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系刊(也許不會有用),如果要寫論文或練排版的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新一期的系刊(vol.5, March)出版了,這次談及了校外交換的經驗。傑克啊傑克的建築週海報設計說明也排了進這期版面,讀了後或許會對設計思路有多一些心得。

為什麼要寫系刊?形而上的先不談,書寫是個整理思路的過程,若無書寫,一個字一個字地按部就班地敘述說明,腦中的閃電真的會把腦漿給攪成漿糊。除了黏牢圖版外,一團漿糊是沒辦法在台上條理分明的解釋自己設計的。
因而,為了整理設計思路,為了整理研究過程與發現,書寫一直都是必要(而且經濟,更省時)的手段。
另外,為了將思路清楚明瞭地呈現給讀者,排出明快扎實的系刊版面也直接有助於製作設計圖說的經驗累積。
一如即將在4月8日大二大三正圖日出刊的快報(vol. 6)
不練習就不會進步,這是系刊所能給予各位編輯者的經驗。
為了練習,也為了實際地累積跨界能力,查閱並獲取相關的實務知識也是必要。為此,在本島的書店文具店看到了「特輯:文字排印再入門」的副標題二話不說拿了就結帳了(其實是回了小島後再網路購買免得行李太重)。
這本雜誌將會存在系學會書架上,供所有系刊編輯,包括新生手冊製作群,以及任何希望能增進排版能力的同學取閱。
編寫系刊算是設計功課之外的雜事(吧?),也稍嫌古板了些(了嗎?)。不過就邏輯的訓練、版面的直覺,也許不會有用,但早晚也許也會有些幫助的。
歡迎加入系刊作者與編輯。
avatar-img
149會員
690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混凝土配比設計應該是每個公共工程都會遇到的一環節,係確認營造廠所委託的混凝土廠之後出料預絆的混凝土可以達到當初建築結構圖所規定的設計強度,也稱「試拌。」
效果圖在建築領域是表現設計特點的重要手段之一,也許基本圖面才是建築設計的關鍵,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具有三維空間感的畫面才是最好理解的。
嗯嗯,懂了懂了。交換就是醬,沒有乾乾,是吧? 系刊內容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像這期的交換生經驗,連坐擁書城的我在二手書店店貓刀疤老吳都讀到不捨釋卷呢! 除此之外,墊便當泡麵也很好用。趕圖期間就靠系刊了。這麼好的刊物哪裡買啊?系學會同樣在地下室跟大家一起拼7日收圖呢(哭哭,連假趕圖才是王道啊)。
拿高粱酒當獎盃是很有哏。
稱之為疊砌顧名思義就是一層一層疊起來的構造方式。《營造法與施工》裡說明一層一層的用語是「皮」(1991年增訂版,4.3.2。頁226),是通用語。至於何時開始用這詞彙倒是不知道,技職系統應該會知道。 在4.3.4節,砌磚應注意事項中提到:「磚牆之每皮砌造須絕對水平,牆面必須垂直」,這麼要求的原因是:
混凝土配比設計應該是每個公共工程都會遇到的一環節,係確認營造廠所委託的混凝土廠之後出料預絆的混凝土可以達到當初建築結構圖所規定的設計強度,也稱「試拌。」
效果圖在建築領域是表現設計特點的重要手段之一,也許基本圖面才是建築設計的關鍵,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具有三維空間感的畫面才是最好理解的。
嗯嗯,懂了懂了。交換就是醬,沒有乾乾,是吧? 系刊內容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像這期的交換生經驗,連坐擁書城的我在二手書店店貓刀疤老吳都讀到不捨釋卷呢! 除此之外,墊便當泡麵也很好用。趕圖期間就靠系刊了。這麼好的刊物哪裡買啊?系學會同樣在地下室跟大家一起拼7日收圖呢(哭哭,連假趕圖才是王道啊)。
拿高粱酒當獎盃是很有哏。
稱之為疊砌顧名思義就是一層一層疊起來的構造方式。《營造法與施工》裡說明一層一層的用語是「皮」(1991年增訂版,4.3.2。頁226),是通用語。至於何時開始用這詞彙倒是不知道,技職系統應該會知道。 在4.3.4節,砌磚應注意事項中提到:「磚牆之每皮砌造須絕對水平,牆面必須垂直」,這麼要求的原因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改稿真的不是一件需要太多情緒的事,把錯的挑出來、改掉,就這麼簡單!很少有什麼「大錯」需要去爭執誰對誰錯。不過真的滿多時候鬼遮眼或是偶爾真的會發生某種「明明前一版是對的,這一版居然是錯的」的鬼故事,把問題找出來解決就好!
