今仍是過著簡樸的生活,始終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