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循環與共享專題]回過頭來,我們如何從自己開始落實永續?

本專題的最後一篇,筆者想和大家聊聊我們如何從自己開始落實永續。自己不身體力行,不論描繪出的藍圖多麼好,一切也只是枉然。「永續發展」這個議題非常廣泛,廣泛到它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定義。雖然如此,如果我們想要讓社會可以自由並永續的發展,我們需要從自身的行動開始,散佈正面影響力。

選擇友善的產品

其實,從我們吃的、穿的、用的等各方面來看,現在已經有不少企業或組織在利潤以外,開始重視對社會及環境造成的影響。如果想支持這些企業或組織的行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選擇這些對環境及社會友善的企業、組織製造的產品。可是要如何找到這些企業和組織呢?以下筆者提供幾種方法當作參考。

社會企業

從社會企業開始找起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每個社會企業,都會有自己要帶給社會的使命。以筆者看到的資訊,大致可以用這句話定義社會企業:企業在賺取利潤的同時,也相應的回饋社會自身帶來的正面價值。關於社會企業的概念,這裡推薦大家一部唐鳳委員在TED演講的影片《從問題出發 社企翻轉商業競爭思維》

挑選自己偏好的新媒體平台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不管是社會企業,還是NGO「非政府組織」又或是其他以社會公益為導向的團隊,筆者會建議從關注相應的新媒體開始,現在不管是在fb粉專或是求助Google大神,都能找到非常多的新媒體平台,比如你現在正在閱覽的「高中生的循環經濟」、換日線,再比如這幾篇提到的社企流、「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都是這類的例子。
從自己關心的議題出發,找到相應的平台,就可以在這些平台上看到許多與這個議題相關的團隊及資訊,這是一個相當不錯認識議題與相關組織的方式。

善用共享平台

除了選擇在源頭製造上對環境友善的產品,透過共享平台租借自己需要的產品,同時出租已經閒置的物品,也是一個相當好的提高資源被使用效率的方式,這點在本專題的第二篇有詳細講到,相關的例子包含「電電租|家電共享平台」「衣服圖書館」等等。
除此之外,二手市集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現在有不少以共享「分享」的概念出發的創新二手市集,整個市集的氛圍和商品的品質,其實和大家印象中的跳蚤市場有很大的差異。

重新思考我們與環境的關係

在看了這麼多資訊之後,我們除了繼續關注這個議題並實際行動外,重新回頭思考自己與環境和資源的關係,也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之前筆者就偶然間看到一個很有趣的觀點,大部分人在談環境時,似乎多數是以第三者的視角出發,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人與環境時,或許我們就是環境的一部分。當我們深切的感受周遭環境時,也許我們同時也是在回頭看到自己也說不定。
不管怎樣,我們所使用的每種資源追溯到源頭,它們的故事,可能遠遠比我們的文明還要長久,它們的養分也是滋養所有生命的源泉,在這個角度下,其實我們一直都在這樣漫長的時間脈絡下與環境共生,甚至可以說,我們與環境就是一個會不斷改變的有機體。

延續正面的價值

在這個專題的最後,筆者想分享在接觸永續這個議題的這段時間來,自己的一些反思。筆者認為如果要宏觀地講永續,它指的不只是資源的延續和環境的長久發展,更是人與人之間正面價值的延續,筆者所指的正面價值並非是利益或效益上的,而是在精神層面上的抽象價值,這種價值可以給人帶來正能量、正面的思考及行為。並且有助於讓人們彼此關懷、同理與接納。當然,每個人所看到的正面價值絕對都有所不同,筆者自己看到的是接納多元的精神,與包容不同的同理心。筆者也相信,當我們付諸行動,散佈這種抽象的正面價值時,這就是一種落實永續的行為。(完)
責任編輯:曹立寬 核稿編輯:賴澤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們是一群對循環經濟抱有熱情的高中生,主要是透過社群媒體推廣循環經濟給學生族群,希望藉由文字的力量傳遞我們的理想,並希望台灣能在循環經濟這個未來趨勢中不落於人後! 每週一晚上19:30準時更新!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