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誌:《夜光-耶穌家譜女性的冒險旅程》(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是《基督教吸納文化器物的各種想像》的「番外篇」,分為上、下兩篇。原文多年前在一些 Facebook 群組內分享,群組成員都是基督徒戲劇工作者,是典型的「圍爐取暖」文章。內文提及4個判斷聖經規範故事的準則,筆者今天仍服膺之。至於談論 Anne Rice 的「讀書報告」,稍後結集修訂,希望可以夾雜在日後的《想像》中間,成為另一組「番外篇」。
~~~~~~~~~~~~~~
坦白講,起初看《夜光》,不單為欣賞小說,心裡其實另有所圖!圖謀甚麼?其實我企圖去找一些寫劇本的題材,看一看《夜光》是否適合改編成為劇本。全書 258 頁,用上差不多兩個多月讀完。結論是甚麼?先給大家一個「官僚」答案:《夜光》作為一本小說,有其可觀之處,但畢竟小說與劇本性質不一樣,要改編,就要在其中進行藝術加工,甚至再創作。
說了白說。若果忍受不了這個「答案」,懇請忍受一下我的文筆,讓我煩瑣地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讀書報告。
5 個女性的故事,以馬利亞的故事為首段、結尾並主軸,中途插入另外 4 個女性的故事,不按時序交叉敘述,斷斷續續之間形成一種電影剪接觀感。5 個故事的水準不一,有的寫得不太好﹝其實不太差,不過我認為「部署」出現問題﹞,有的精彩非常,故此,我會嘗試把我的讀書報告粗略分為 4 部分:
1. 先寫我個人認為不足的段落。
2. 然後再寫我個人認為較精彩的;也是較具「劇味」的段落﹝別忘了我是另有所圖的﹞。
3. 最後,我非常自然地想比較一下兩位女作者的文筆:本書作者程亦君牧師及 Anne Rice。談 Anne Rice,當然涉好幾年前讀過她寫的兩本小說《神子》、《我的名字叫耶穌:到迦拿之路》,順便談一談我的讀書報告。
4. 兩位既然都寫耶穌的「故事」,有何異、同?對我這個想寫同類型故事/劇本的人有何啟發?

《夜光》5 個女性的故事,我個人的排名﹝由平淡到較精彩﹞如下:
5. 拔示巴
4. 路得
3. 馬利亞
2. 他瑪
1. 喇合
拔示巴的故事「名列前矛」,我自己也覺得要為其呼冤。拔示巴一段寫的不錯,奈何我期望的;或者以我個人的一些標準衡量之下,遂有其不足。這一類以聖經作規範的故事形式創作﹝小說、劇本、漫畫等等﹞,我個人認為要具備以下 4 項優點,方可稱得上傑出:
1. 內容正統,沒有與教會傳統﹝神學傳統﹞抵觸。對於我這一類較為傳統保守的基督徒,也許是不言而喻的(「正統」這回事一樣可以吵架,日後再談)。我說的教會傳統,當然指更正教傳統,Anne Rice 服膺天主教傳統,在設定馬利亞這個角色時,造了一些「手腳」,雖然聰明,卻並非我可以認同。
不過,正統不足以形成一個審美標準。故此,我還會留意:
2. 具備基本文學技巧。文字要優美、描寫求細膩、佈局夠吸引 … 等等,這一點也是不言而喻的,甚至應該和「內容正統」並排。
3. 重整脈絡,使故事合乎情理。也許,這是最令主內肢體矛盾忐忑之處。聖經本來是微言大義、為三一神作見證的經書,並非純小說作品,有些敘事細節或會因此略而不提。但小說、劇本等卻不可以總是「突如其來」,事情、心態、局面為何會發展到今日的境地,總要有個交待。箇中細節,就是所謂的「空白」位置,就要靠「想像」填補,來個鋪橋搭路,把聖經明顯的眾多敘述串連起來,來一個「圓滿」解說。況且,那些「橋」與「路」,通常都是人生命中的重要或轉折時刻,往往能感動人心,但亦因此最容易「出事」。出事者,被人責難「虛構」、「杜撰」,更有甚者,是對作者的信仰提出質疑!然後再引一段啟示錄訓斥一下,作者就死無葬身之地矣!

