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rain 與「落溉雨降」或「落雨降」或「落雨」或「落水」或「雨」的轉換密碼

【附圖:雨字演化】
【附圖:雨字演化】
r:代表 drop (掉落降、置落放) 之「落」意。也代表「雨滴」(rain drops) 之「滴」意並轉換漢字「雨」中的幾個代表雨滴的點狀符號。Old English 與 rain 同義的 regn ㄧ字中的 g 有「降」及「溉灌」之意,rain 則省去帶有「降」意的 g、維持「落」意,可能因爲漢字「落」、「降」二字的意思有相通之時。 ai:a 形聲台閩語「雨」的發音 hó,但演化爲 a 音,i 則形聲華語「雨」的發音 yǔ,但演化爲 i 音。此處 ai 又可能演化自印歐語系的「根源母詞」 (etymon) -- PIE 之中有 moist (雨霧之濕態、霧之濕態;濛霧之溼態) 或 wet (水之態、濕、溼) 含意的 *reg- [*落雨降(溉灌)-] 其中的 e 音,同時保留了漢語「溉」之 gài 式發音的尾音 ai,但若考慮漢字符號「既」的發音,「溉」或許曾經也有類似「澆」或「濟」的發音方式。 n:通過形似「ㄇ」形象徵漢字「雨」,並類似漢字「雨」中的這個符號表達天空落雨或降雨如水滴之空間帷幕ㄧ般籠罩而下降的象形表示。此外,此處 n 又可能保留了 Old English 之 regn (落雨溉降) ㄧ字中有「溉(灌)」及「降(雨)」之意的 gn 之尾音 n。 r + ai + n = rain,直譯即「落溉雨降(其中「落溉」及「雨降」採反切式發音) 之意或簡稱爲「落雨降」或「落雨」,與 Old English 的 regn (落雨溉降)、Old Saxon 的 regan (落雨溉降)、Old Frisian 的 rein (落雨降)、Middle Dutch 的 reghen (落雨溉降)、Dutch 的 regen (落雨溉降)、German 或 Deutsch 的 regen (落雨溉降)、Old Norse 的 regn (落雨溉降)、Gothic 的 rign (落雨溉降)、Latin 的 rigare (落雨溉淋) 等字的意思皆相近。 漢字文化有「二十四節氣」的氣候名稱,其中的「穀雨」約在春末夏初、雨水豐沛之時,今又稱「梅雨季節」,此時「穀雨,穀得雨而生」。巧的是,English 中的 grain (穀粒禾穗) ㄧ字恰好有 rain (落溉雨降) 的字素,似乎也寓意著「穀粒禾穗生自落溉雨降」的內涵。 此外,rain 也能橋接於客家話「落水」(意通「落雨」或「雨」或「雨水」),即通過「rain = 落1i聯 = 落亅ii = 落亅丶丨丨丶= 落亅-/\㇀= 落亅7〈 = 落水」轉換漢字「落水」。 另外,漢字「雨」的金文字體其實也有符號「ㄇ水」組合的字體,而 rain 也可能通過較簡單的橋接方式轉換這個金文字體而意通漢字「落雨」甚至單一的漢字「雨」,即通過「rain = 落iㄇ = 落氵ㄇ = 落水ㄇ = 落雨」轉換漢字「落雨」,或通過「rain = 二1丶丨ㄇ = 丶丶亅丶丶ㄇ = 水ㄇ = 」轉換漢字「」。

P.S.1.

rainy:雨之,意通「雨的」,其中 y 或通過「y = yy 省一個 y = 止一 = 」轉換漢字符號「之」(其中第一個 y 意會「腳丫子」而轉換漢字符號「止」);雨樣,意通「似雨的」;雨有,意通「有雨的」;雨盈,意通「多雨的」。此字爲樣容詞或形容詞。 rainy day:雨之天,意通中文「雨天」;雨有天雨盈天rainy season:雨之季,意通中文「雨季」;雨盈季rainfall:雨降;雨降落;雨降量。 raindrop:雨滴;雨點。

P.S.2.

台閩語:hó -- ,所謂「山雨欲來風滿樓」,台閩語「雨」的 hó 式或 ㄏㄛˊ 式發音發音似乎同時帶有一點 hong (風) 的意味,也許還帶有「天」(此時 ho = 人偶 = 人二 = 天)、「雲」(台閩語 huén) 和 hydro (水) 及「下降」之「下」(台閩語 hâ)、「給」(台閩語 hó) 的綜合意味。
華語:yǔ -- ,所謂「山雨欲來風滿樓」,華語「雨」的 yǔ 式或 ㄩˇ 式發音似乎也和這句話有點相關,不過卻可能約略形聲到其中「欲」字的 yù 式發音去了;但也可能和「雲」(華語 yuén)、「液」(華語 yiè 或 yì) 的起音,及「需」(華語 hsu 或 xu) 字的尾音相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通過「橋接文字」(Bridge Words) 的探索,也許我們更可以理解漢字、更讀得懂古文,並且扭轉千古以來可能誤解的觀念。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