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影|今敏特輯——藍色恐懼 (Perfect Blue, 1997)

更新於 私密發佈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偶像歌手「未麻」轉型為演員後,不只恐嚇威脅不斷,還有人架設網站「未麻的部屋」,鉅細靡遺她的行程與心情。未麻內心早已困惑不安,拍完強暴劇碼和露點寫真後更逐漸迷失自我,而周遭接二連三的兇殺案,更讓未麻產生看見另一個自己的幻覺……

名義上為改編竹內義和的同名小說,《藍色恐懼》其實只留下原作的三大要素──偶像、恐怖、跟蹤狂。彈性的劇情給今敏發揮的自由,他在本片中以強烈美術和獨特剪輯,呈現未麻的混亂意識與因而迷離的主觀現實。沒有日本動畫界死抱的三元素「機器人、美少女、SF」,而且在預算不高的情況下,今敏卻拍出心理驚悚片(註 1)的最佳動畫範例,並奠定他虛實交融、多重敘事、懸疑驚悚,著重人物心理的鮮明風格

未麻是偶像,是演員,也是會到超市買牛奶和魚飼料的普通女孩,剛開始她還能順利轉換角色,因此台上是台上,台下是台下,界限涇渭分明,觀眾得以分辨到哪兒是哪。然而,當環境和事件開始與未麻的願望牴觸 — — 強暴戲和露點寫真,再加上未麻演的戲與她本身或她的現實生活共鳴 — — 情緒崩潰、精神耗弱,還有連續殺人事件,她變得分不清戲劇、妄想/夢境,和現實之間的界限,場景間的轉換跟著越來越快,越來越意識流,觀眾只能被扯進這模稜兩可,虛實難辨的漩渦,甚至和未麻一樣,得依靠詭異的網站「未麻的部屋」來死命抓著「原來去了原宿啊」之類即使為假也沒關係的日常。

未麻究竟做了什麼、沒做過什麼?她殺了人嗎?未麻本身的混亂之外,還加上未麻的瘋狂粉絲 — — 「眼距過寬男」Me-Mania 的主觀敘事,哪些是他的妄想,哪些是真實?人是他殺的嗎?到底是誰殺了誰?

虛實交融和多重敘事產生不確定,不確定則營造出懸疑驚悚,但真正令我難以忍受的東西其實是那些確定、扎實,由「凝視」感受到的暴力。強暴一景中,未麻在舞台上被臨演圍困,舞台下有觀看的工作人員,攝影機從四面八方對準未麻,還有螢幕前的觀眾,一同眼睜睜看著未麻被壓制在地,聲嘶力竭、拚命掙扎,最終被侵犯,並且被一大堆眼睛看著自己被侵犯。鏡頭時而以未麻的視角,時而對準未麻,時而對準對準未麻的鏡頭,觀者一方面宛如置身未麻之恐怖處境,同時又被迫抽離,觀看她被施暴,成為施暴者一員。成語曰:「怵目驚心」、「卒不忍睹」,因為有時候「看」令人無法忍受。今敏在《千年女優》的訪談中曾說:「電影不是用看的,而是要用身體來體會。」《藍色恐懼》已用毫不手軟的視覺暴力和相得益彰的剪輯手法,成功做到這一點。

達倫・艾洛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毫不諱言自己對《藍色恐懼》的喜愛,除了買下翻拍版權,在《噩夢輓歌》(Requiem for a Dream, 2000)中更使用完全相同的分鏡(註 2),而讓他家喻戶曉的《黑天鵝》(Black Swan, 2010)看來更是處處有《藍色恐懼》的影響……

2007年,《藍色恐懼》十週年,今敏替 NHK 拍了一分鐘短片《早安》(Ohayo)

註 1:今敏在《藍色恐懼》講座中說,雖然知道一定會被這樣歸類,但他其實並沒有拍心理驚悚(psycho suspense)的打算,他想拍的是讓觀眾懷疑是給小孩子看的,結果其實是給大人看的。
註 2:達倫說是「致敬」,但今敏接受訪談曾表示「致敬」不是這樣用的。