Thumbnail
作為創作者,我有很多難以啟齒的惡習。懶得寫大綱,討厭修稿,喜歡拖稿,怠惰於考據,以及—— 實在是,不會做田調呀...... 田調是什麼呢?因為我不是專業的研究者,所以這邊節錄CCC追漫台所下的定義: 田野調查,不是真的進入田地野外,而是泛指走出書桌前,到真實的生活場域中參與觀察研究
1. 大綱 先寫大綱, 目次結構先訂下來, 寫大綱才是最難的, 怎麼安排才有邏輯 起:誕生緣由, 開頭, 告訴大家要談什麼 承:發起年份, 延伸闡述, 舉例等 轉:web2 & web3差異, 回頭講細節 合:設計理念 (可以請GPT寫大綱, 再照著大綱把內容一一生成, 但沒有自己做,
Thumbnail
前陣子被鼓催開手工書的課,我一開始是抗拒的,畢竟網路資源很多,好像不用勞師動眾到開課的程度。 我在猶豫不決時,回想起在研究所上過3學分手工書(Book Art)的課,於是認真回想了一下:「到底有沒有幫助?」 結論是「有」,以及一定要整理起來分享給大家手工書課對我產生幫助的原因: (A) 手工
只寫給自己看的企畫書 關於小說的企畫書,一開始先是腦中有想法後,在開始寫企劃書與小說,接著設定故事的大綱與事件的內容,有感覺的話就先寫出來,還有小事件的思考,再來是人物角色設定的關係圖以及角色的設定,事件的時間等等,每個時間線都很清楚的話,更能知道怎麼做,怎麼去寫。
據我的觀察,一個有強烈企圖心又有組稿和撰稿能力的編輯,在離開出版社以後,他們多半會嚐試編纂或編譯工作,以此克服眼高手低的困境。與此同時,如果真能實現意到筆到如意所至的話,那麼這位編書高手其實力已不遜於普通的作家了。   毋需贅言,這種說法只是普通常識,不過,我知道好鬥和投機者仍要提出反駁的。文友
10年前,開設獨立出版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尋找適合的美編,則是當務之急。經由好友的引介,終於找到了。結果設計稿一拖,就是三個月。每天早上起床,趕緊打開電腦,期待來信交稿。後來,發現知名美編大多接大出版社的案件,想來想去,我也不好意思盯人催稿,畢竟人家是靠這行吃飯。 最後他終於完稿了,書
Thumbnail
  諸君。   寫大綱,實在是一件非常非常麻煩的事情啊......   小說家平常是如何工作的呢,平平淡淡、日復一日?可以這麼說,其中,大綱是幾乎每一位小說家寫作時都會借助的工具之一。   文字必然包含「內容」,因此每一個說書人勢必需要事先知道自己想表達的事物,才能將故事寫出來。
Thumbnail
雖說很多事看起來「真的是基礎」,但總是會被忽略!這些事不是擺爛覺得不用講、不需要要求、反正做得出來就不用學新的東西⋯⋯為什麼多數人寧可用錯的方法、花很多時間在那些明明有更好的方法「做得出來就好了」的工作模式裡?而不想要花多一點時間學習和溝通好工作的流程?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會嘲笑我們國家竟有這麼多過剩的書籍。可是,如果我還年輕有幹勁,我會選擇當編輯,從事出版事業。我們有責任讓智慧一直延續下去,絕對不可以把它當作炒熱門,卻罔顧良心的工作,因為那些粗製濫造的新書對於世界文學的危害程度,可能要遠大過戰爭帶來的後患。」~赫曼.赫塞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改稿真的不是一件需要太多情緒的事,把錯的挑出來、改掉,就這麼簡單!很少有什麼「大錯」需要去爭執誰對誰錯。不過真的滿多時候鬼遮眼或是偶爾真的會發生某種「明明前一版是對的,這一版居然是錯的」的鬼故事,把問題找出來解決就好!
