読感|《圍城》婚姻就是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

Chiao-avatar-img
發佈於読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在Threads上看到有人引用了該書中的一段話來描述婚姻的困境,覺得挺貼切也很有趣,讓我對這本二戰期間誕生的文學作品有了興趣。

我記得人類三部曲作者Harari曾說,我們須要了解歷史是為了避免再次重蹈覆轍,然而人類是善於遺忘的,畢竟歷史總是反覆上演,和平之後還是會再度有戰爭,明知道會有分離我們還是會想與人相識。

我想也許這樣反覆性的行為不僅是個人意志的關係,我們也必須了解每個時代下不同的外在環境,才能明白每個小小個體在無法抵擋時代變遷的浪潮下、被迫做出與之對應的舉動;與其說人類無法學會從錯誤中學習,或許這個世界本來就有著循環性的週期,而我們只能順勢而為、難以強求。

本書創作於1944年,歷時2年完成,正值二戰期間,目前台灣的年輕人大多沒有經歷過戰爭時期,對於戰爭的了解可能大多來自學校課本、國際新聞,過上了和平且算是富足生活的我們,如果真的發生了戰爭能順利存活嗎? 不久前看了《日本戰後經濟史: 精闢解讀戰後復興、高速成長、泡沫經濟到安倍經濟學》,作者本人在10歲時經歷了東京大空襲(這在ゴジラ-1.0也有喔,笑),讓他從此不再相信日本政府,而最近僅颱風天看大家在超市搶購物資的情形,讓我對戰時台灣有點害怕呢。

因此我很好奇與我們文化最接近的戰時生活是如何,所以我開始閱讀好久沒碰過的華語文學類型書籍。


錢鍾書&楊絳

本書作者是錢鍾書,但背後支持其創作的是其妻楊絳,兩位誕生後先後經歷了一戰及二戰,創作本書時正值日軍侵入,當時的如日中天連歐美各國都抵擋不能,這些都能經由書中人物時運的變化感受一二,真正大難來時還是必須要有一些關係來照應。

我覺得這個年代文學的用字是有點咬口的,但某些比喻卻是相當生動貼切的,以楊絳回覆讀者對於本書創作的猜想為例:

創作的一個重要成分是想像,經驗好比黑暗裡點上的火,想像是這個火所發的光;沒有火就沒有光,但光照所及,遠遠超過火點兒的大小。 創造的故事往往從多方面超越作者本人的經驗。要從創造的故事裡返求作者的經驗是顛倒的。

藉由火與光的視覺想像,能清楚明白楊絳想表達的是:本書主角並不完全是錢鍾書本人。一本書是否好看,一是其內容優劣,二是文句通暢度,華語書籍難看可能是因為作者滿腹學問但中文不好,而翻譯書籍又多了一層難度-譯者的中文表達不好。不過本書作者是文學本業,所以不會有這個問題(笑),以下精選一些我挺喜歡的文句來討論其中的想法,以下開始的內容有雷!!!


(防暴雷線)







鴻漸暗想,為什麼可愛的女孩子全有父親呢?她孤獨的一個人可以藏匿在心裡溫存,拖泥帶水地牽上了父親、叔父、兄弟之類,這女孩子就不伶俐灑脫了,心裡不便窩藏她了,她的可愛裡也就攙和渣滓了。 許多人談婚姻,語氣彷彿是同性戀愛,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羨慕她的老子或她的哥哥。

方鴻漸是《圍城》中的男主角,不過不是那種溫柔帥氣的、是留過洋沒拿到正式學位且無能偏懦弱的那種,掛個留洋知名實則沒有相對應的知識或技能,在返國船上認識大戶人家之女且為留法博士的蘇文紈,蘇文紈傾心於方鴻漸。以現代角度分析,蘇文紈自知條件不差,但當時方鴻漸卻被另個具異國風情的鮑小姐迷住,以一個併購角度而言,方鴻漸替自己創造了一個競爭氛圍,得不到這件事讓蘇文紈誤以為方鴻漸是什麼不可多得的男子,就是所謂「鬼遮眼」的狀態。

