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事革命》革命是為了言說,開口閉口談「月經」
方格精選

《月事革命》革命是為了言說,開口閉口談「月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月事革命》得到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紀錄一群女性在印度製造衛生棉並進行販售的故事。電影一開始,訪問者訪談了一連串的人,有男有女,問他們知不知道月經是什麼。結果是,知道的人害羞尷尬地不願意解釋,甚至連將「月經」2字說出口都不自在;也有不知道的人以為那是一種疾病。這反映了整個社會文化,將「月經」剔除在語言之外,即使能被意識到,也無法透過語言來表述。這造成的結果就是,月經容易被神秘化,或汙衊化。

這造成的另一個現象,就是語言的代換。譬如片中就有把「衛生棉」說成「尿布」來還它清白的意思在。不過被還清白的是那塊布,而遠遠不是跟它緊密相連的經血,也不是有月經的女性。以上種種,都跟父權體系造成女性在知識的獲得跟傳遞上的困難有關。有些關於女性的事,還是要女性自己來做。這不是指女性跟男性的對立,而是跟解放程度有關,畢竟有些女性的觀念,確實就還是父權社會的幫兇。

片中有一位想當警察的女性,想當警察的原因是:這樣就不必結婚了。在考慮個人成就、自我實現之前,她先想到的是不用結婚,因為沒有自由,所有個人目標都沒得談。(這邊當然不是指所有婚姻都沒自由^^)

另一個我覺得有趣的部分,片中一位老婦在介紹她們自製的便宜又實用但外觀不太美觀的衛生棉時,形容衛生棉是其貌不揚的男人——雖然不好看,但能力很強。這裡面存有「性」的意思在,衛生棉跟男人,在這裡都被想成跟女性的陰道有關。好用的衛生棉就像厲害的男人,能夠滿足女性的需求。背後的意義是,月經來的時候靠衛生棉;其他時候得靠男人——來滿足陰道的需求。這是把女性想像成得靠男性才能有性滿足。這種類比也許能讓人快速體會,但就不太恰當。

拉回來還是講一下,這部片的宗旨是要宣傳推廣讓衛生棉在世界各地都能普及,並且讓在地的婦女透過製造及販售衛生棉,能夠經濟獨立。這邊附上他們的網站https://www.thepadproject.org,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進去查看資訊,或捐款贊助他們。

raw-image


avatar-img
蔡翔宇的沙龍
36會員
107內容數
電影是什麼? 電影的記憶、電影的未來、電影的空間、電影的啟示、電影的事件、電影的真實、電影的謊言、電影的模樣、電影的愛與死 看電影的人是一獨特的物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蔡翔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剛看完《百年孤寂》的緣故,在看紀錄片《馬奎斯如何成為馬奎斯》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將馬奎斯的成長過程拿來跟《百年孤寂》的內容對照,想要找到相似可以互相參照的部分,想要看到馬奎斯的生長環境是如何影響他寫作的。
    《痛苦與榮耀》有一個我認為極其驚人的結局,這個結局改變、推翻了我從電影開頭一路看下來的認知與理解。
《出走巴黎》的導演那達夫拉匹選擇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族群的故事,值得我們為他喝采。試想有一天,你說著自己的語言卻沒人聽得懂,你只能以敵人的語言來做溝通,你願意嗎?
我只想說,如果有些人(不論性別)能夠運用自己的優勢滿足自己也撫慰他人,社會上的其他人憑什麼強加道德上的譴責在他們身上?還有這部片是輔15級而不是限制級,太棒了,我對台灣的分級制度還是有信心的,這部片最適合青少年看了。
    作為安妮華達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在她過世後首次上映具有特別的意義,尤其當這部電影的內容幾乎重新梳理了安妮華達一路以來的創作觀念、脈絡,乃至生活上的各個面向。也因此,這部電影多了告別與緬懷的層面,再也無法單純只從電影的內容來看,觀看電影的情緒與感動無法分割於我們對安妮華達的想念與感懷。
    《江邊旅館》有2條故事線,其中之一是一位詩人父親和他2位兒子的關係,另一邊則是一位剛失戀的女子跟來探訪她的朋友。2邊的接觸不多,只透過詩人父親的角色偶爾碰觸,然而2邊就像被某種神祕連結牽繫在一起般,在情緒上竟然相互影響、彼此感染。
    因為剛看完《百年孤寂》的緣故,在看紀錄片《馬奎斯如何成為馬奎斯》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將馬奎斯的成長過程拿來跟《百年孤寂》的內容對照,想要找到相似可以互相參照的部分,想要看到馬奎斯的生長環境是如何影響他寫作的。
    《痛苦與榮耀》有一個我認為極其驚人的結局,這個結局改變、推翻了我從電影開頭一路看下來的認知與理解。
《出走巴黎》的導演那達夫拉匹選擇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族群的故事,值得我們為他喝采。試想有一天,你說著自己的語言卻沒人聽得懂,你只能以敵人的語言來做溝通,你願意嗎?
我只想說,如果有些人(不論性別)能夠運用自己的優勢滿足自己也撫慰他人,社會上的其他人憑什麼強加道德上的譴責在他們身上?還有這部片是輔15級而不是限制級,太棒了,我對台灣的分級制度還是有信心的,這部片最適合青少年看了。
    作為安妮華達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在她過世後首次上映具有特別的意義,尤其當這部電影的內容幾乎重新梳理了安妮華達一路以來的創作觀念、脈絡,乃至生活上的各個面向。也因此,這部電影多了告別與緬懷的層面,再也無法單純只從電影的內容來看,觀看電影的情緒與感動無法分割於我們對安妮華達的想念與感懷。
    《江邊旅館》有2條故事線,其中之一是一位詩人父親和他2位兒子的關係,另一邊則是一位剛失戀的女子跟來探訪她的朋友。2邊的接觸不多,只透過詩人父親的角色偶爾碰觸,然而2邊就像被某種神祕連結牽繫在一起般,在情緒上竟然相互影響、彼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