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十月,《小丑》成了電影界的話題之王。從威尼斯勇敢頒獎,到好幾個市場在上映前如臨大敵,再到上映後壓倒性的票房,都讓人不禁思考:這樣一部片的存在意義為何?看完之後,對觀眾/對社會又有什麼影響? 有人說,這是漫畫英雄片的絕處逢生;也有人說,這不過是馬丁.史柯西斯幾部經典的空虛拼貼;還有人說,這是這個時代一針見血的革命宣言;更有人說,《小丑》的問題不在它描繪邪惡、同理邪惡,而是它把邪惡灌入一個崇高的次文化符碼內裡,由此生成的「怪物」,掙脫了創作者的掌控,要如何理性/非理性地被「粉絲」們消化和消費? 在釀電影這裏,我們也以四篇文章的龐大規格深入討論。在威尼斯先睹為快的甜寒,從「笑」的意象出發,多層次拆解這部片帶給劇中角色、以及戲外觀眾笑與不笑的尷尬,從中看見悲劇與喜劇力量的恐怖平衡;被電影擊中的桑妮,則深入追溯這次創作的前世今生,從而梳理出看似革命的召喚中,其實潛藏對革命的嘲弄;波波從心理分析切入,印證了電影給予主角的病理因子詮釋,不但完整,還帶有華麗的變奏── 最後是橘貓的釀影癡限定專文,道出了《小丑》突破英雄片傳統、卻跳脫不了漫畫角色的桎梏,也回歸角色源起,遙指這個經典反派和蝙蝠俠的雙螺旋宿命。 這四篇文章,代表釀電影對這場文化現象的參與及省思,作為邀稿者與編輯,我更從中得到了無盡收穫。再次分享連結如下,也期待大家訂閱釀電影,才能夠完整收看喔!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