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 選組
第一次討論。 雖然看似努力的交了一本計畫書,洋洋灑灑的寫了動機、議題分析跟好幾頁
彩色印刷的案例分析,但是論述還是比較發散,就是這邊講講那邊講講,設計的主軸也非常模糊(內容大概等於
週記02的內文)。
:「所以你要做什麼?」
我:「呃,紀念性建築......?」
:「紀念館是沒辦法解決人權問題的。」
我:「我知道啦QQ。」
老師建議我要擴大(或者縮小)研究範圍,來鎖定(或判斷)自己要做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9/25 第二次討論
為了不要讓這篇記錄的文章結構跑掉,放到google文件去(完
分析了台灣的「同志活動中心」之後,在拆解這樣的空間的構成時,我也發現,一個空間的構成,某種程度上就是反應了某些族群與社會的關係,這句話的意思是,要討論的可能有:他們如何被社會看待,如何建構認同,(無論是族群或社會)對於「差異」怎麼樣的狀態。
我認為現在的同志活動中心,作法上比較偏向「解決問題」的狀態。然而,某種程度上我認為「提出問題」也是一種討論的方式,因為希望藉由我的設計來向現況「提問」,我想架空的系統中問一個問題。
「如果今天不是同志友善空間,而是異性戀友善空間呢?」
如果今天少數的是異性戀,如果性別權力結構有別於現況,那空間會如何被建構,族群之間又會如何互動,到底「何謂友善」?「何謂性別」呢?
架空世界的粗略構造是,同志的數量大於異性戀,甚至生殖能力上我也覺得感覺可以進一步設定跟討論。簡言之,我想在這個假設下,去討論建築、空間將會變成怎麼樣的狀態?也傳達一些我對現行「解決方法」的看法和討論。 不過這個提案,老師的看法是覺得這個設定,情感和邏輯上應該不容易被評圖老師所接受,所以還是會再進行更動,但路線大概就會是這種感覺吧?
但要澄清一下,並不是說「這是錯誤的」,只是評圖時,如果光是這個第一步的設定就要過不了,討論卡死我也是很尷尬,所以還是會再思考別的切入的可能性。
|9/25之後
這幾天我在讀西門紅樓的相關歷史,把同志空間整個歷史發展、成因做比較。《認同‧差異·主體性》,這本書的文章主要是分析文本,包含其中如何回應某些時代的細節、用了哪些手法來呈現等等,我覺得滿有意思的。《第三空間》,討論「二元以外」的東西,過往的空間研究都怎麼談這件事,不過有點不好讀,還在努力中。還看了一些畢業設計的作品集,分析跟簡化他們論述,看看別人都怎麼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