按個 ❤️ 讓我知道你也喜歡今敏

今敏特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記視感的沙龍
9會員
0內容數
啃書 | 嗑影 | 咬筆 | 嚼劇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對今敏作品《藍色恐懼》的觀後感想,討論了電影中的精彩情節和角色解離的象徵意義。同時,通過劇情細節的回顧,引出了對於主角尋找自我的深刻思考。文章中更深挖了影片中的隱喻和符號意義,為讀者帶來了更豐富的觀影體驗。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對今敏作品《藍色恐懼》的觀後感想,討論了電影中的精彩情節和角色解離的象徵意義。同時,通過劇情細節的回顧,引出了對於主角尋找自我的深刻思考。文章中更深挖了影片中的隱喻和符號意義,為讀者帶來了更豐富的觀影體驗。
Thumbnail
今敏導演的《藍色恐懼》是一部探討自我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女主角未麻在戲劇與妄想、夢境與現實、真實與虛幻之間的迷失與尋找。劇情不斷遊走在虛實之間,隨著快節奏的剪接和大量的蒙太奇,觀眾也和主角一起深陷於混亂的漩渦之中,無法抽離,無法分清虛實,真實與虛幻的界線已然變得模糊不清。
Thumbnail
今敏導演的《藍色恐懼》是一部探討自我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女主角未麻在戲劇與妄想、夢境與現實、真實與虛幻之間的迷失與尋找。劇情不斷遊走在虛實之間,隨著快節奏的剪接和大量的蒙太奇,觀眾也和主角一起深陷於混亂的漩渦之中,無法抽離,無法分清虛實,真實與虛幻的界線已然變得模糊不清。
Thumbnail
當知道Netflix要把日本推理女王宮部美幸著名小說《模仿犯》拍成十集台劇,覺得很有吸引力。看過原著小說與改編的電影(2002年)及兩集日劇(2016年),稱得上是《模仿犯》的粉絲,皆因故事裡的變態連環殺手,是典型『缺少鏡像神經元』的精神病患(下簡稱「怪物」),是自己曾經做過的研究個案。
Thumbnail
當知道Netflix要把日本推理女王宮部美幸著名小說《模仿犯》拍成十集台劇,覺得很有吸引力。看過原著小說與改編的電影(2002年)及兩集日劇(2016年),稱得上是《模仿犯》的粉絲,皆因故事裡的變態連環殺手,是典型『缺少鏡像神經元』的精神病患(下簡稱「怪物」),是自己曾經做過的研究個案。
Thumbnail
《藍色恐懼》是我唯一一套未看過的今敏長篇作品,因為年輕時(?)覺得這種以年輕女偶像的精神問題為題材的作品會太過灰暗太過壓抑,所以鼓不起勇氣去看wwww 現在也許是有一定的社會歷練,看畢這套作品,我的心情又沒想像中灰暗,更多是欣賞今敏別樹一格的表現手法!
Thumbnail
《藍色恐懼》是我唯一一套未看過的今敏長篇作品,因為年輕時(?)覺得這種以年輕女偶像的精神問題為題材的作品會太過灰暗太過壓抑,所以鼓不起勇氣去看wwww 現在也許是有一定的社會歷練,看畢這套作品,我的心情又沒想像中灰暗,更多是欣賞今敏別樹一格的表現手法!
Thumbnail
       千年女優描述一位追逐這位退役女藝人的紀錄片導演,去訪問在高峰退役的女藝人,透過對過去歷史事件的描述,整部電影就是一部蒙太奇,快速的剪接和俐落的現實/虛擬交錯一如往常的成為這部電影精彩之處,但卻也給觀者帶來壓抑和痛苦而不能釋懷。
Thumbnail
       千年女優描述一位追逐這位退役女藝人的紀錄片導演,去訪問在高峰退役的女藝人,透過對過去歷史事件的描述,整部電影就是一部蒙太奇,快速的剪接和俐落的現實/虛擬交錯一如往常的成為這部電影精彩之處,但卻也給觀者帶來壓抑和痛苦而不能釋懷。
Thumbnail
近期電影院興起了懷舊熱潮,許多年少看過的電影、動畫陸續數位修復重新上映,有許多的經典可以讓大家選擇,今天分享的是《藍色恐懼》,這是一個多層重疊的故事動線,讓人搞不清楚是幻覺還是真實,甚至會看得很迷惘,但這正是這部電影要帶出的藍色恐懼,一種憂鬱又令人分裂的恐懼。
Thumbnail
近期電影院興起了懷舊熱潮,許多年少看過的電影、動畫陸續數位修復重新上映,有許多的經典可以讓大家選擇,今天分享的是《藍色恐懼》,這是一個多層重疊的故事動線,讓人搞不清楚是幻覺還是真實,甚至會看得很迷惘,但這正是這部電影要帶出的藍色恐懼,一種憂鬱又令人分裂的恐懼。
Thumbnail
吳妮娜,一個來自鄉下的女孩,住在擁擠的台北都市裡追尋演員夢。她等待了很多年,終於在一個夜晚,一次難得的試鏡,將她帶進了驚悚、恐怖、懸疑的冒險世界裡......
Thumbnail
吳妮娜,一個來自鄉下的女孩,住在擁擠的台北都市裡追尋演員夢。她等待了很多年,終於在一個夜晚,一次難得的試鏡,將她帶進了驚悚、恐怖、懸疑的冒險世界裡......
Thumbnail
《藍色恐懼》有一個議題我覺得很值得談談,就是純潔處女的迷思。以偶像出道的未麻被包裝成聖女一般的形象,天真浪漫純情可愛,她在螢幕前不屬於任何人,卻也默許屬於每一位粉絲,自然形成一個凝聚力極強的團體,同時也是一條具有經濟效益的關係鏈,各取所需......
Thumbnail
《藍色恐懼》有一個議題我覺得很值得談談,就是純潔處女的迷思。以偶像出道的未麻被包裝成聖女一般的形象,天真浪漫純情可愛,她在螢幕前不屬於任何人,卻也默許屬於每一位粉絲,自然形成一個凝聚力極強的團體,同時也是一條具有經濟效益的關係鏈,各取所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