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5/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影筆記:關鍵少數

以1960年代,美國與蘇聯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為背景,講述三位非裔美國女性工程師,如何在性別與種族歧視之下,為美國太空總署(NASA)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並成功讓約翰葛倫成為首位進入地球軌道的美國太空人。
整部電影其實是以較為詼諧、幽默的手法,揭露出在現代這個年代難以想像,簡直不可思議,但在60年代卻是凱薩琳強森、桃樂斯范恩、瑪莉傑克森三位主角等非裔美國人,每日的生活當中所必須面對的日常,諸如:上廁所、喝咖啡、圖書館借書、工作場域,甚至是接受教育種種我們早已習以為常,每個人都會面臨且經歷的小事,在60年代其實都充滿著隔離與歧視,並突顯著白人那自視甚高的高傲姿態(雖然也有像凱薩琳強森的主管─艾爾‧哈里遜那種只看實力,不論膚色與性別的人,但終究只是少數中的少數),在在讓人看了為之氣結。
面對這樣的不公不義,有人選擇起身抗議、爭取這些生而為人的基本權利;有人則選擇了以實力證明自己的能力,以及那些本該擁有的權利,在那個科技風起雲湧、日新月異的年代裡,看見就算是進步與創新如NASA的地方,竟然也有著性別不平等與玻璃天花板、而種族歧視仍然橫行的情形時,也讓人不禁感嘆究竟是科技進步得太快,還是舊有的觀念太過根深蒂固?
然而,就算是到了遠比60年代還要進步,觀念也改變許多的現代社會中,我們仍然能看見許多不平等與歧視的情況,諸如:外籍移工、新住民、遊民,以致於當今最為火熱的同性戀議題,其實都使人看見了不管科技多麼進步與便利,甚至一再超乎人類的的想像,只要舊有的觀念依然固守、依然不願學習以較為開放、包容的態度接受、接納,並且認同這些人亦是社會的一份子時,那麼,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批評60年代NASA,以致整個美國對於黑人的過錯?
以古喻今,是要我們面對過去的歷史、改善過去的錯誤,並使此類的情形不再發生,且學會尊重每一個人,但看看我們現今所處的社會之中,便能得知人類其實一直在重蹈覆轍,只是面對的角色、對象、事情不同罷了。
就拿婚姻平權與同性相戀的人權來說好了,雖然不是每個人能在一時之間,坦開心胸的支持,或是就算支持,也不免在心中對於這樣的現象有些疑慮與抗拒,可這就是一個轉變的過程中所會面對的情形,畢竟,千百年來對於同性戀我們都是以較為隱晦、避而不談的態度,去假裝、去忽略這一天性的存在。
因此,當現在終於有人正視且提出討論時,要在一夕間全盤接受與認同是有些困難的這點,並非錯誤,也並非無法諒解的事情。問題是難以瞬間接受不代表可以謾罵、可以抹黑,可以漫天鋪地、無所不用其極的方法區汙衊這天性上的事實,或是以疾病的方式論之。
因為相愛是生每個人的權利,正如同60年代的凱薩琳強森、桃樂斯范恩、瑪莉傑克森等非裔美國人一般,不管是天生性向還是種族膚色,只要是人,便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便值得擁有這些生之為人的權利。
而不是用盡一切方式去區分「白人」與「黑人」;「異性戀」與「同性戀」的不同,要是這樣做,那我們不也是在複製過去的錯誤,以及那無所不在的歧視?
既然歷史已經發生,電影也告訴了我們那時代的錯誤,所以哪怕整個社會絕大部分的人、大部分的觀念依然守舊、依然故步自封地不願面對,可只要有一個人願意面對,甚至與之改變時,那從60年代抑或更早以前的「歧視」行為,便能隨著時間一天天地消逝,不是嗎?
至少,在這部電影之後,我如此期盼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