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暗洋暗澳的傳說真的毫無根據嗎?其實「暗洋」或「暗澳」真的在臺灣的東北方,只不過距離數千公里而已。而紅毛人試圖訪問暗洋暗澳,也真有其事。這個傳說的原型,其實來自1596年荷蘭航海家威廉‧巴倫支(Willem Barents)的第三次北極探險。這三次的探險都無功而返,第三次甚至船隻擱淺,被迫在北極過冬,巴倫支也在返航途中去世。歷劫歸來的隨行作家Gerrit de Veer後來出版《三次經東北方前往Cathay 和China 航海實紀》,使巴倫支成為荷蘭建國史上,為尋找通往東方的航道而壯烈犧牲的英雄人物。這樣的英雄傳說,進入十七世紀起就在各國的商人、水手間流傳,最後竟然被季麒光記下,收入了《臺灣府志》,被人誤讀成台灣東北方的異域傳說。
暗洋暗澳在哪裡
首先,我們先看看暗洋暗澳在近代初期歐洲人的地理觀裡,為在地球的哪個位置。我們先看1570年法蘭德斯(今比利時)製圖家Abraham Ortelius出版的《世界舞台》(Theatrum Orbis Terrarum)這張在東西文化交流史上影響深遠的世界地圖。
在這張地圖的左上角,也就是北美洲接近北極圈紅線的地方,有個地名叫作Anian,隔著分隔半球的海峽與東北亞洲對望。這個Anian如果拆成An-和-ian,官話的發音就是「暗洋」。別忘記季麒光是說官話的諸羅知縣,他來記音,將Anian記成「暗洋」是相當有可能的事。至於「暗澳」,則可能是Anian轉寫成葡萄牙語時變成Anião,再被轉寫成漢字的結果。其實當時還沒有歐洲人來過此地,宣稱看過分隔亞洲和美洲的海峽的人,其證言都被認為誇大不實。但即使充滿不確定性,當時歐洲人普遍相信亞洲和美洲之間有海峽分隔兩岸,此海峽可以聯絡北極海和太平洋,並用北美洲一側的地名命名為「暗洋海峽」(Estrecho de Anian)。
1594年荷蘭人第一次嘗試探險東北航道。巴倫支擔任領航員的船嘗試繞過新地島北端,但無法突破冰層,又屢遭北極熊襲擊,結果被迫返航。同時出發的另外兩艘船則成功穿越Weygates海峽,據當時在船上擔任商務官的知名作家Jan Huygen van Linschoten宣稱,他們抵達鄂畢河口,離西伯利亞北端已經不遠,只是因為太晚出發,所以錯過繼續前行的時機。其實Linschoten想得太樂觀了,鄂畢河口離西伯利亞北端還有1000公里,離白令海峽3500公里,更別說小冰期的海冰了。
這段奇蹟般的巧遇可以對應到暗洋暗澳傳說中的「次年再復至」,而且史實比起傳說有更好的結局。至少他們還能回到荷蘭,述說這場九死一生的航程。而壯志未酬身先死的巴倫支,也在Gerrit de Veer的筆下成為荷蘭的民族英雄。他曾經航行的那片海洋,也被命名為「巴倫支海」。
不過就在他們回到荷蘭之前,Cornelis de Houtman率領的船已經成功抵達印尼,取得香料,並於1597年8月返抵荷蘭,讓荷蘭人有信心繞過非洲好望角,挑戰已然衰弱的葡萄牙勢力,直接與亞洲貿易,最後促成了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02年成立,開啟荷蘭的黃金時代。
說故事的人
說故事的方法有很多種,生花妙筆的Gerrit de Veer選擇用寫書的方法,將荷蘭人三次北極航海尋找東北航道的故事記下來,留傳給後世。但我們在《臺灣府志》中看到的暗洋暗澳傳說,顯然已經被口頭傳述多次,失去眾多細節,僅留下最精采片段的口傳文學。那我們就要問,是誰在十七世紀講述這些故事,最後才會在十七世紀末被季麒光採集到呢?
其中一個可能的傳播者,就是第三次航海中,被領航員巴倫支的巨大身影給遮住的船長Jacob van Heemskerk。這位在北極航海中影薄的船長,在Houtman成功從亞洲返航的次年就開始繞過好望角航向東印度的事業。他在東印度幹過最大的事蹟,就是在1603年於馬六甲海峽截獲葡萄牙船Santa Catharina號。1604年,Jacob van Heemskerk帶著巨大的戰利品回到荷蘭,個人獲得的豐富的獎賞,但戰利品的正當性卻引發了一些問題,葡萄牙方面也要求歸還該船的貨品。為了合理化這場掠奪行為,荷蘭東印度公司請來年輕的法學家格勞秀斯(Grotius)為他們辯護。格勞秀斯為這場官司所寫的答辯後來變成了著名的《海洋自由論》,為荷蘭的海權擴張提供了法律基礎。
在亞洲大顯身手的船長Jacob van Heemskerk,會不會在閒暇時間向船員講述他在北極九死一生的經歷呢?雖然沒有直接的文獻證明,但卻是個很有可能的推測。畢竟,他所率領的船進行的第三次東北航道探險故事,最後以暗洋暗澳傳說的形式流傳到台灣,被季麒光記下,最後收入《臺灣府志》,成為清代台灣眾多的異域傳說之一。
話說回來,1597年荷蘭人留在新地島東北角的保命屋,其遺址在1871年被挪威獵人發現,並將遺物送回荷蘭,現在於阿姆斯特丹荷蘭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展示。遺物中有一本西班牙教士Juan González de Mendoza的《大中國帝國史》荷蘭文版。他們帶對書了,這是十六世紀末歐洲對中國最詳細的介紹。如果他們成功抵達亞洲,這本書必然會派上用場。可惜即使是在地球暖化的二十一世紀,繞經西伯利亞外海的東北航道,或是繞經加拿大北岸的西北航道,都還是一般商船難以突破的航道。但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說,或許北極海航線永遠不要被開發,才是讓人類一直把歷史上的英雄故事流傳下去的正確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