這段話的情境是,方父在勸方鴻漸是該好好考慮婚事了,我覺得他把婚姻比喻為「同性戀愛」滿好笑的,這觀念在現代大概會是怎樣呢? 以女性出發的話,會不會有部分的人是偏好「無性戀愛」呢? 因為結婚前我要先看你是不是科技業的工程師、是否有房有車? 不是看中男人本人,是羨慕他的錢。

父親捻著鬍子笑道:「女人念了幾句書最難駕馭。男人非比他高一層,不能和他平等匹配。所以大學畢業生才娶中學女生,留學生娶大學女生。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則男人至少是雙料博士。這跟『嫁女必須勝吾家,娶婦必須不若吾家』一個道理。」

我還記得以前聽中國朋友說到,中國只分3種人:男人、女人、女博士,所以看到這句話我非常有感(笑)。有常聽Podcast的人應該都聽過《大人學的small talk》,主持人之一的Joe張國洋有一本探討現代戀愛市場的的著作《愛情市場學: 寫給80分女生, 提升戀愛力的不敗思維》,裡面提及因為相較過去,現代女性經由受教因此經濟能力/社會地位相較過去提高,在假設現代男性狀況不變、及女性普遍只會往比自己好的條件尋找對象的狀況下,那女性可選擇的優質男性當然相對變少。

之前跟男性同事聊到,如果今天是個3分的男生,他的選擇只有3分以下的女生,但是3分女生的對象可是3到10分的男生阿,換而言之3分男生要面對的競爭相當激烈,從這得出一個我不確定是直男/ptt上的結論,在某個分數以下的男生基本上是找不到對象的,當初提倡國民義務教育的政府官員沒有預測出台灣的婚育率會因此下降嗎?

只是有點感慨,這個尋找對象的觀念原來從古至今是一樣的,女生會因為自身經濟地位提高就能擺脫那套「無性戀愛」的觀念嗎? 好像大部分無法吧,我曾在交友軟體的頁面看到一位男性對另一伴的希望是1+1>2,那個1和2到底是什麼? 雙方的財力嗎? 智力嗎? 需要結合的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卵子跟精子嗎? 好險現在的女生可以靠自己去改變那個1,不用靠她的父親或兄弟去談同性戀愛。

蘇小姐道:「法國也有這麼一句話。不過,不說是鳥籠,說是被圍困的城堡foretresse assiégée,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由此帶出了本書書名,我也是被這句話吸進來的(笑)。婚姻本身就是個圍城,鑲金的鳥籠則是英國的說法,我乍看書名以為是像十面埋伏般的劇情,沒想到是在描述開放留洋及中國門戶洞開後的男女婚戀市場,這個觀點到了社會與經濟又更進步的現代,又有點改變,某些人開始放棄結婚,在歐美也有很多人未婚生子,而且這個觀點其實套用在生活各個面向,例如許多人擠破了頭想進去某間大企業,進去後才發先跟原先所想不同,因此想換公司了,生活處處是圍城阿。

鴻漸、斜川一致反對,說同行最不宜結婚,因為彼此是行家,誰也哄不到誰,丈夫不會莫測高深地崇拜太太,太太也不會盲目地崇拜丈夫,婚姻的基礎就不牢靠。

方鴻漸後來喜歡上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被蘇文紈知道破壞後、蘇文紈嫁給了同是文學領域的曹元朗,一眾失戀男子在論述這婚姻的優劣。原來伴侶是否該選互補或相似的議題恆久不變,的確,即便無法親眼看見對方工作的樣子,只要在同個領域、聽到對方任職企業及職稱,優劣就能立判高下,因為太明白這個領域的高度該是如何;至於不同領域的話,因為對方從事自己不懂的專業,不論怎樣胡謅起來都能顯得厲害,畢竟對方說的孰真孰假也很難判斷。不過我認為互補或相似哪個比較好倒是沒有定論的。

