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鋼鐵巨獸盤踞的都市叢林,突破天際的摩天樓與喧囂聲浪掩蓋了自然之呢喃。眾生如螻蟻般在巨廈陰影下穿梭,無止盡地競逐著金錢、地位、名聲,但絕大多數卻如薛西弗斯般日復一日推著巨石上山,終究徒勞無功。這座城市恍若是一座無形權力所構築的監獄,它如幽靈般無孔不入且掌控著一切。身陷牢籠之中,如同被困在無形的迷宮,迷失在權力的遊戲之中,掙扎、追逐、迷惘,終只留下無盡的空虛。
我們在工作、消費、社交中疲於奔命,追求著看似有意義的目標,卻往往感到空虛與無力。傅柯(Michel Foucault)的權力理論為理解現代社會的荒謬提供了解釋。傅柯指出權力並非僅存在於統治者手中,而是瀰漫在社會的每個角落,透過各種機制塑造、規訓著個體。我們如同薛西弗斯般,被困在權力的循環中,不斷重複著被操控的行為。
傅柯的監獄理論:權力運作的微觀剖析
傅柯以邊沁(Jeremy Bentham)提出的圓形監獄(Panopticon)為例,闡述權力運作的微觀機制。圓形監獄的中央監視塔與環繞四周的囚室,使囚犯時刻處於被監視的狀態,卻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正在被監視。這種不確定的監視,使囚犯內化了監視者的目光,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行為。
這種內化的監控機制稱之為「規訓」。規訓並非透過暴力或強制,而是使個體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權力的規範,成為運作的一部分。如:
監視與檢查: 透過無所不在的監視,權力得以掌控個體的行為。這種監視不僅現監獄,更擴展到學校、工廠等各種場所。如學校的成績、工廠的打卡記錄,都是監視個體的手段。
規範與標準化: 權力透過制定各種規範及標準,將個體的行為納入可控範圍。如社會上的法律、工廠的生產流程及因地制宜的道德規範,都為權力規範個體的顯現。
懲罰與獎勵: 權力透過懲罰和獎勵,強化對個體的控制。例如獎懲制度、績效考核等為直接體現。
權力的滲透與無所不在:從監獄到日常生活
權力理論強調權力非由上而下的單向控制,而是透過各種社會關係在個體之間不斷流動滲透的存在。權力不僅存在於政府、法律等宏觀層面,更表露於日常生活中的微觀層面。這種權力滲透的現象與知識的生產和傳播密不可分。知識不是客觀中立的而是權力運作的產物。權力通過建構知識體系,定義正常與異常,從而規訓並影響個體。例如,醫學對疾病的分類、心理學對人格的劃分,都隱含著權力的運作。例如在社群媒體上發布的內容看似是個人表達,實則受到平台演算法的影響。演算法決定了我們看到什麼內容和言論被如何呈現,更直接影響了思考方式。這種看似無形的權力,也是你今天看到這廢青在此大放厥詞的因素之一。
規訓的內化與個體的無力感
在現代社會個體往往不自覺地接受了規訓,將權力的規範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追求高分數、好工作、高消費的同時卻鮮少質疑目標的意義。癱瘓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易淪為權力的奴隸。規訓的內化也導致了個體的無力感。時常感到自己被困在一個無法改變的系統中,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逃脫權力的控制。這種無力感,正是薛西弗斯神話所揭示的現代人的困境。
薛西弗斯神話:權力與反抗的寓言
薛西弗斯的神話正是個體在權力面前的困境的絕佳隱喻。被懲罰永無止境地推石上山這無盡的徒勞,正是個體在權力面前的無力感的寫照。然而,薛西弗斯並未屈服於命運。他明知推石上山是徒勞卻依然選擇反抗,持續推石上山。這種反抗彰顯了個體的主體性與尊嚴。雖在宏觀角度看來仍無關緊要甚至顯得愚蠢,薛西弗斯在荒謬的命運中找到了生命的價值,但這正是反抗權力的力量所在。
現代社會的薛西弗斯困境
在現代社會各種薛西弗斯式的困境屢見不顯,主要概括成三類。
消費主義的陷阱: 在無盡的消費中追逐短暫的滿足,企圖填補內心無止盡之空虛。
社群媒體的監控: 在虛擬世界中被演算法監視、評估,喜好、行為被數據化成為牟利的工具。
異化的勞動(詳見資本論):在重複的勞動中失去自我,成為生產線上的螺絲釘,付出越多的同時獲得得更少。
逃離薛西弗斯的命運:權力理論的啟示
權力理論絕非要我們絕望躺平,而是要認清權力的本質進而尋求反抗的可能。首先要意識到權力的存在,再來質疑權力的正當性。記得我們永遠有權利對既有之規範提出質疑並尋找權力之外的可能性。最後,我們要如薛西弗斯,即使在荒謬的命運中,也能創造生命的意義,在反抗中肯定個體的價值。
這份反抗,不僅僅是個人的抗爭,更需要集體的覺醒與行動。如參與社會運動(青島東路這類例外)、支持獨立媒體(見仁見智)、推動教育改革等方式共同瓦解權力的壟斷以創造平等自由的社會。但反抗權力絕非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場持久戰。權力會不斷變形、轉移,因此,保持警惕,不斷反思,才能在權力的迷宮中找到出路。
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