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刺的是「冰王」不是倒在電冰箱,而是壟斷市場、操控價格、炒股,有興趣的朋友可去了解1907年的金融危機,冰王在這次危機中扮演極不光彩的角色,此後他生意開始衰退,名聲敗壞且面臨來自政府、股東的訴訟多年。他所創立的American Ice Company歷經拆分在1920重組並改名為United States Cold Storage(USCS),從採冰公司轉變為經營大型冷藏冷凍倉庫,到了1982被太古洋行集團(John Swire & Sons Ltd 港股代號:00019)全額收購,目前太古的冷庫規模全美第三大,下一篇要分享的美冷公司(Americold)則是全美規模第一。 一般人可能不懂為何我要細寫這些冷鏈物流的商業兼併史,請想太古併購USCS的1982年,台灣還在戒嚴、柏林圍牆還沒倒下而蘇聯還未瓦解,但他們已經默默在第二波全球化的起點佈局,就不得不配合他們在物流倉儲這產業的眼光之準!
電力製冷
最早的家用冰箱不靠電,靠定期向冰公司買冰來放入冰箱保溫(有點像印表機邪惡的墨水耗材),要是冰融忘記補充,食物也腐壞了,故會有送冰員定期到府送冰,屬於時髦但不實用的產品,所以1925年的電冰箱,一面市就引爆美國消費者狂熱,根據歷史,經濟大恐慌期間(1929~1933),電冰箱與電影仍是少數持續成長的行業,電冰箱20年間就達到全美家用飽和的程度,比電視、洗衣機普及到每個家庭還更快。若想深入了解,可閱讀Jonathan Rees的科技史大作「Before the Refrigerator: How We Used to Get Ice」
「冷王」公司(Thermo King)的天才工程師麥金利·瓊斯(Frederick McKinley Jones),1938年首先把小型燃油製冷裝置成功安裝到貨車上!緊跟著二戰來臨,非戰爭必須的工廠都得關閉,「靠!我燒錢還沒回本就要關廠,這不是逼我倒閉嗎?」,創辦人 Joseph Numero 急了,想盡辦法拉關係去爭取到國防部訂單,戰爭期間,「冷王」不僅賺到近千萬美元,也藉著戰爭物資全球運補的經驗讓運輸製冷裝置成熟化。戰爭結束後,「冷王」將製冷裝置安裝到海空陸等商業運輸載具, 迅速取得過半的全球冷運輸的市佔率。
「冷王」的產品確實為美軍在二戰期間有所貢獻,這段歷史卻被過度美化與政治化,「冷王」的創辦人是 Joseph Numero 與 Myron Green,製冷裝置的開發也不是一人所為,光環卻都落在前文說的非裔天才工程師 麥金利·瓊斯(Frederick McKinley Jones),許多著作是以黑人愛迪生的樣板描述:「麥金利·瓊斯天縱奇才且愛國,二戰期間嘔心瀝血幫美軍的後勤運輸做了許多改良與發明,拯救了無數人性命…」,但Numero在少數的訪談中表露過:「冷王」投入二戰只是為了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