男人肯買糖、衣料、化妝品送給女人,而對於書只肯借給她,不買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這是什麼道理? 借了要還的,一借一還,一本書可以做兩次接觸的藉口,而且不著痕跡。這是男女戀愛的初步,一借書,問題就大了。

方鴻漸受趙辛楣庇蔭受聘大學教書職位,並有辛楣之友人所託女兒-孫柔嘉一同前往,在船上2人討論孫柔嘉跟著此趟前來的用意。這個借書情境到現在可能不受用了,因為現代人興趣種類眾多,而且可能都用電子書喔,連影片音樂都上串流了,我一時還真想不到現在有什麼需要實體借還(笑)唯一還有用的是否就是請吃飯這件事? 這次我請,下次就有藉口再約你第2次因為要回請,有人說對方願意讓你請代表是有機會的訊號,但我自己通常不讓對方請客,不論是否喜歡,所以這種事還是因人而異呢。

辛楣:「昨天半夜醒來,忽然想蘇文紈會不會有時候想到我。」 ​ 鴻漸:「想到你還是想你?我們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親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干的見過面的人。真正想一個人,記掛著他,希望跟他接近,這少的很。」

在前往任職的戰時艱困旅程中,方趙2人常睡不好,但經由旅程也逐漸熟稔起來。我喜歡這種用字精確度的討論,想你是認真仔細回想你每個片段,特別喜歡的部分還會重覆播放個好幾次,或是私自套上一些個人幻想的濾淨,然而想到你則是突然靈光一閃,就像一群老朋友突然討論到「你知道某某某最近如何嗎?」大概就是這種程度,大家偶爾想到拿來配菜的八卦一樣,聊完也沒有人真心在乎你過得如何的那種。想你v.s.想到你是真的差很多啊。

話是空的,人是活的;不是人照著話做,是話跟著人變。假如說了一句話,就至死不變的照做,世界上沒有解約、反悔、道歉、離婚許多事了。

2人被聘為教授後,教育部規定施行導師制,辛楣抱怨被騙來下學年肯定不教了,被鴻漸調侃說當初明明說教書是政治活動的開始,辛楣所說的辯解之詞。對照這個邏輯來說,婚禮上聽到的那句「你願意嫁給這個男人嗎?愛他、忠誠於他, 無論他貧困、患病或者殘疾,直至死亡。」隨後的那句「我願意。」大概都是空的吧哈,原來如果我變了、就變成我不願意了,難怪要發行結婚法律制度把大家綁死,讓你知道離婚挺麻煩的,一旦簽下去,在還能忍耐的階段請維持我願意的誓言。

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最後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壞的。不過事實上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 從戀愛到白頭偕老,好比一串葡萄,總有最好的一顆,最好的只有一顆,留著做希望,多少好?

任職尾端,方鴻漸允諾與孫柔嘉在一起,但卻又向女方說了這些話,言下之意是對自己而言最好的結婚對象永遠不要得到,那就永遠有希望。回顧方鴻漸的感情路,有婚約在身還是與眾多女性曖昧,那肯定是他永遠在騎驢找馬吧? 對他而言唐曉芙就是他永遠得不到的,得不到的永遠最好,人有相聚便有別離的一天,但是只要心中還有下一個更好的想法,那大概不論到幾歲都還是能談戀愛的。

辛楣很喜歡那個女孩子,這一望而知的,但是好像並非熱烈的愛,否則,他講她的語氣,不會那樣幽默。他對她也許不過像自己對柔嘉,可見結婚無需太偉大的愛情,彼此不討厭已經夠結婚資本了。

