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的社會就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系統,系統是一個動態、整體性的並不是單向、線性的關係,一個問題並無法用單一的方式解決,而是應該運用多元的思考方式,看清楚系統各個構成要素間的連結關係,才能夠以更有創造力的方式面對系統性的挑戰。
圖片來源:http://travel.nantou.gov.tw/detail.aspx?type=scenic&id=291
每個系統都包含三種構成要件:要素、連接、目標,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系統的願景。本次的演講者是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廖嘉展董事長,廖董致力於南投縣埔里鎮的社區營造與地方治理,他認為實行地方治理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不同組織、參與者會有不同的目標與利益導向,因此產生變革的阻力,面對這樣的阻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設立一個更大的總體目標,讓每個人都能朝向同一個目標前進,從輸贏思維轉為追求整理利益的雙贏思維。而921地震災後的桃米社區,因為有著不得不轉型的壓力,各方團體、專家以及居民之間凝聚出將生態、生活與生計結合的共識,但是美好的願景並不是空口說白話就能實現,必須藉由實際行為才能真實體現。
想要讓社會產生質變,重要的是要能啟動「社會力」,社會資本的形成從彼此的深層互動產生的了解與信任開始,廖董事長認為災後重建之路有三個非常重要的部分,首先是需要長期的蹲點陪伴,突如其來的劇變對於心理造成的傷痛無法在短時間撫平,唯有持續的關心陪伴才能幫助存活下來的人一步步走出傷痛。再來是往下倡議、紮根,現代社會資訊豐富發達,理論概念並無法解決問題,重要的是如何將這些概念內化、實踐到一般人的生活中,有些援助機構在投入地方創生並沒有考慮當地的需求與資源,反而因此破壞在地的自我調節能力,因此應該要觀察當地現有的資源與價值,才知道應該提供什麼樣的幫助是最適合的。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在協助桃米社區重建的過程中,透過聆聽在地聲音,發現全台有32種青蛙,桃米社區就有23種,於是發起將社區轉型生態村的構想,也帶動埔里變成生態城鎮,從生態保育出發確立社區定位,帶動觀光產業發展並引入藝術文化產業,進而達成公共治理與城鄉轉型的願景。第三部分是跨域整合治理,重大的災難重建不是單一的組織就可以處理,應該要透過產、官、學、社、NPO組織跨領域的的合作,讓各方的資源都能夠投入,共同解決問題,在這樣的思維下,廖董事長成立桃米社區社造協進會,透過這個平台讓各方組織得以對話、合作。
圖片來源:http://paperdome.homeland.org.tw/page/service
在非營利組織概論中,經常以三部門架構解釋社會的結構,分別是政府(第一部門)、企業(第二部門)及民間團體、非營利及非政府組織等社會團體(第三部門),政府主要任務係增進公共利益、減少社會問題;企業推出各種有競爭力的產品及服務提升民眾的生活水準;第三部門則針對個別議題投入心力與舉辦活動吸引民眾重視。非營利組織由於財務大多來自政府的補助或是外界的捐款,因此可能因為財務無法永續,導致對於社會關懷的能量無以為繼。為了因應組織自主性問題,廖董事長在2008年成立紙教堂新故鄉見學園區,作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社會企業的實踐地,透過社會企業的運轉,提升非營利組織財務的自主力,以此支持組織使命的運作,由下而上凝聚社群,從認同出發進而提供資源帶動地方微型經濟的網絡運作,創造更大的社會公益價值。
一個高效運作的系統,通常具有適應力、自組織與層次性的特性,以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來說,隨著時間遞嬗,政府及各界的補助日漸萎縮,組織的動態調整與轉型成為永續發展的關鍵,從非營利組織走向社會企業,藉由穩定的財源挹注讓基金會可以永續運作。而自組織特性指的是系統具有學習、多元化及進化的能力,基金會一開始的運作核心理念非常單純,就是挖掘社區特色,協助凝聚居民共識並執行,在執行的過程中持續地擴大關切的範圍,從桃米社區的青蛙村,到埔里鎮成為蝴蝶鎮,生態結合文化藝術,讓基金會的運作更加多元化。在組織複雜化逐漸增加的過程中,自組織系統會產生層次性,從在地居民到社群網絡再到跨域整合,形成由下而上的社群經濟,每個層次相互信任合作,才能有效的協調並達成整體系統的願景,保持面對未知挑戰的韌性。
圖片來源:http://paperdome.homeland.org.tw/page/service
從社區總體營造到地方創生,政府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喊出一個新的口號,但本質還是希望能夠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許多社區也有因應政策嘗試活化社區,但能夠持續推展下去的卻寥寥無幾,廖董在演講中提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他問:你認不認同這塊土地?我認為這點是關鍵,唯有真心的關懷與喜愛,才有可能在遇到困難、前途迷茫時堅持下去。在《
獻米給教宗的男人》一書中,作者高野誠鮮在他的公務員生涯中被派到一個人口半數以上為65歲老年人的極限村落,身為一個基層的公務員,他並沒有什麼資源,加上沒有人看好他,但他抱持著
只要有1%的可能性,就應該嘗試到底。最愚昧的策略,便是一味認為絕對做不到而不採取任何行動的想法,想辦法利用僅有的資源,不管最後會不會成功,他都堅定地抱持著信念。
創意就是冒險加上風險,要有天時、地利、人和,要從現有的框架中找到資源,才能看到機會,從這場演講中,我得到最多的是要勇於面對跟解決問題,生活中很多議題不是只是課堂上的討論,更重要的是要為所熱愛、關心的事物付出行動,才不會有一天,我們所熱愛的,變成我們懷念的。
相關書籍
- 系統思考
- 獻米給教宗的男人
你有什麼關心的議題嗎?歡迎留言與我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