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影評:叛獄風雲

上了一門談論犯罪心理學的課,為了講述著名的史丹佛監獄實驗,教授播放了這部電影,這部片有點久了,但我還是想寫點紀錄。
這部片的劇情其實並不怎麼出人意料。就算我不知道這是實驗改編,即使片頭不演出來他是個實驗,後面的劇情也絲毫不讓人意外。這就是個好萊塢片。
重要主角必須出現轉變,可能是性格轉變,也可能是信念的改變,但這些改變也必須是他的性格當中可以找出來理由的。
這部片有兩個主角。一個是囚犯中的領頭羊,一個是帶領獄卒虐囚的頭頭。
先談談那位獄卒。這位獄卒在電影的一開始是一個堅信基督教,為人和善,又有些懦弱的人。剛進監獄的時候還勸阻過其他獄卒。但後來卻是他失控了。為什麼?因為這是一個弱者取得權力的後果。他以前沒有享受過權力,所以開始得到權力後,他就太過於享受擁有權力的快樂,看著囚犯們地頭在他的壓迫之下,他的虛榮心大大的受到滿足,所以當他發現另一個主角不服掌控,他就憤怒了。直到他讓主角說出了自我羞辱的話,他才滿意。後來事情失控,也是他一怒之下拿棍子打破了人的頭。可以發現他在那一瞬間,出現了他掌控權力之後就不再出現的膽怯、慌張表情,這是他原來真正的個性,但是他知道權力還在自己手裡,因為紅燈沒亮,所以他還是繼續下去。一直到最後在車上,才能看見他自責痛苦的表情。當我看完的時候,除了死亡的那人之外,這個獄卒是我最擔心他未來生活的一位。我不覺得他有辦法承受一條生命的負罪感,因為他本質上是一個軟弱的人,而且他的信仰也會譴責他。他或許會失去面對接下來生活的能力。
接著是另一位主角。他是反戰分子,不崇尚暴力,崇尚和平、自由。進入監獄,他所崇尚的自由第一個就被剝奪了,但因為這是演戲,所以他覺得還好。到了後來,他原本以為彼此對等的獄卒開始對他有更進一步的要求時,他就受不了了。他有了一些反抗的行為,但值得注意的是,他用語言、不服從等方式反抗,所謂的暴力行為,一直到影片最後才發生。比起上一位主角,我認為他能比較好的走出這個陰影。首先,他並未違背自己真正的信念。雖然他最後使用了暴力,但這是他對世界、對人性的看破與失望,而不是他心中正義的消失。他不得已使用暴力,因為他發現他沒有第二種方法去擺脫這樣不正義的現狀,他期待的正義伸張者(實驗者)沒有出聲。所以我想,出去之後的他,或許相信的事情會有所動搖,但他仍然是正義的,不過是否仍然相信會有人伸張正義呢?或許不會了。如果真的說他會有甚麼罪惡感折磨呢,大約是沒有救出那個死亡的人吧。
這部片很明顯要談人性。但我覺得受試者的選擇是滿奇怪的,至少和原來實驗的選擇很不一樣。電影中的受試者太多樣化,使得這個實驗充滿變因,我想這樣是很有問題的。如果說是編劇為了好寫,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樣其實就失去了實驗改編的意義了,反而大多數的劇情就像是一個一般的監獄片。尤其當獄卒不願意給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的那段劇情,我特別無法理解。首先,我不相信權力的慾望能讓他們忽視生命,當然,編劇用其中一個獄卒說其實沒有大礙來帶過,但這樣真的足夠、真的合理?我並不這麼認為,他們擁有權力才一兩天,享受權力是正常,但他們對手上這權力的把握應該還不至於讓他們不擔心出人命才對。
我會覺得這樣的一段安排非常奇怪,反倒是性侵那段合理多了,的確是擁有權力能做出來的事情。這段總讓我有種為寫而寫、為演而演的感覺。
這部電影就娛樂性來說還是不錯的,也多少有些值得省思的地方,但畢竟是改編實驗的電影,考據度值得探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