後來再次和趙辛楣相遇後,方鴻漸心中有感,能結婚的通常不是最喜歡的、只要不討厭有一定程度喜歡就可以了,與他上段所述完全相符。在結婚前,方鴻漸這幫世代的留洋之人都相信自由戀愛是激情可貴的,只是真正繞了一圈才領悟不過就是找個差不多的人即可;這讓我想起不久前也曾聽聞一位朋友說過類似的言論,能與最愛的人結婚的人是少數的,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在差不多的年紀找了個能一起生活的人結婚罷了,老實說跟找房子還真像,每個物件都是獨特的,但你永遠不可能在預算下找到完美的物件,終是在看過一輪後、釐清對自己最重要的條件取捨後所做的抉擇。

現在想想結婚以前把戀愛看得那麼鄭重,真是幼稚。老實說,不管你跟誰結婚,結婚以後,你總發現你娶的不是原本的人,換了另外一個。早知道這樣,結婚以前那種追求、戀愛等等,全可以省掉。談戀愛的時候,雙方本向全收斂起來,到結婚還沒有彼此認清,倒是老式婚姻乾脆,索性結婚以前,誰也不認得誰。

這是方鴻漸與孫柔嘉婚後吵架所言。從前的人講話是否都這麼好笑,誠實豆沙包吃多了可不好,新婚期間就這麼誠實好嗎? 大家常說結婚前後另一伴就變了個人,這就是自由戀愛會引發的問題啊!指腹為婚不會有婚前後差異的問題,畢竟婚前都只能憑傳言根本沒見過面,少了自由戀愛這段,毫無異性交往經驗你也很難知道和他人相比自己老公的好壞,沒有比較沒有怨言就以為世間都是如此。

只是以前女生只有被選擇權,男生娶了正房不喜歡,還能再娶二三房,難怪永遠懷抱著希望(笑)還是現代自由戀愛對男女雙方都公平,對離婚也有更多接受的空間,不會覺得離婚就是一件壞事,反倒是能讓大家繼續懷抱希望阿!



正是中國被諸多外敵圍攻的時代,洋派思想傳入、女性開始能受教,也因此男女婚戀市場的平衡開始有了波動,但即便是好像更平等且自由的現在,我不確定我們的思想是否跟著制度而改變了,結婚仍然講求門當戶對、女性依舊慕強,只是我們好像多了戀愛選對象的自由、不一定要結婚的自由、離婚的自由。

但被賦予的自由下還是受到了社會眼光的束縛,女生老了就是敗犬、大齡女子,愛看動漫只愛虛擬偶像的就是死宅男,似乎我們自由地選擇了某些生活,我就要承擔這個選擇的結果,不結婚可能就會孤獨死,離婚別人覺得你小孩很可憐。

之前朋友提到有關自由與責任的一句話,但我們分別做了不同的詮釋。朋友說,很多人會把「我想要自由」當作「不想負責任」的理由,但我說「承擔了責任有所自律、才能獲得自由」如果我能承擔起選擇的後果,那沒有人能阻擋我選擇的自由。