Thumbnail
作為創作者,我有很多難以啟齒的惡習。懶得寫大綱,討厭修稿,喜歡拖稿,怠惰於考據,以及—— 實在是,不會做田調呀...... 田調是什麼呢?因為我不是專業的研究者,所以這邊節錄CCC追漫台所下的定義: 田野調查,不是真的進入田地野外,而是泛指走出書桌前,到真實的生活場域中參與觀察研究
1. 大綱 先寫大綱, 目次結構先訂下來, 寫大綱才是最難的, 怎麼安排才有邏輯 起:誕生緣由, 開頭, 告訴大家要談什麼 承:發起年份, 延伸闡述, 舉例等 轉:web2 & web3差異, 回頭講細節 合:設計理念 (可以請GPT寫大綱, 再照著大綱把內容一一生成, 但沒有自己做,
Thumbnail
前陣子被鼓催開手工書的課,我一開始是抗拒的,畢竟網路資源很多,好像不用勞師動眾到開課的程度。 我在猶豫不決時,回想起在研究所上過3學分手工書(Book Art)的課,於是認真回想了一下:「到底有沒有幫助?」 結論是「有」,以及一定要整理起來分享給大家手工書課對我產生幫助的原因: (A) 手工
只寫給自己看的企畫書 關於小說的企畫書,一開始先是腦中有想法後,在開始寫企劃書與小說,接著設定故事的大綱與事件的內容,有感覺的話就先寫出來,還有小事件的思考,再來是人物角色設定的關係圖以及角色的設定,事件的時間等等,每個時間線都很清楚的話,更能知道怎麼做,怎麼去寫。
據我的觀察,一個有強烈企圖心又有組稿和撰稿能力的編輯,在離開出版社以後,他們多半會嚐試編纂或編譯工作,以此克服眼高手低的困境。與此同時,如果真能實現意到筆到如意所至的話,那麼這位編書高手其實力已不遜於普通的作家了。   毋需贅言,這種說法只是普通常識,不過,我知道好鬥和投機者仍要提出反駁的。文友
10年前,開設獨立出版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尋找適合的美編,則是當務之急。經由好友的引介,終於找到了。結果設計稿一拖,就是三個月。每天早上起床,趕緊打開電腦,期待來信交稿。後來,發現知名美編大多接大出版社的案件,想來想去,我也不好意思盯人催稿,畢竟人家是靠這行吃飯。 最後他終於完稿了,書
Thumbnail
  諸君。   寫大綱,實在是一件非常非常麻煩的事情啊......   小說家平常是如何工作的呢,平平淡淡、日復一日?可以這麼說,其中,大綱是幾乎每一位小說家寫作時都會借助的工具之一。   文字必然包含「內容」,因此每一個說書人勢必需要事先知道自己想表達的事物,才能將故事寫出來。
Thumbnail
雖說很多事看起來「真的是基礎」,但總是會被忽略!這些事不是擺爛覺得不用講、不需要要求、反正做得出來就不用學新的東西⋯⋯為什麼多數人寧可用錯的方法、花很多時間在那些明明有更好的方法「做得出來就好了」的工作模式裡?而不想要花多一點時間學習和溝通好工作的流程?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會嘲笑我們國家竟有這麼多過剩的書籍。可是,如果我還年輕有幹勁,我會選擇當編輯,從事出版事業。我們有責任讓智慧一直延續下去,絕對不可以把它當作炒熱門,卻罔顧良心的工作,因為那些粗製濫造的新書對於世界文學的危害程度,可能要遠大過戰爭帶來的後患。」~赫曼.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