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如何讓一家政府關門?

在大多數的台灣人的印象中,政府除了週休二日以外,上班時間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始終「開門」營業。政府一直都在,只要在上班時間拜訪,戶政事務所辦公室的燈必然會點著。
地球另一端的美國卻不是如此。
▲ 受到美國政府關門事件影響的民眾舉牌抗議 圖片來源
▲ 受到美國政府關門事件影響的民眾舉牌抗議 圖片來源
政府:「抱歉,今天起我們不營業」
從 2018/12/22 起,美國政府正式關門,或是新聞媒體常用的 「#Shutdown」。等等,這是什麼意思? 川普不用上班了嗎? 在中東作戰的美軍可以收行李回家了嗎? 最後是關鍵問題—「台灣政府會關門嗎?」

這篇文章為你解答。

對於政府關門,大部分台灣人的問題會有這四項,我們就來一一解答。

Q1: 為什麼美國政府會關門?

Q2: 關門後會發生什麼事? 誰要放無薪假?

Q3:川普和國會爭執的結果是......?

Q4: 台灣政府會關門嗎?

Q1:為什麼美國政府會關門?

首先,我們得請出法國的老政治學家--孟德斯鳩。他所設計的三權分立系統,是現在美國政府的起源。
行政、立法、司法,是三權分立的基本構成元素,總統是行政權的代表;參、眾議院是立法權的代表,法院是司法權的代表,各個權力之間彼此分立而相互制衡。行政權 (政府),在新的會計年度開始前,向立法權(國會)提交新年度的預算書。在國會審核通過、送交總統簽字之後,生效成為法案,政府才能合法的徵稅、舉債。
▲ 三權分立架構中,政府 (行政權) 的預算必須經過 國會 (立法權) 的審查 (作者自繪)
美國政府的會計年度從今年的 10/1 到明年的 9/30 。在 10/1 之前,國會必須通過 12 項撥款的法案並送交總統簽字生效。截至 2018/10/1 ,國會只有通過了 5 項撥款法案。一直到 12/22 政府正式關門為止,政府依靠國會不斷通過的「持續法案」獲取經費。同時國會也不斷針對未通過的 7 項法案進行談判。
看似完美運作的循環,怎麼突然間中斷呢? 原來是川普放話,新的「持續法案」要獲得他的簽字,必須包含 57 億築牆預算,否則他不願簽名。國會因而陷入談判,最終失敗,政府沒有預算營業,只好關門。

Q2:關門後會發生沒麼事?

聯邦的業務具體來說分成「核心業務」和「非核心業務」。政府停擺的時候,「非核心業務」的聯邦雇員會優先放無薪假。
「核心業務」和「非核心業務」的區分各個單位不一樣,通常社會秩序維護人員會列入「核心業務」而支薪。因此,在海外駐紮作戰的美軍並不會因關門而撤退,情治單位也相同。但是實際上仍要看各單位詳細的內容規定,不同的單位被歸類為「非核心業務」的員工比例也會不一樣。
有趣的是,技術性上政府會採取「華盛頓公園症候群」策略,讓教師、圖書館、觀光景點......這類受民眾歡迎、也貼近民眾生活的服務都會被優先暫停,讓民眾感受到「政府」重要性,也更迅速累積民怨形成輿論壓力。因此,政府關門事件中第一波「受害」名單多會包括美國各大國家公園、觀光景點,至少都會減少服務甚至關門。
▲ 佛羅里達州的大沼澤地國家公園受到政府關門影響,被迫休園。 圖片來源

Q3: 川普和國會爭執的結果是......?

川普與國會談判失敗後,2/15 簽署了一份不包含築牆預算的預算案,確保政府會繼續開業服務。同時,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繞過國會的審查動用緊急國防預算作為築牆經費。
這份明顯不受民意支持的行政命令也迅速結束,美國的眾議院、參議院也先後在 2/26 和 3/14 否定了川普的緊急狀態。目前美國政府維持政府正常運作,而川普仍受制於國會的決定,無法取得想要的築牆預算。

Q4:台灣的政府會關門嗎?

不會,台灣的預算法裡面規定如果新年度的預算還沒有通過,政府可以「暫時」依照去年度的預算書執行,從法律上避免政府關門的可能性。(註) 預算法第 55 條、第 88 條
制度設計本身就有好有壞。「預算沿用」好處是避免了美式「政府關門」的問題;壞處是「預算審查」是立法權監督行政權的一部分,「預算沿用」就好比立法權放棄對行政權的監督。
責任編輯:廖盛平 核稿編輯:張軒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