好吧,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徹底享受自由,喜歡的動漫《進擊的巨人》總是不斷提到自由,但自由的感覺到底是什麼呢? 我以為是自由抉擇後不感到焦慮,會焦慮就是因為有不可控制的因素,不可空就是不自由,但這個定義好像又不對,因為焦慮好像是人的必要情緒...嗯,太難了,先停在這吧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iao Chiao's talk 巧悄說
3會員
14內容數
嗨,我是巧! 這裡只是想記錄不同時期的自己有什麼樣的想法跟經歷, 希望有天回看,能看出一些一路走過的思想路徑。 大概會針對書籍、影視及旅行,分享一些想法, 如果剛好對路過的你有點幫助,也歡迎與我交流 :) 書籍跟影視只會記錄對我來說印象比較深刻的片段, 如果想要完整感受作者思想,還是建議親自閱讀跟觀看!
2025/02/18
將簡略說明從人為什麼會上癮、成癮帶來的後果到戒癮的可能方式,簡略地整理自己對於本書最有感覺的內容。
Thumbnail
2025/02/18
將簡略說明從人為什麼會上癮、成癮帶來的後果到戒癮的可能方式,簡略地整理自己對於本書最有感覺的內容。
Thumbnail
2024/09/08
是否曾經有時間不夠用的感覺? 沒有更多時間賺錢、也沒有更多時間玩樂、一天總是不知不覺就過了,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又好像什麼都沒做,因此開始檢視自己的時間管理哪裡出了問題? 本書將告訴你時間是什麼、時間管理對我們的影響以及我們面對時間該有的合適態度。
Thumbnail
2024/09/08
是否曾經有時間不夠用的感覺? 沒有更多時間賺錢、也沒有更多時間玩樂、一天總是不知不覺就過了,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又好像什麼都沒做,因此開始檢視自己的時間管理哪裡出了問題? 本書將告訴你時間是什麼、時間管理對我們的影響以及我們面對時間該有的合適態度。
Thumbnail
2024/08/21
疫情解封後,因為便利的服務、精緻的體驗,及可以用更實惠價格購買高品質商品,對台灣人而言出國首選大多是日本,但對日本人來說又如何呢? 他們也受惠了嗎? 過去心中憧憬的國家現在依然幸福嗎?
Thumbnail
2024/08/21
疫情解封後,因為便利的服務、精緻的體驗,及可以用更實惠價格購買高品質商品,對台灣人而言出國首選大多是日本,但對日本人來說又如何呢? 他們也受惠了嗎? 過去心中憧憬的國家現在依然幸福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是一部撰寫於二戰期間、描繪二戰期間中國留洋學生婚戀市場文學作品,從中可以看到一點點中國被侵入的原因、戰時生活的影子、以及洋派思想流入後漸漸改變的婚戀市場,然後發現從前的問題到了現在仍然是問題。
Thumbnail
這是一部撰寫於二戰期間、描繪二戰期間中國留洋學生婚戀市場文學作品,從中可以看到一點點中國被侵入的原因、戰時生活的影子、以及洋派思想流入後漸漸改變的婚戀市場,然後發現從前的問題到了現在仍然是問題。
Thumbnail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陳文茜  2024 時報出版 分類:散文  我們時代的答案不在美國當代,也不只在中國。而是全球競爭力,正在由西向東移。美國目前主導的反全球化是對歷史東西再平衡的戰略反擊。
Thumbnail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陳文茜  2024 時報出版 分類:散文  我們時代的答案不在美國當代,也不只在中國。而是全球競爭力,正在由西向東移。美國目前主導的反全球化是對歷史東西再平衡的戰略反擊。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我拿到的版本是裸背線裝,非常美麗,排版也是前所未見的舒適,因為字體很大(笑),但其實這本書談及的問題跟舒適簡直扯不上邊。 又一次,接觸國際議題時總是強烈感受到自己的無知,但比起這個,我比較擔心自己漠不關心,所以即使欠缺對國際新聞、情勢的認識,我還是會關心,也告誡
Thumbnail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我拿到的版本是裸背線裝,非常美麗,排版也是前所未見的舒適,因為字體很大(笑),但其實這本書談及的問題跟舒適簡直扯不上邊。 又一次,接觸國際議題時總是強烈感受到自己的無知,但比起這個,我比較擔心自己漠不關心,所以即使欠缺對國際新聞、情勢的認識,我還是會關心,也告誡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張英曾在給家族的家訓(後被編輯成《聰訓齋語》)寫道:「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飢,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而今,即使讀書已經帶著我看見了不一樣的世界,去到了不一樣的地方,可終到頭,我們仍然被資本給壓迫著必須彎下身子,選擇忽略曾經讀過的道理。
Thumbnail
張英曾在給家族的家訓(後被編輯成《聰訓齋語》)寫道:「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飢,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而今,即使讀書已經帶著我看見了不一樣的世界,去到了不一樣的地方,可終到頭,我們仍然被資本給壓迫著必須彎下身子,選擇忽略曾經讀過的道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