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譯教學領導力(3)_有關團隊帶領

超譯教學領導力(3)_有關團隊帶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二戰後,密西根大學進行領導力的研究,將領導行為分成「員工導向」與「生產導向」。前者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決策時會盡量讓成員參與;而後者以工作為重,注重效率。研究發現「員工導向」的領導更能提升生產力,因這樣的領導者會讓成員感受「自己的意見有被採納」,感覺「自己是能有所作為的」,而更加主動做事。有趣的是,領導人督促參與外,他會對決策結果負責,這讓成員更能安心與專注做事。

在帶領團隊做事時,可以分成「達成團隊目標(performance, P)」與「凝聚向心力(maintenance, m)」兩個軸線討論,兩者按照強度可劃分成PM、Pm、pM、pm四種類型。哪種類型比較適合呢?其實跟領導風格一樣,必須針對當時的狀況決定應該使用哪種類型的領導方法。相反的,領導者也要知道自己通常習慣用什麼類型的領導方法,因為長期使用下,成員對你的想法可能會定型。

例如PM型的主管,可能因為能力太優秀,成員有時反而覺得自己無法發揮什麼;但pm型主管也可能讓某些人覺得無所適從。

領導人也可以因此思考,是應該要針對自己的領導方式,選擇適合的人加入團隊,或是試著轉換領導方式讓大多數成員能有所發揮。

*

回到教學現場,對象就算是孩子,若能賦予他們一定程度的決策參與度,其實孩子會感受到自己被信賴,進而產生責任感。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慢慢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同時教導他們負責任的重要性,也就是漸變的從PM轉至pm,以「培養孩子自主能力」而言,會是很有效的一個教學法。

但有個重點:老師也要能承擔學生自主下的種種責任。老師越默默地幫孩子承擔,孩子越能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勇於做事。當然,等孩子的勇氣與信心提升後,就可以漸進的授與他責任了。


參考文獻:圖解團隊領導學

avatar-img
黃蓋瑞的沙龍
7會員
30內容數
這裡會放上與科學教育、科學哲學相關的探索(inquiry)文章。「硬殼」就是要你探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蓋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訓練(coaching)簡單來說就是引導式溝通。通常接受訓練服務的人心中早已有了答案,訓練師的責任是將對方心中的答案引導出來。 要引導對方產生自覺,首先必須認真的傾聽,但除此之外,訓練師還得有策略的對話,以達到某個成果。這個過程可以GROW model來闡述:
上司擁有職位權(position power),這容易使人濫用,出現「閉嘴聽我說」、「服從我的指令」等說詞。領導人與跟隨者則是前後關係,好的領導人會高舉「目標」,且這個目標大多是經由全員同意設定出來的。
要解決複雜結構性的問題,需要先從更為簡單的問題開始拆解(就如同為學生搭建學習鷹架一樣,要很細緻);當然要讓自己擁有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之前,也可以給自己一些較小的挑戰。從每一次解決小問題的流程慢慢找出解決問題的眉眉角角,再逐漸解決更大的問題,而同時要注意自己正在解決的問題是否與未來想解決的大問題方向一
訓練(coaching)簡單來說就是引導式溝通。通常接受訓練服務的人心中早已有了答案,訓練師的責任是將對方心中的答案引導出來。 要引導對方產生自覺,首先必須認真的傾聽,但除此之外,訓練師還得有策略的對話,以達到某個成果。這個過程可以GROW model來闡述:
上司擁有職位權(position power),這容易使人濫用,出現「閉嘴聽我說」、「服從我的指令」等說詞。領導人與跟隨者則是前後關係,好的領導人會高舉「目標」,且這個目標大多是經由全員同意設定出來的。
要解決複雜結構性的問題,需要先從更為簡單的問題開始拆解(就如同為學生搭建學習鷹架一樣,要很細緻);當然要讓自己擁有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之前,也可以給自己一些較小的挑戰。從每一次解決小問題的流程慢慢找出解決問題的眉眉角角,再逐漸解決更大的問題,而同時要注意自己正在解決的問題是否與未來想解決的大問題方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