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馬奎斯如何成為馬奎斯》文學大師的養成

2019/08/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剛看完《百年孤寂》的緣故,在看紀錄片《馬奎斯如何成為馬奎斯》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將馬奎斯的成長過程拿來跟《百年孤寂》的內容對照,想要找到相似可以互相參照的部分,想要看到馬奎斯的生長環境是如何影響他寫作的。
於是我就特別注意到了紀錄片中提及了,馬奎斯童年時期父母的缺席,他是由祖父母帶大的。而跟祖父母相處的經驗,對馬奎斯的寫作有重大的影響。馬奎斯的祖母活在一個充滿迷信、鬼魂、幻影的世界,人死掉了還會以鬼魂的方式繼續存在,生活中發生的總總事情往往都代表、預兆著其他事情的發生,像是片中提到馬奎斯的祖母會這樣說:「別在家裡開傘,那會害家中有人死掉。」反映了馬奎斯的祖母活在一個前現代的世界中,而這當然就影響了馬奎斯小說中的世界觀,成為他日後書寫魔幻寫實小說的重要基礎。而他的祖父,原是一名軍人,參與過大大小小的內戰戰役,退休後卻一直等不到當初政府為了讓士兵們賣命而承諾的大筆退休金,這樣的描述,我們也可以直接在《百年孤寂》中看到,尤其是在其中一位重要的主角奧雷里亞諾・波恩地亞上校身上看到。這樣2種來自祖父母間的傳承,一種是充滿迷信的古老觀念,一種是哥倫比亞境內彷彿沒有盡頭的內戰與造成的創傷,當然對童年時期的馬奎斯造成重大的影響與改變。
電影以許多人串流訪談,搭配上歷史影像的方式,為我們簡要的概述了馬奎斯的一生。並不特別注重在文學的美學成就與理論建構上,反而著重在馬奎斯從學生時期到成為記者與作家的生活歷程,也談了相當多的政治情勢、國際走向的變化如何對馬奎斯的生活造成影響,以及馬奎斯如何看待這些事件。譬如片中提到馬奎斯曾經到訪蘇聯,並失望地紀錄下當時的所見所聞。片中並沒有多做解釋,但熟悉歷史的觀眾會知道,在二戰過後的那個時期,許多歐美的左翼知識份子對蘇聯的共產體制帶有近乎神話崇拜的幻想,他們認定那才是好的、正確的生活方式,相對的,資本主義是骯髒、注定要被消滅的體制。拉美的情況也是如此,當時的拉美受夠了美國資本主義的層層剝削,反美情緒高漲,自然而然就對美國最大的敵人──蘇聯,產生了莫名的好感。於是乎,當馬奎斯抵達蘇聯,以見證之筆寫下當地人民的生活時,看見了當地人民的生活不如想像中美好,甚至當地人民活在極度窮苦、不自由的環境底下,就算他曾經對蘇聯有什麼美好想像,這個時候也完全破滅了。
另外,電影中也花了不少篇幅探討馬奎斯跟古巴、古巴革命、卡斯楚領導的古巴政權複雜而曖昧的關係,這中間包含了友誼、公平正義之間的權衡,也讓馬奎斯跟部分的朋友撕破臉,成為馬奎斯一生最大的爭議。
回到跟文學較為相關的部分,紀錄片中呈現了馬奎斯領取諾貝爾文學獎後開心手舞足蹈的畫面,當然,馬奎斯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不需要透過諾貝爾獎來證明。紀錄片中提及了另外2件事,在馬奎斯剛開始創作時,曾將作品投稿到報紙副刊上,報紙不僅刊登了,編輯還另外刊登了一則短文希望讀者「關注這位初出茅廬的無名作家」,你可以想像這對一個剛開始寫作的新手是多麼大的激勵與讚美。但不久後,馬奎斯打算出版第一本小說時,卻怎麼也找不到出版社願意替他出版,你也可以想像,這對馬奎斯是多麼大的打擊。這2件事情,對於讓馬奎斯是如何成為馬奎斯的,比起他有沒有得諾貝爾獎來得重要多了吧。
【註】
文中提及的《百年孤寂》角色名,來自2018年皇冠出版版本的翻譯用法。
《百年孤寂》(皇冠,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蔡翔宇
蔡翔宇
影迷、書迷,現就讀北藝大電影創作碩士班編劇組,金馬影展第五屆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ilmspecies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