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阿城──「成長」

王建國生於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母親生他的時候,發生難產。醫生說,需要產婦的先生簽字,是要孩子,還是要大人。等在產科外面的父親首先糾正說,時代變了,不要叫先生,要叫同志,或者說,孩子的父親。護士說,好,可以叫同志,孩子現在還不知道生不生的出來,所以還不知道可不可以稱父親,現在要你簽字,是保產婦,還是保胎兒?
父親說,兩個人都要。是剖腹。從肚臍到陰埠豎著剖開,取出嬰兒,縫上刀口,日後母親肚子上留下一條長長的亮疤。
父親晚上獨自回家,長安街上的遊行尚未結束,許多人手上舉著火把,蠟燭,呼著口號,並不整齊地通過天安門的前面。長安街上有重砲車輾出的輪子印。
父親想好了,孩子的名,就叫個建國。
建國長到七歲,上學了。第一天老師點名,叫王建國,站起來兩個,還有一個也就叫建國,但姓李,沒有站起來。學校教導處調整了一下,將名為建國而同姓的學生分到不同的班,於是王建國和李建國還在原來的班。
學校開大會的時候,校長,教導主任點名表揚學生,要很清楚地講明,某年某班的張建國或李建國或趙建國或劉建國或王建國如何如何。
學校裏老師常常議論的是一個學生叫蔣建國,有老師建議家長應該給孩子改一下名字,家長很憤怒,說,姓蔣的就不能叫建國了嗎?老師認為姓蔣的家長沒有體會出問題的實質。
王建國到四年級的時候,老師出了一道作文題:在紅旗下長大。王建國寫了四百多字,老師認為很好,在班上讀了。
五年級的時候,又有一道作文題叫:在紅旗下成長。王建國寫了一千多個字,老師認為很好,在班上讀了,並且推薦給北京市教育局,收進小學生作文選。
考初中的時候,語文試題發下來,王建國打開卷子一看,在五星紅旗下成長。想起老師在考試前教的辦法是先做會做的題,再做要想一下才會做的題,最後做難題,於是提筆開始寫作文,把付在考卷之外的一張白紙也寫了一半。
王建國考上一個很好的中學,當了班長,初二就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做過班上的團支部書記和校團委書記。上到高中一年級的時候,校黨委書記已經和王建國談過話,讓他提前寫入黨申請書。教導處也寫過報告,推薦重點培養王建國為高中畢業後保送蘇聯留學的苗子。
但是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了,那一年所有叫建國的孩子十七歲。
王建國後來上山下鄉,又轉回北京,謀到建築公司的一個工作,捆鋼筋。一九七六年的四五,建築公司到毛主席紀念堂工地,王建國還是捆鋼筋。王建國在頂層捆了四個小時後,尿憋了。建築工的老規矩是就地解決,上上下下幾十米高,是合理的。老工人傳下來的說法是,撒了拉了才結實。王建國問了班長,班長說上頭討論過了,可以,可也別像以前那麼明顯。
王建國找了一處,向下看看天安門廣場,五星紅旗在遠處呼啦啦地飄,毛主席他老人家在更遠的天安門城樓的像上看著他,左邊人民大會堂,右邊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近處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堂比紀念碑高,所以看得見紀念碑真正的頂。
高處有風,王建國解決問題後,抖了一下,兩眼淚水。
(本文摘自阿城文集《遍地風流》)

阿城,一九八四年發表棋王後掀起軒然大波,後來的樹王、孩子王,成了八零年代最紅火的三王系列,爾後陸續發表「遍地風流」短篇系列、「新筆記」系列,文壇作家個個傾倒於阿城文字的精煉,富於哲思的故事,有論者稱:阿城是當今華語世界的白話文第一人。
沒有雕琢、不帶陳腔,藉「遍地風流」,阿城把整個世俗萬象活生生攤開在我們面前。
《遍地風流》全新編選版
加收10則阿城經典短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