「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些預言上加添甚麼,神必把這書上所記的災害加在他身上。若有人刪去這預言書上的話語,神必從這書上所記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聖經‧啟示錄 22:18–19 (新漢語譯本)

補充一些題外話。鋪橋搭路要做得好,減少讀者的質疑,就一定要對聖經背景研究下死功夫。個人認為,兩位作者﹝程亦君牧師及 Anne Rice﹞在這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表面上,Anne Rice 比程亦君牧師做得更仔細,但不要忘記,程亦君牧師寫的 5 個故事,幾乎橫跨了整個新舊約聖經時代,一點考證上的瑕疵也沒有,反而奇怪。
另一方面,鋪橋搭路背後的「想像」也要有所依據,這一點對戲劇中人也許並不困難,尤其是我們稍為涉獵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Stanislavski)著作《演員自我修養》的舞台人,都知道演員創造角色時要靠想像,但想像如何天馬行空,都要受劇本與常理的規範,而聖經與聖經背景研究,正是我們想像、創作時應有的規範。
4. 挖掘心靈,突顯信仰內涵。也許這是「3」的一個特例或延伸。非基督徒也能創作一些具備上述 3 項優點的作品,但基督徒還會進一步關注作品的屬靈導向,或者可視之為「文以載道」的功能。文以載道,固然可以是長篇大論的講「道」,由角色﹝「」的那一個基督徒﹞向另一角色﹝要悔悟的另一位「」角﹞作出訓示。《夜光》、《神子》與《到迦拿之路》則為我們示範了其他途徑。兩本小說都有一些令人悸動的場景,剎那間激動我的情感,同時帶動我的認知,令我更深入觸碰到主耶穌身處的困境或艱難。
上述這一種「智力推理,意志生情」的狀態,與天主教依納爵靈修﹝Spiritual Exercises of Ignatius,以《神操》為代表﹞某些進路雷同:當我們運用 5 官體味﹝看、聽、嗅、味、觸﹞主耶穌或其他聖經人物記載,使經文在腦海中「成象」﹝包含 5 感的意象﹞之後,這個意象﹝或者是戲劇裡的一個段落﹞能否喚起我們心底的詰問:這經文片段,與我何干?進而有所領會及醒悟。成象過程看到的、聽到的、觸碰到的,往往可以成為故事中的細節。一些觸動人心的細節,不但會豐富劇情及舞台,更讓我們深入聖經記載的真實場景,一同呼吸感覺。Anne Rice 描寫食物時散發的色香味、程亦君牧師敘述主耶穌出生那一夜馬槽裡的景況,都是其中精彩的示範。
我為《夜光》的 5 個故事作出的排名,基本上參照於這 4 個想法。
﹝……待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1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關間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會問3個問題,想像一下文化器物如何歸化吸納,並當中衍生的疑問。
筆者是一名「神學票友」。正如一般戲曲票友,筆者似乎「知道」很多,甚麼流派學者、概念術語等等,但都蜻蜓點水,深入免問。
戲劇與其他藝術一樣,是人創作力的表現,這種能力都源於造物主。信徒理應把一己之藝,獻與三一神,傳揚福音。
《人權篇》對西方陣營的批評毫不留情,這種「污衊自己國家/政府」的行為,實在太「邪惡」!中國人社會,那有如斯「大逆不道」?
今天基督徒戲劇/舞台劇圈子的枝繁葉茂,也許,只不過是因為「米已成炊」?
除了為異教行為「施洗」,可能,嫁接/接枝是另一種吸納模式;或者一種現象,一種實況。
我會問3個問題,想像一下文化器物如何歸化吸納,並當中衍生的疑問。
筆者是一名「神學票友」。正如一般戲曲票友,筆者似乎「知道」很多,甚麼流派學者、概念術語等等,但都蜻蜓點水,深入免問。
戲劇與其他藝術一樣,是人創作力的表現,這種能力都源於造物主。信徒理應把一己之藝,獻與三一神,傳揚福音。
《人權篇》對西方陣營的批評毫不留情,這種「污衊自己國家/政府」的行為,實在太「邪惡」!中國人社會,那有如斯「大逆不道」?
今天基督徒戲劇/舞台劇圈子的枝繁葉茂,也許,只不過是因為「米已成炊」?
