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8|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Celina’s bookshop《父母家的斷捨離》

    Hi,大家好,我是Celina。今天,我想跟大家介紹的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父母家的斷捨離》。
    說到山下英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她從2000年起,以「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分,在日本各地舉行一連串的「斷捨離」講座,大力鼓吹藉由丟掉有形的雜物,可以擺脫一切束縛,進而提升自己,號稱是史上最強的人生整理術。2009年,山下英子首度將這些講座與諮商經驗寫成《斷捨離》一書,推出後果然暢銷又長銷,我約莫在2012年初買下《斷捨離》中文版,它的確打通我腦內阻塞多年的任督二脈,漸漸地將我導向讓自己滿意的人生。至今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從不曾把《斷捨離》這本書斷捨離,它依舊長踞在我的書架上,不時地砥礪我朝著清爽的人生精進。
    山下英子紅了以後,自然有許多出版邀約紛紛上門,山下女士也乘勝追擊,出了很多斷捨離系列的書。身為粉絲的我,當然不曾錯過任何山下女士的著作。不過,我必須坦白地說,後續斷捨離系列,都沒有第一本《斷捨離》那麼簡潔有力,許多本書甚至一再地重複第一本書裏頭的概念與文字,可以說既不斷也不捨更不離……直到2017年看到英子女士寫出《父母家的斷捨離》,才讓我由衷讚嘆:「對嘛,這才是山下英子該有的功力!」

    .父母家的斷捨離,其實是權力鬥爭!

    在接觸山下女士《父母家的斷捨離》之前不久,我曾經加入臉書某個斷捨離社團,觀看許多人PO照PO文敘述自己斷捨離的經驗與心得,打算跟眾人取經,截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不過,沒多久,我便退出社團。原因是,裏頭很多沒營養的PO文與照片,千篇一律,大家拍自己爸媽家雜物堆積如山、冰箱打開塑膠袋塞到毫無縫隙的慘況,上傳的文字,除了靠北還是靠北……坦白說,這也是我的困擾,我的雙親也跟大家的父母一樣,患有嚴重的囤積症。
    這幾年,我很少回家,眼不見為淨,多半電話問候而已。沒辦法啊,身處雜亂的環境,連自己的身心都會受到腐蝕,如何照顧好年幼的孩子?況且,那個家,也不是我童年時的那個家。過去二十年,我的父母始終與大弟同住。他們換過幾次屋,現在的家更登記在我大弟名下。那個家,其實已經是我大弟家,只是我父母住在那裏,早就沒我置喙的餘地。
    山下英子在《父母家的斷捨離》開宗明義便拋出一個議題:整理老家是孩子的責任嗎?
    山下女士認為:父母家的斷捨離,其實是一場「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戰爭」。每個孩子從小得依賴父母生活,父母是權威的供給者,為了在原生家庭活下去,每個孩子從小就是養父母鼻息過日子的。好不容易,孩子長大成人成家,能夠自給自足、可以靠自己的喜好過生活了,回到父母家,看到那個家早已被雜物給湮滅,甚至沒有自己的容身之處,孩子便會藉著「我有義務當個孝順的子女,幫爸媽整理出適合居住的家庭環境」,其實是發洩過去「什麼事都非得聽爸媽的那口怨氣」。
    回想起多年前,我跟父母的相處,的確是這樣的。一方說「這該丟了」,一方說「這不能丟、妳不要管我?」活脫脫是年輕時在原生家庭上演的親子大戰--「妳不應該穿無袖衣服出門、妳應該選什麼科系、妳幾歲了還不結婚」VS.「媽,妳可以讓我自己決定要穿什麼衣服出門、要讀什麼科系、什麼時候要結婚嗎?」--中年時原班人馬捲土重來,只是角色互換、情節改寫,不是嗎?
    山下英子為了證實她的論點,不惜搬出自己與母親的相處模式來對照解釋:她說,她從小就和母親處得不好,母親不愛做家事,家裡總是亂糟糟的。母親只疼愛姊姊,認為她是多餘的小孩,所以,她大學畢業後很快地結婚脫離老家。然而,父親和姊姊相繼過世後,照顧母親的責任落在英子的肩膀上。母親生活還能自理的前十年,英子和母親重複著回家幫媽媽打掃就吵架的相處模式。直到母親終於老到無法獨居時,英子不得不把母親接到家中來共同生活,戰火燒入自家,連旁觀的先生都揶揄英子:「別吵到互相殘殺啊!」
    山下英子後來意識到,她幫媽媽整理生活內務,其實內心抱著「希望媽媽向我道歉」、「希望媽媽稱讚我」的期待,於是她決定,放下媽媽,讓媽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她讓媽媽住在二樓,自己住一樓,同時也請了一位照顧員照顧媽媽,讓自己從這些永遠也無法改變的雜亂中解脫。山下英子說,這才是她真正獨立、做自己的開始。
    面對父母家,連斷捨離教主都不斷捨離了。她,放下。她說,雜物的主人是父母,不是孩子。不做,也是一種選擇。這些雜物沒急著現在就要處理,孩子只要在一旁默默守候父母,等父母百年之後再丟即可。
    讀到這裡,我才恍然大悟:那麼理智幹練的斷捨離教主,原來是從一個雜亂無章的原生家庭裡走出來的。如果不是窮盡畢生心力都要活得「跟媽媽相反」,恐怕今天就沒有如日中天的斷捨離教主山下英子了。把缺陷的童年活成圓滿的成年,山下英子果然令人折服!

