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coaching)簡單來說就是引導式溝通。通常接受訓練服務的人心中早已有了答案,訓練師的責任是將對方心中的答案引導出來。
要引導對方產生自覺,首先必須認真的傾聽,但除此之外,訓練師還得有策略的對話,以達到某個成果。這個過程可以GROW model來闡述:
G (goal) 設定目標
R (reality / resource) 分析現實或把握資源
O (option / obstacle) 研究選項或瞭解障礙
W (will / way) 堅定意志或想像道路
透過訓練的過程,被訓練者會將意志轉為語言,了解「自己想要什麼結果」、「自己擁有什麼」、「自己可以想出什麼方法克服難關」。
訓練的技巧是一個領導人所需的,當領導人幫助團員想得更深、想得更遠,讓對方自己設下目標並努力實踐,那接下來整個團隊就能更加順利的往前邁進。
團體中的引導或也可以使用「設計思考」、「腦力激盪」的方式,促使原本擁有卻隱而不見的東西浮上檯面,要注意的是,被引導出來的東西不一定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負向的。負向不代表不好,如果一個團隊中的對話能自在的將正向與負向的能量拋出來,代表團員之間的信任感已逐漸搭穩,這其實更能幫助團隊變得強勁。
「引導」過後需要「統籌」,也就是把散落一地的東西集結成一個整體,找出脈絡並加以歸納,讓彼此達成共識。
在討論過程中,利用白板(或是便利貼)將拋出的資訊記錄下來(甚至圖像化),有助於讓大家聚焦,並且明確知道目前討論了哪些內容。這能幫助迅速統整意見。
要有效的「促進」(facilitate) 團隊執行任務,需要「引導與統籌」兩個技巧,以及保持「中立」的態度。當然,一個領導人很難一直保持中立,畢竟領導人最終得做出決議,並且負起責任,所以領導人在促進團隊的過程中能做的就是:
- 時時啟動雷達,觀察整個場面的動向
- 耐心傾聽每一個成員的意見
- 不要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要督促成員自己思考
- 不要排斥負面的意見或反對意見
- 整合自己的意見與他人的意見,想出更好的點子
*
真實的執行過程中,我得說這可能是領導人得做的、最困難的事情之一。在過去學到訓練模式時,光是「認真傾聽」就非常困難,而因為這個過程跟諮商有點類似(但訓練模式是針對心裡堅強,只是需要協助引導內心思緒的人),有時控制不好會有引導過多負面想法無法收拾而傷到心理的危險,再進行團隊的引導之前,建議先從熟悉的人開始,一對一的對話練習。
我想起自己在教學時,數度遇到全班狀況不好的時候(學生之間莫名對立的吵架,老師被夾在中間),我所體驗過無論薩提爾或是訓練模式,都會先「認真的傾聽」,然後以話語引導對方探索內在冰山,或是說出內心真正的需求。我嘗試用平和、沈穩的方式與全班溝通,但是學生的負面情緒高漲到我難以收拾。想想我好像沒有真正成功引導到讓學生們更加愛惜彼此、理解彼此。
也可能,我想,引導順利與否,也關乎老師(或是一位領導人)內心的價值觀夠不夠穩健與開放。因為如果領導人內心價值觀不夠堅定,似乎很容易受到對方的情緒、言語等影響,而脫離了中立。突然想到「人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句話。價值觀的穩健,可能還是得由時間歷練來達成吧。
所以,到達穩健自我、促進團隊真正前進之前,可能得先不斷反思自己「到底在意的是什麼」吧?