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剛看完《百年孤寂》的緣故,在看紀錄片《馬奎斯如何成為馬奎斯》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將馬奎斯的成長過程拿來跟《百年孤寂》的內容對照,想要找到相似可以互相參照的部分,想要看到馬奎斯的生長環境是如何影響他寫作的。
於是我就特別注意到了紀錄片中提及了,馬奎斯童年時期父母的缺席,他是由祖父母帶大的。而跟祖父母相處的經驗,對馬奎斯的寫作有重大的影響。馬奎斯的祖母活在一個充滿迷信、鬼魂、幻影的世界,人死掉了還會以鬼魂的方式繼續存在,生活中發生的總總事情往往都代表、預兆著其他事情的發生,像是片中提到馬奎斯的祖母會這樣說:「別在家裡開傘,那會害家中有人死掉。」反映了馬奎斯的祖母活在一個前現代的世界中,而這當然就影響了馬奎斯小說中的世界觀,成為他日後書寫魔幻寫實小說的重要基礎。而他的祖父,原是一名軍人,參與過大大小小的內戰戰役,退休後卻一直等不到當初政府為了讓士兵們賣命而承諾的大筆退休金,這樣的描述,我們也可以直接在《百年孤寂》中看到,尤其是在其中一位重要的主角奧雷里亞諾・波恩地亞上校身上看到。這樣2種來自祖父母間的傳承,一種是充滿迷信的古老觀念,一種是哥倫比亞境內彷彿沒有盡頭的內戰與造成的創傷,當然對童年時期的馬奎斯造成重大的影響與改變。

另外,電影中也花了不少篇幅探討馬奎斯跟古巴、古巴革命、卡斯楚領導的古巴政權複雜而曖昧的關係,這中間包含了友誼、公平正義之間的權衡,也讓馬奎斯跟部分的朋友撕破臉,成為馬奎斯一生最大的爭議。
回到跟文學較為相關的部分,紀錄片中呈現了馬奎斯領取諾貝爾文學獎後開心手舞足蹈的畫面,當然,馬奎斯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不需要透過諾貝爾獎來證明。紀錄片中提及了另外2件事,在馬奎斯剛開始創作時,曾將作品投稿到報紙副刊上,報紙不僅刊登了,編輯還另外刊登了一則短文希望讀者「關注這位初出茅廬的無名作家」,你可以想像這對一個剛開始寫作的新手是多麼大的激勵與讚美。但不久後,馬奎斯打算出版第一本小說時,卻怎麼也找不到出版社願意替他出版,你也可以想像,這對馬奎斯是多麼大的打擊。這2件事情,對於讓馬奎斯是如何成為馬奎斯的,比起他有沒有得諾貝爾獎來得重要多了吧。
【註】
文中提及的《百年孤寂》角色名,來自2018年皇冠出版版本的翻譯用法。

《百年孤寂》(皇冠,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