    .放下之後,才能找回親情。

    說到這裡,Celina想嘆口氣說,如果父母家的斷捨離,只是出在「雜物與過期食品要不要丟」這種與囤積狂搏鬥的層次,那還算是小case。事情大條的是,那些看不見的情緒勒索。That is the problem!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長得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自的不幸。」Celina有個朋友移民到美國去,我們認識了幾年,他的生活是我嚮往的境界。直到這個暑假,我去他家打擾了一星期,有許多時間促膝長談,我才理解到,他現在的幸福美滿,多虧他懂得早點放下媽媽。
    他的父親在他高中時病逝了,當年他媽媽帶著他和妹妹蓋了許多章、簽署了很多法律文件,把爸爸留下來的財產全部過到媽媽名下。媽媽為了填補心情的空虛,迷上了麻將,在牌桌上把房子一幢幢輸掉,只剩下他們住的那一棟。大學時,他得半工半讀才能完成學業。他當完兵,有了第一份工作以後,得常常對伸手討錢的母親重申:「我賺的薪水要自己存下來,我絕對不會給妳錢。我知道妳有退休金,生活不成問題。我給妳錢妳也只會拿去賭掉,再多錢也不夠輸。我寧可被妳罵不孝,也不要給妳錢。」
    朋友工作存錢理財,後來公司有機會外派,他選擇了遠走台灣,在異鄉落地生根。現在,他母親每年會來美小住幾趟,看看孫子,享受天倫之樂。可以這麼說,當年朋友要是沒有把母親給斷捨離了,現在的他,可能一貧如洗,還待在台灣和母親牛衣對泣。
    朋友說來輕描淡寫,Celina也是在個不幸福愉快的家庭中長大,我知道,要將擅長情緒勒索的原生家庭斷捨離,有多麼不容易!
    但,說也奇怪,唯有將原生家庭給斷捨離之後,不再被憤怒與憎恨束縛,我們才能理解父母會變成現在的樣子,有當年種種辛苦的原因在;於是,我們才能察覺自己對父母的愛和感謝,感謝他們無論當年有多困苦,還是將我們拉拔長大了。如果我們現在有著滿意的人生,生養我們的父母,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寫到這裡,Celina的眼淚都快流下來了。)
    耶穌基督曾經說過:「生給你身體的人是父母,從心之所生,才是重生。」長大了,成年了,我們早就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與做法了,那是獨立,也是重生。不管原生家庭如何,都無法拿來都做不精進自己的藉口。還放不下父母的人,讀書去吧。山下英子,《父母家的斷捨離》。
    #我是Celina,如果你沒時間讀書,讓我說書給你聽。
    #如果你喜歡聽我說書,請按讚。歡迎轉寄、留言、分享。
    #如果你是出版社或作家,覺得自己出版了、寫了一本精采到無與倫比、不甘願藏諸名山、葬身書海的好書,請跟我聯繫,讓我來對大家導讀。
    #我的電子郵件:celinaishelpful@gmail.com(Celina-is-helpful)
    #同場加映:《心娜二手書店》
    https://www.taaze.tw/container_seller_view.html?t=11&k=03&d=00&ci=1321512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1970/12/08出生的射手座,台大農業化學系畢業。曾經擔任過新聞記者、編輯、部落格平台經理、作家,著有多本小說或散文等個人著作,撰寫料理、文學、旅遊等專欄。擔任人妻18年、人母12年,從2005年開始專任一人投顧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獲利豐碩。我將用我過去多元的斜槓經驗,提供大家活下去的經驗值。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我是心娜,Dear Celin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