除了為異教行為「施洗」,可能,嫁接/接枝是另一種吸納模式;或者一種現象,一種實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核心概念: (第一章613節) 你在物質世界裡面所獲得的經驗、體會,全都是從你心靈的核心向外流出來的,然後你再回過頭來感知這些經驗。 發生在外面的各種事件、情況與狀態,實際上為的是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回饋。 因此改變自己的心靈狀態,你就自動地改變了外界的具體環境。捨此之外,就沒有其他具體可行的方法
Thumbnail
擬想有朝一日,你或你的子孫買一套除蟲系統安裝在屋內,包含1.感知偵測設備,能將蟲子3D定位;2.一兩隻機器昆蟲(可視需要增加),能依系統偵獲的資訊飛到目標附近;3.一副主控面板,螢幕上呈現機器昆蟲的第一視角畫面,由你決定是否按下擊殺指示,或交給AI判斷決定。你掃除蟲害就如同打電動一般。
Thumbnail
書名:《勵志書實踐生存報告》 作者:瑪莉安・包爾 改編自作者瑪莉安親身經歷,描述36歲的她在聽到弦外之音後,看見自己失控的生活,決定要在一年內,一個月讀一本勵志書,執行勵志書裡的內容來個絕地大改造,改造的人是「自己」,展開一場探索自己之旅。故事節奏輕快,內容爆笑令人噴飯,穿插一些毋湯卻又不失感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Thumbnail
《朗夜》是一部充滿愛與痛苦的小說,描述了從曾祖母到主角知妍的四代女性所遭遇的痛苦。故事中透過母女間的對話和理解,呈現了一個關於愛與修復的故事。透過對話和互相理解,四位女性在不同的時代和環境中面對著相似的痛苦和困境。故事充滿溫柔細膩的文字,帶給讀者安慰和力量。
Thumbnail
本文討論體制外教育的方法和目標,以及博物館和公民科學體驗的重要性。透過提高學生對新知的渴望,期望他們能主動探索新事物並發展出具邏輯性與批判性的科學性思考。除了博物館外,也介紹了公民科學活動和科學節等活動方式。
Thumbnail
雅歌這卷奇妙的書,用極為美麗的詩意發表,來描述愛基督的信徒,一生追求的歷程。自始至終全是愛情故事,還非常的區折離奇!從受吸引到完全的成熟歷經數個階段,而這些階段並非只經歷一次,乃是不斷的循環,每次都更高更深,沒有窮盡的一天,也沒有什麼經歷可以超越這段文字,直到脫離肉身的一天。 我想若任何人理解
Thumbnail
「神看見此景時,祂並沒有允許他們,而是使他們瞎眼,混亂他們的語言,並將他們變成他們所見。」 這是在大學一堂小說課上的期中作業,課題是要求我們運用某首歌去詮釋一段過往。 它也是我為我自己青春的告解,謹以此獻給那些徬徨在人際間疏離感的人們。
Thumbnail
路得記以簡短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忠誠的外邦兒媳因對婆婆的信任與愛,使自己佔據了聖經裡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這篇文章探討了電影與神的關係,強調了活出神的義的重要性,並鼓勵通過電影向全球觀眾訴說神的義與道。
核心概念: (第一章613節) 你在物質世界裡面所獲得的經驗、體會,全都是從你心靈的核心向外流出來的,然後你再回過頭來感知這些經驗。 發生在外面的各種事件、情況與狀態,實際上為的是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回饋。 因此改變自己的心靈狀態,你就自動地改變了外界的具體環境。捨此之外,就沒有其他具體可行的方法
Thumbnail
擬想有朝一日,你或你的子孫買一套除蟲系統安裝在屋內,包含1.感知偵測設備,能將蟲子3D定位;2.一兩隻機器昆蟲(可視需要增加),能依系統偵獲的資訊飛到目標附近;3.一副主控面板,螢幕上呈現機器昆蟲的第一視角畫面,由你決定是否按下擊殺指示,或交給AI判斷決定。你掃除蟲害就如同打電動一般。
Thumbnail
書名:《勵志書實踐生存報告》 作者:瑪莉安・包爾 改編自作者瑪莉安親身經歷,描述36歲的她在聽到弦外之音後,看見自己失控的生活,決定要在一年內,一個月讀一本勵志書,執行勵志書裡的內容來個絕地大改造,改造的人是「自己」,展開一場探索自己之旅。故事節奏輕快,內容爆笑令人噴飯,穿插一些毋湯卻又不失感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Thumbnail
《朗夜》是一部充滿愛與痛苦的小說,描述了從曾祖母到主角知妍的四代女性所遭遇的痛苦。故事中透過母女間的對話和理解,呈現了一個關於愛與修復的故事。透過對話和互相理解,四位女性在不同的時代和環境中面對著相似的痛苦和困境。故事充滿溫柔細膩的文字,帶給讀者安慰和力量。
Thumbnail
本文討論體制外教育的方法和目標,以及博物館和公民科學體驗的重要性。透過提高學生對新知的渴望,期望他們能主動探索新事物並發展出具邏輯性與批判性的科學性思考。除了博物館外,也介紹了公民科學活動和科學節等活動方式。
Thumbnail
雅歌這卷奇妙的書,用極為美麗的詩意發表,來描述愛基督的信徒,一生追求的歷程。自始至終全是愛情故事,還非常的區折離奇!從受吸引到完全的成熟歷經數個階段,而這些階段並非只經歷一次,乃是不斷的循環,每次都更高更深,沒有窮盡的一天,也沒有什麼經歷可以超越這段文字,直到脫離肉身的一天。 我想若任何人理解
Thumbnail
「神看見此景時,祂並沒有允許他們,而是使他們瞎眼,混亂他們的語言,並將他們變成他們所見。」 這是在大學一堂小說課上的期中作業,課題是要求我們運用某首歌去詮釋一段過往。 它也是我為我自己青春的告解,謹以此獻給那些徬徨在人際間疏離感的人們。
Thumbnail
路得記以簡短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忠誠的外邦兒媳因對婆婆的信任與愛,使自己佔據了聖經裡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這篇文章探討了電影與神的關係,強調了活出神的義的重要性,並鼓勵通過電影向全球觀眾訴說神的義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